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 胎
自然墮胎,或小產連續發生3次以上者,稱為滑胎。相當于習慣性流產。
診斷依據
1。屢孕屢墮,男方檢查正常者。
2.染色體檢查,排除遺傳因素所致。
3.婦科檢查,了解子宮有無畸形。
證治概要
滑胎的主要病變在腎與沖任。其致病原因,有先天稟賦不足,房勞過度以及素體脾虛氣弱,或勞倦憂思,飲食不節等。主要病理機制在于腎虛,沖任不固。本病以虛證為多見,重在未孕之前調治,針對不同情況分別予以補腎、健脾、養血、固沖調治。滑胎患者已受孕,應積極予以保胎,可按胎漏、胎動不安之法治療。患者不宜懷孕過密,兩次懷孕時間最少相隔一年以上,以利預培其損,恢復健康,增強體質。
分證選方
一、脾腎兩虛證
[主癥] 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神疲肢倦,氣短懶言,納少便溏,夜尿頻多,眼眶黯黑或面有黯斑。舌質淡,苔薄,脈沉弱。
[治法] 健脾固腎,養血安胎。
[常用方] 三合保胎丸(《幼幼集成》)。
生地黃、當歸身、炒白術、炒杜仲、炒川I斷各360g,炒黃芩180g。用砂仁、老姜各30g,將地黃一并人鍋內,先以凈水煮兩晝夜,候地黃將爛人好酒煮之,以地黃糜爛為度,將酒煮干后撈起,抹去砂仁、老姜不用,將地黃搗爛。后5味同焙干燥,研細末過篩,以地黃膏和勻,稍加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次9g,每日2次,鹽湯送下。
[辨證加減]
1.孕婦肥白氣虛者,加白術益氣安胎。
2.孕婦黑瘦,性躁者,加黃芩清熱安胎。
[按語] .
1。本方用內補丸、杜仲丸、白術散三方合成,故名三合保胎丸。
2.本方孕前孕后均可服用。原注:自妊娠1月起服,過7個月方保無虞。
[參用方]
1.補腎固沖湯(《中國醫藥學報》1989,(4):36):菟絲子、覆盆子、杜仲、續斷、桑寄生、熟地黃、白芍各15g,阿膠(烊化)、黨參、陳皮各12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功用:補腎安胎。主治:習慣性流產。據報道:用本方防治習慣性流產55例。結果:治愈50例(90。9%),有效3例(5.45%),總有效率為96.36%。無效2
例,其中流產l例,小產1例u,。本方孕前孕后均可服用。
2。四物鹿膠湯(《不知醫必要》):當歸、鹿角膠各6g,炒杜仲、炒補骨脂、炒白芍、川芎、菟絲子、續斷各3g,熟地黃6g。水煎服,每日1劑。功用:溫補腎氣。主治:精虧陽弱之滑胎。
3。補腎固胎散(《劉奉五婦科經驗》):桑寄生、續斷、阿膠、菟絲子各45g,椿根白皮、白及各15g。上為細末。每次9g,每月1、2、3、11、12、13、21、22、23日服1劑。功用:補腎安胎。主治:習慣性流產屬于腎虛者。
4.安胎飲(《嵩崖尊生全書》):當歸身、白芍、熟地黃、生地黃、砂仁、阿膠各3g,川芎、陳皮、紫蘇梗各1.5g,白術、杜仲各6g,續斷2.4g,黃芩4.5g。水煎服,一日1劑,服過滑胎月份。功用:養血調氣,清熱安胎。主治:血虛有火之滑胎。
二、氣血虧虛證
[主癥] 面色蒼白或萎黃,心悸氣短,頭暈肢軟,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脈沉細弱無力。 、
[治法] 補氣養血固胎。
[常用方] 泰山盤石散(《古今醫統大全》)。
人參3g,黃芪6g,白術6g,炙甘草2g,當歸3g,川芎2g,白芍3g,熟地黃3g,續斷3g,糯米6g,黃芩3g,砂仁2g。水煎服,每日1劑。
[辨證加減]
1.有熱者,倍黃芩,少用砂仁;胃弱者,多用砂仁,少用黃芩。
2.兼少腹墜脹者,為氣虛下陷所致,重用黃芪,酌加升麻、柴胡以益氣升提。
3。兼失眠者,為血虛心神失養,加炙遠志、酸棗仁、合歡皮等,以寧心安神。
[按語]
方中當歸、川芎等具有促進造血,改善血液流變學,改善微循環,抗平滑肌痙攣等作用。
[參用方]
1.芎歸補中湯(《萬氏家抄濟世良方》):當歸、炒白術、川芎各6g,茯苓3g,炙黃芪、炒香附各9g,黃芩、續斷各lOg,甘草3g,陳皮、阿膠(蛤粉炒)各6g,桑寄生
lOg,砂仁3g。上為散。每次15g,水煎服,每日1次。功用:補氣養血,固胎保產。主治:妊娠未足月,氣血虛而欲產者。
2.補母壽子方(《胎產指南》):人參3g,當歸、白術、生地黃、黃芩各6g,川芎2.4g,紫蘇、陳皮、甘草各1.2g。水煎服,每日工劑,孕前孕后均可服用。功用:養胎順產。主治:屢產而生子無氣,或育而不壽,氣血虛弱,孕或不安,或得孕數墮。
三、陰虛內熱證
[主治] 兩顴潮紅,ISl干咽燥,手足心熱,煩躁不寧,或形體消瘦。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 滋陰清熱安胎。
[常用方] 麥門冬飲(《圣濟總錄》)。
麥門冬、人參、炙甘草、炒阿膠、黃芩、熟地黃、烏梅各15g,生姜3片,大棗2枚。水煎服,每日l劑。
[辨證加減]
1.潮熱盜汗者,加知母、地骨皮、鱉甲,以滋陰清熱。
2.若平素見有月經后期,屬陰虧損者,可加紫河車等填精益血之品,或可改用滋陰奠基湯。
3.平素見月經量多,崩中漏下屬陰虛血熱者用固經丸。
[按語]
若兼有便溏等脾陽不足者不宜使用本方。
[參用方]
1.滋陰奠基湯(《實用婦科方劑學》):當歸、赤芍、白芍、懷山藥、干地黃、女貞子、丹皮、茯苓各lOg,炙鱉甲、紫河車各9g,續斷、菟絲子各12g。水煎服,一日l劑。功用:滋陰添精,大補肝腎。主治:陰虛腎虧之月經失調,閉經,崩漏,不孕癥,滑胎等。
2.滋陰助孕方(《實用婦科方劑學》):當歸、白芍、懷山藥、女貞子、山萸肉、熟地黃各lOg,續斷、菟絲子、茯苓各15g,醋炒柴胡5g。水煎服,一日1劑。于每次月經干凈后3天開始服,每日1劑,一般連服5—7劑,連續服3—6個月。功用:滋陰養血,補養肝腎。主治:滑胎,癥見平時月經失調,崩漏屬于肝腎不足者。
3。固經丸(《丹溪心法》):炙龜甲15—20g,炒黃柏6一lOg,炒黃芩、白芍、椿根白皮各lOg,制香附6—9g。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經前經行時空腹用白開水送服,一日3次。功用:滋陰清熱,固經止血。主治:陰虛血熱之滑胎,孕前見月經量多,崩中漏下。
療效評定
1.治愈:正常分娩。
2.未愈:仍墮胎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