提高校長課程領導力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學校是教學實施的基本單位,校長是學校教學工作第一責任人,校長與提高教學有效性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系,需要深入思考。
一、 改進教學是當前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主要環節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特別是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方法受到普遍關注,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發現學習、問題導向學習、個別化學習等等,在不同層面都得到了重視和實踐。然而,對教師的調研表明,當前,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方法依然是教師的直接教學。因此,提高教學有效性,重要的還是在于提高教師直接教學的有效性。
直接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我們重點強調抓好“備課、上課、作業、評價和輔導”這五個基本的教學環節,認識的根源就在此處。抓好這五個教學環節,能夠確保比較高效的教學。要正視“當前教師直接教學依然是教學的主要形式”這一現實前提。在這一前提下,直接教學依然有它特有的生命力,提高直接教學的有效性根本在于有效落實教學的五個還節,否則,教學的低效必然導致教學過程成為生產“夾生飯”的過程。
二、 提高校長課程領導力是改進教學的關鍵
學校是教學實施的基本單位,學習的基本工作是教學,學習各項工作均是圍繞教學開展的。校長是學校教學質量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校長掌管著學習全部教育教學資源,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課程領導力是校長領導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能力貫穿于學校課程設計、實施、評價的全過程。課程領導,關鍵在于把握教學本質、引領教學理念、建設共同研究的團隊,善于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團隊專業能力的升華。
因此加強和提升校長對教師必要的專業權威至關重要。如何樹立校長的專業權威呢?
一是要在教學上下功夫。蘇霍姆林斯基擔任帕夫雷什中學校長長達22年之久。他曾說過,如果今天去開會而沒有進課堂,明天就得補上,聽4節課;如果一年中聽一位教師的課不足15~20節,就會對他毫無了解。蘇霍姆林斯基把聽課好分析的當作校長的重要工作和滋養自己思想的源泉。我想校長的專業權威應該離不開這一點。
二是要加強對學校課程與教學計劃的領導。學校的基本任務是教書育人,課程與教學是完成教書育人任務的主要載體,校長必須關注課程與教學,提高課程與教學領導力。校長一方面要執行好國家課程,滿足國家課程實施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在現有國家課程體制下,圍繞學生需要和學校特點,滲透自己的辦學理想好教育理念,創造性地執行國家課程、開發本校課程,形成學習的課程體系。
三是要加強對課程實施過程的領導。課程實施不是學校和教師簡單執行課改方案的過程,而是一個統一理念、理解標準、互動調適、主動創新的過程。
校長要用正確的教育思想引領教師實施新課程,要深入課堂教學第一線,分析教學動態,抓住教學環節中的主要矛盾,抓住課堂中的主要問題和矛盾,關注疑難問題,充分引導教師改進和完善教學策略和技能。通過協調各方要素,建設一支強有力的學校課程實施團隊。
三、 提高校長課程領導力要注意處理好兩對關系
1、處理好規范和創新的關系
學校是教學實施的基本單位,提高教學有效性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學校各項的規范運作。
最近,我們通過調研、視導、督導以及其他一些途徑發現,當前在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確實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不規范問題,學校層面如教學計劃的執行問題,教師層面如教學基本要求的執行問題,等等。這些問題若不得到正視和重視,必將阻礙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抓好課程實施規范是校長提高課程領導力的一個環節,強調規范不是要束縛校長、限制校長的課程實施自主權,而是希望校長通過對規范的了解和執行,最終把規范內化為領導課程實施的自覺行動,在此基礎上,從規范走向創新。
2、.處理好基礎與發展的關系
有效教學沒有固定的標準,但是有一個固定的起點,這個起點就是教學的基礎性,即基本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的達成。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和自己的學,能夠在三維目標上達到基本的要求。
如何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取得進一步發展?這里提出幾個關注點:
第一,關注教育、教學的多樣性。教育的對象是具體的一個一個的學生,他們不僅在思維上具有鮮明的個體特征,而且擁有的基礎可能不同,需求自然也會存在差異。
第二,關注教育教學的多主體性。以人為本的教育,學生應該具有主體性,對自己的學習有選擇權,他們可以對學習的內容、過程、方法甚至是學習結果的應用等作出更加符合個人實際的取舍。
第三,關注教育決策的多主體性。不同層面的執行主體同時又是決策的主體。校長要從政策的要求和學校的實情出發,既能擔當好上一級決策的執行主體,又能擔當好本級層面的決策主體,解決實際問題,推動教學向前發展。
綜上所述,我認為改進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促進教育內涵發展的核心命題,在當前和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是各級教育機構的重點工作。校長連接著教育的神經末梢和頂端,提高校長課程領導力是落實內涵發展政策和推動內涵發展實踐的關鍵抓手,牽動全局,需要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