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據醫學報告的統計,糖尿病患者的數目,在最近三十年來增加了三十倍。這個驚人的成長,使糖尿病正式擠入十大代表性國民病之列。
糖尿病本身雖沒有太大的危險性,但其所引起的并發癥,卻往往相當可怕。
二、糖尿病(消渴)名詞的形成:
內經首先提出「消渴」的病名,又稱為「消癉」,后來才改成「糖尿病」。這個名詞并不是在醫學研究時提出的,而是透過社會大眾的宣傳,逐漸形成的。近來都另外提出了「高血糖」的說法,因為尿中含糖并不見得是糖尿病,血糖值的高低,才是診斷糖尿病的關鍵。
中醫藥文獻雖然沒有「糖尿病」病名,但根據糖尿病的臨床表現,如多食、多飲、多尿等「三多」癥,與中醫學「消渴病」的臨床表現則是一致的。
三、臨證分型:
(一)上消
(1)主證:燥熱傷肺證
(2)變證:
肺胃燥熱,氣陰兩傷證
肺胃濕熱證
肺腎合病,金水兩虛證
心熱移肺,氣營耗傷證
(二)中消
(1)主證:胃熱消中證
(2)變證:
陽明實熱燥結證
胃火傷陰證
脾蘊濕熱證
胃腎氣陰兩傷證
脾陰不足證
脾氣虛損證
(三)下消
(1)主證:腎陰虛虧證
(2)變證:
腎虛火旺刑金證
陰虛及陽,腎氣虛衰證
肝腎陰虛陽亢證
下焦濕熱證
血瘀氣滯,氣陰兩傷證
腎消陰竭強中證(邱炳琳醫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