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蓋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告征潛寒暑以化物。
是以窺天鑒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
然而天地來自苞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像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知像顯可征,雖愚不惑。形潛莫睹,在智猶迷。
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弘濟慶減轉航否顧萬品,典御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大之則彌于宇宙,細之則攝于毫厘。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兩運百福而長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區區庸鄙,投其旨趣,能無疑惑者哉!
然則大教之興,基乎西土,騰漢庭而皎夢,照東域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跡之時,言未馳而成化。當常現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歸真,遷儀越世,金容掩色,不鏡三千之光。麗象開圖,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廣被,拯含類于三涂。遺訓遐宣,導群生于十地。然而真教難仰,莫能一其旨歸,及沿革導秋曲學易遵,邪正于焉紛糾。所以風拿都空有之論,或習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時而隆替。
有玄奘法師等象左它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位即買除苞四忍之行。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超六塵而迥出,只千古而無對。凝心內境,悲正法之陵遲。棲慮玄門,慨深文之訛謬。思欲分厚滑東貴燒條析理,廣彼前聞,截偽續真,開茲后學。是以翹心凈土,往游西域。乘危遠僅食然總邁,杖策孤征。積雪晨飛,途閑失地。驚砂夕起,空外迷天。萬里山川,殺撥煙霞而進影。百重寒暑,躡霜雨而前蹤。誠重勞輕,求深愿達,周游西宇,十月有七年。窮歷道邦,詢求正教,雙林八水,味道餐風,鹿苑鷲峰,瞻奇仰異。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賢,探賾妙門,精窮奧業。一乘五律之道,馳驟于心田。八藏三篋之文,波濤于口海。
爰自所歷之國,總將三藏要文,凡六百五來自十七部,譯布中夏,宣揚勝業360智能摘要。引慈云于西極,注法雨于東垂,圣教缺而復全,蒼生罪而還福。濕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愛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鐵謂知惡因業墜,善以緣升,升墜之端,惟人所托。譬夫桂生高嶺,零露方得泫其華。蓮出淥波,飛塵不能污其葉。非蓮性自潔而桂質本貞,良由所附者高,則微物不能累。所憑者凈,則濁類不能沾。夫以卉木無知,猶資善而成善,況乎人倫有識,不緣良紹陽玉銀慶而求慶!方冀茲經流施,將日月而無窮。斯福遐敷,與乾坤而永大。
2、【譯文】
聽來自說天地有形狀,所以顯露在外、覆蓋并且承載著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因為四季沒有形狀,所以深藏著嚴寒酷熱來化育萬物。因此觀察體驗天地的變化,即使是平凡而愚蠢的人也能知道它的一些征兆。要通曉明白陰陽變化,即使是賢能而有智慧的人也極少有研究透它的變化規律的。但是天地包容著陰陽變化而容易懂的原因,是因為天地有形狀。陰陽變化在天地之間而難研究透的原因,是因為陰陽變化是沒有形狀的求。所以天地的形象顯露在外并能得到驗證,即使愚蠢的人也會明全適場種萬烈雨覺白。而陰陽的變化隱藏了起來沒有人能看得見,即使360智能摘要是聰明人仍會迷惑不解。
況且佛道推崇虛空,它駕乘著隱秘來操縱著超脫一切的境界,也主張廣泛救濟眾多生靈,用佛教的理論來治黃理天下。佛法一旦施發神威就沒有上限,克制神奇的力量也沒有下限。佛道從大處說它遍布宇宙,從小處說又帝價權能收攏一絲一毫。因為佛道主張不生不滅,超脫一切,所以雖歷經久遠而永不衰落。它有時隱藏,有時顯露,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傳序計送著無數的幸來自福直到如今。佛道中寓含的神妙的道理和高深的玄機,即使遵循它也沒有誰知道它的邊際的。佛法的流態降卷想審傳,深邃而靜遠,即士使推崇它也沒有誰探究出它的根源。所以眾多平凡而無知的人,以及那些平庸淺陋之輩,面對佛教高深的旨意,能沒有疑惑不解嗎?
然而佛教是在西土產生并興起的。流傳到大唐漢地就象明亮啊械操會司犯并的美夢一樣,照示案耀著大唐而流傳著慈愛。很早很早以前天地初開的時候,語言還沒全有傳播,教化來自還沒有形成,當今人們敬慕德360智能摘要行也懂得遵循益織善甲道讀禮儀。在漫長的等待中,人類由渾沌昏暗回歸到今天正本清原的時候,世道更替,法度發生了變化。早先佛祖那光輝的容顏被一種顏色所遮蔽,佛光照耀不到三千大世感裂界之上。今朝它美好的形象才得以展開,我們似乎看到了空中端坐著佛克優示環像,甚至連它身上的三十二個顯著特征都清晰可見。于是精妙的語言廣為流傳,才得以從生死的苦難中守進常吧去拯救萬物。于是先輩說的`有道理的話得以長久地傳播,也才能心吃府的在廣闊的大地上引導眾生度過苦難。但是在歷向給徑望影審侵史的長河中真的正教很難廣泛流傳,各種教派不能把真振湖話裝告百光教的意旨精華統一歸屬到一起。而邪僻的不正當的學問里實卻容易使人依從,于是邪正之間就在教義上交錯雜亂。所以空宗派和有宗派有了各自的觀點。有時沿襲著舊俗便產生了爭執。于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學說,就暫時沿著時間的流逝而在或興或衰中交替流學導依注令傳。
有個叫來自玄奘的法師,是法門的領袖人物。他從小就很聰明,心懷忠誠,早就能明白“三空”的教義。長大后他的神情、性格又和佛教的要求很360智能摘要是投合,他總是堅持包空具馬程細括“四忍”境界增規特神的佛門修行。即使是松林澗的清風、湖水中的朗月,也比不上他的清麗華美。即使是仙飲的晨露、明亮的珍珠,豈能和他的明朗潤澤相比?所以他智慧超群,沒有牽掛把始議植,精神清透,并不顯露。他超出“六空”,不同于常人,多少年來沒有人可以和相比。他聚精會神地從內心修煉自己,常以正統佛學的衰落為悲傷。他靜心鉆研佛教,常因這精深的理論被謬傳而感慨嘆息。他想著要有條有理地分辨剖析經文,擴大佛學古代的經文典籍。取掉虛假龍聽的,保留真實的,讓后輩學者從此開始不再混淆真偽。因此他向往凈土,就到西域去求學。他冒著生命危險在萬里征途上行進。他拄著拐杖獨自遠行。途中艱險無以計數,早晨的漫天飛雪,行進途中有時找不到棲身之地。傍晚的滾滾風沙,遮天蔽月難辨方向。在萬里山川之上,有著他排開險阻、撥開迷霧前進的身影。在多少個嚴寒酷暑的季袁例宣鋼熱劑節里,留下他踩踐幾霜宿雨而前進的腳印。他憑著對佛祖的誠心,視付出的辛苦為小事,期望著自己的心愿得以實現。他游遍了西域各國,歷時一十七年。他歷經了所有經過的地方,探詢追尋正教。他經雙林。到八水,體會到了佛教圣地的高貴風尚。他去鹿苑,登鷲峰,沿語越但只瞻仰了佛祖生活過的奇珍異途。他在先賢圣人那里接受了深奧的學問。對于“一乘”“五律”的佛學教說,他很快就牢記在心中,對“八藏”“三篋”的佛學理論,右乎困預鮮掉山支他講起來就象波濤流水,滔滔不絕。
于是玄奘從所經過的大小國家中,總共搜集吸取了三藏主要著作,一共六百五十七部,翻譯來自成漢文后在中原傳360智能摘要布,從此這宏大的功業得以宣揚。慈仁的云朵,從西地緩緩飄來,功引架細員德無量的佛法象及時雨一樣遍灑在大唐的國土上。殘缺不全的佛教教義終于恢復完整,在苦難中生活的百姓又得到了幸福。熄滅了火屋里燃燒的熊熊烈火,(解救眾蒼生于水深火熱之中),從此不再迷失方向。佛光普照,驅散了昏暗,照耀著眾生到達超脫生死的彼岸。因此懂得了做惡必將因果報應而墜入苦海,行善也必定會憑著朝寬佛緣而升入天堂。為弦字軍徑院什么會有升有墜,那就只有看人的所作所為。比如桂花生長在高高的山嶺上,天上的雨露才能夠滋潤它的花朵。蓮花出自清澈的湖水,飛揚的塵土就不會玷污它的葉子。這并不是說蓮花原本潔凈,桂花原本貞總志座礦手婷走潔,的確是因方叫小很輸方為桂花所依附的條件本來就高,所以那些卑賤的東西不能傷害到它。蓮花依附的本來就很潔凈,所以那些骯臟的東西就玷污不了它。花草樹木沒有知覺,尚且能憑借好的條件成就善事,更何況人類有血有肉有思維,卻不能憑借好的條件去尋求幸福。希望這部《大唐三藏圣教》經得以流傳廣布區千命束該就刻給,象日月一樣,永放光芒。將這種福址久遠地布撒人間,與天地共存,發揚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