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女性慢性疲勞綜合征

女性慢性疲勞綜合征

  慢性疲勞綜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種以長期極度疲勞而嚴重影響體力活動為突出表現,同時有低熱、咽喉痛、淋巴結腫痛、肌肉酸痛、關節疼痛、神經精神癥狀、免疫功能異常和其他非特異性表現的綜合征。既可以爆發的方式流行,亦可以散發的形式出現,自20世紀80年代起病例報道顯著增多。其病因及發病機制迄今仍未清楚,也缺乏切實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西方傳媒稱之為“第二愛滋病”。國際醫學界對此日漸重視,近年來連續召開國際會議,進行了許多探索性的研究和爭論。近幾年來國內學者對此也十分關注,運用中醫藥治療CFS亦有所報道。
   對慢性疲勞尤其是伴有其他癥狀很早就有描述。1750年Maningham報道一組原因未明微熱、重度疲勞感、各處肌肉痛、關節疼痛、健忘及精神混亂等癥狀,取名李特耳氏熱(Littie,s Fever)。1867年Beard根據疲勞等癥狀主要是神經功能障礙所致,所以取名為神經衰竭。1871年DaCostarjbmr提出的“DaCosta綜合征”(用力綜合征)等病,也涉及慢性疲勞問題。到20世紀初由于神經衰竭不能和神經抑郁癥等相鑒別而一度放棄,在這期間這類癥狀曾被稱為Effort綜合征、Autonomic inbalance綜合征、神經循環系統衰弱、良性肌痛性腦脊髓炎等。
  自從1934年首次報道在美國洛杉磯有慢性疲勞爆發性流行以來,世界范圍內這類病發生El益增加,稱之為病毒后疲勞綜合征、慢性EBV綜合征、慢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和慢性核細胞增多癥樣綜合征,再度引起醫學界關注和興趣。1987年4月,美國疾病控制中心邀請一批專家進行了商討,一致同意把該病暫定名為“慢性疲勞綜合征”,并制定了該病的診斷標準,以利于進一步研究。
  在我國尚未見CFS的流行病學資料報道,英國、美國報道較多。各國各地統計資料結果差異很大,但發現無論散發或集團發生,CFS病人均為女性多于男性,比例約占2:1。年齡從壯年逐漸增多(平均35歲),10余歲的兒童也有發病的。流行病學的社會因素分析,生活富裕及受過良好教育、好勝心強的人群中多有發生,集團發病多在醫療單位,尤其是護士發病高于一般人群,多數調查沒有提示種族差異,持續疲勞病人中絕
大多數有因可尋,而又不具CFS診斷,因此,CFS發病率實際上較低,目前尚難解釋這些現象。至于CFS的地域分布、發病季節以及流行性,目前還未見有效的文獻報道。Grufferman等認為,CFS人對癌癥的易感性增加,但迄今還沒有重復研究成功的報道。成年人中有疲勞體驗者占21%一41%,肯定存在有病理性疲勞癥狀者大多數為30--50歲中年婦女。她們常以疲勞、低熱及神經精神癥狀為主前往內、婦科就診,而常有忽略此病的診斷,故本書列入本病并作較詳細的介紹,以便加深對本病的認識,有利于中醫辨病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CFS病因至今不明。病因假說多從感染、免疫功能異常、神經心理紊亂等3方面進行研究。目前傾向于認為CFS發病可能是多因素所致,某種單一因素難以完全解釋CFS的發生。
  一、感染
  很多研究認為CFS發病可能與Epstein—Barr病毒(EBV)有關。EBV屬于皰疹病毒類,嬰兒在母體保護性抗體消失后,對EBV開始具有易感性,多數人在兒童時期曾經有過EBV感染,在美國80%一95%的35--40歲的成年人具有EBV抗體。新近感染EBV一般表現為傳染性單核細胞病,主要侵襲咽喉部細胞,癥狀常在1—2個月內消失,而EBV可長期潛伏于B淋巴細胞小結,呈周期性活躍,有時可導致惡性淋巴瘤和鼻咽癌。病毒混含在唾液中,因此兒科無法防止病毒的傳播。CFS患者起病前常有呼吸道和胃腸道急性病毒感染癥狀,血清中有抗EBV抗體,主要為抗EBV衣殼抗原的IgG的抗體滴度升高,有時還檢出抗原的IgM抗體,因而推測CFS發病與體內EBV再次被激活有密切關系。但有些現象與此不符:①有許多CFS病人不具有既往感染過EBV的證據,EBV抗體陰性;②EBV感染時具有T淋巴細胞激活現象,而CFS病人缺如;③噸人的EBV抗體滴度也會升高;CFS血清中不但有EBV抗體增高,同時還有抗其他病毒抗生素抗體滴度增高現象,如單純皰疹病毒、麻疹病毒和巨細胞病毒等。因此。EBV與CFS之間相關關系未能確立。
  1986年Salahuddi從淋巴細胞增生性疾病,特別是B淋巴細胞瘤病人中,分離出一種新病毒:人B細胞病毒(邢LV),其形態是一皰疹病毒,但與已知人皰疹病毒完全不同,稱為人瘡疹病毒一6型(HHC一6)。有的研究認為CFS是一種與已知機體和心理疾病完全不同的疾病,可能與NW一6有關,應用特異試劑、免疫學及分子病毒學檢測方法,從CFS病人中檢出HHV一6,將有助于確立陽性率為60%一90%,而CFS病人達80%一100%。此外60%--81%的病人外周血單核細胞中有活動性HHV-6增值,對照人群只有20%。但關于HHV-6在CFS發病中的作用,究竟是mW一6引起CFS,或CFS本身激活mW一6及其抗體反應,抑或HHV一6抗體升高是非特異性反應所致,尚須繼續研究。
  對慢性病毒感染的多因素分析,是當前病毒病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趨向,除了EBV和HHV一6外,腸道病毒(柯薩奇病毒)、T淋巴細胞病毒Ⅱ型、泡沫病毒、巨細胞病毒、甲肝病毒、流感病毒、風疹病毒和水痘病毒等感染后發生CFS者均有報道。為了檢查一些病毒在CFS中的作用,Levy用已知病毒檢驗了大量CFS患者的血清。結果除EBV和mW一6外,其他病毒都沒有明顯的血清反應,尤其是逆轉錄病毒缺乏抗體。這是第一次用同一血清試驗多種病毒結果的報道,提示這可能是CFS的基礎免疫紊亂帶來的反應。除病毒外還有繼布氏桿菌、萊姆螺旋體、空腸彎曲菌、大腸桿菌、肺炎支原體、溶血性鏈球菌、弓形蟲和梨形鞭毛蟲等感染后發生可CFS病程,提示.CFS可能與多種感染有關。但這些研究很少有重復性。CFS是否由于微生物感染所致,至今仍無肯定結論。CFS的許多癥狀表現為全身性免疫系統輕度失衡,特別與某些細胞因子的產生有關。在這些條件下往往可以刺激體內持續存在病毒,表現出繼發性的免疫紊亂現象。內源性病毒激活后,就可以出現由這些病毒引起的某些癥狀。是什么原因激活了這些內源性病毒呢?如從免疫控制推敲,它的實質又是什么?是應激反應?環境毒素?外源性病毒感染?或是所有這些因素的總和?總之不像是單因素所引起。
  二、免疫功能異常
  研究最多的是NK細胞和細胞毒/抑制T細胞(CD8、細胞)。包括用流式細胞儀計數外周血T細胞亞群、在體外用刺激分裂因子評價T細胞的增殖能力以及用遲發型皮膚過敏試驗來評價宿主的免疫回憶反應能力等。多數研究發現,與正常人相對照,CFS病人的NK細胞絕對數目與百分數下降,活性降低,T淋巴細胞CD4、/Cm、比例升高,病人對多種抗原的遲發型超敏反應明顯減弱,T細胞在體外對促有絲分裂原刺激的反應能力減低,自發抑制活性細胞增加。也有人發現T細胞表面CD3明顯減少。由于CD3可與抗原相互作用,在傳遞T細胞活化信息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提示CFS患者存在T細胞功能障礙。
  免疫球蛋白測試的結果在各個研究中很不一樣。有報道31%CFS患者的血清IgG、IgA、IgM、IgD數量減少,尤其IgGl和IgG3缺乏,Read認為進一步研究可能會發現一系列IgG亞型異常。有些研究則發現11%一40%的患者Iga水平升高。CFS患者的血清中IL一2合成降低的也各有報道。17%一7工%的CPS病人丫球蛋白水平很低。30%一50%的CFS患者中發現有循環免疫復合物,Lloyd用IgG治療CFS,病人細胞介導的免疫功能獲改善,體能和精神癥狀好轉,支持免疫學障礙是CFS的一個重要病因。有報道CFS患者普遍存在變態反應,Matsumoto調查日本CFS患者變態反應情況,發現78%的患者在發病前后有變態反應,主要是皮膚的反應,2乃見IgE升高。在變態反應期間,患者臨床表現更為嚴重。
  總之,研究已發現CFS存在多方面免疫功能異常,但這些研究多存在著難以重復或未進行重復實驗的缺陷,而且各個實驗所用的試驗方法及資料分析都不同,標準不均勻,檢測結果差異很大。CFS的免疫學測試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標準化。另外,還應考慮多種因素(如用藥、飲酒、抽煙及情緒不佳等)對免疫系統功能的影響。

  三、神經心理紊亂
  近年來CFO的神經心理學研究報道明顯增多,越來越多的學者注意到CFS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病學癥狀。有報道CFS患者有憂郁癥的占40%一70%,焦慮癥占32%,軀體化障礙癥占15%,同時符合一個或多個精神疾病診斷者占70%。有人分析CFS患者在發病前和發病時患有精神病的機率較高,認為精神因素對CFS起了一種病因學的作用。CFS患者出現的情緒波動和失眠紊亂,而又缺乏疾病的明確實驗室證據,也使研究者們感到CFS首先是精神方面的紊亂。另一種心理學理論認為,CFS是心理癥狀軀體化的結果,當患者壓抑時,訴說軀體癥狀如疲勞、肌肉疼痛,而代替了抑郁和焦慮的心理征象。
  在CFS患者的各種神經精神學癥狀中,抑郁癥狀出現最多而且較早。7aerk等調查發現CFS患者產生抑郁的頻率比對照組高得多,約50%的病例在CFS發生之前至少出現一種主要抑郁癥狀。其他幾項CFS病例較多的研究報告也表明,CFS患者的抑郁評分較對照組為高,約半數病人的抑郁癥狀較其他癥狀出現得早。這個事實提示,潛在抑郁等心理障礙可能使患者具有發生CFS的傾向,而及早改善認知一行為方式,解除心理障礙,可能有利于CFS的預防和康復。
 關于抑郁是CFS的病因、或是CFS的結果、或是伴隨癥狀,至今仍有爭論。有人認為CFS可能是由于抑郁,或長期潛在的抑郁性格所致。warC等認為疾病有一個社會過程,某些心身癥狀可伴隨各地區的社會事件或可減輕。我國的神經衰弱調查和美國的CFS調查證實了抑郁癥狀可隨環境改善而減輕。有人用人類學的觀點研究家庭、工作環境、社會地位對CFS的影響,認為CPS概念應當與生活環境對精神影響所引起的軀體感覺變化聯系起來。關于抑郁可能是CFS的結果和CFS可能是大多數抑郁癥發作不典型表現的觀點都各有人提出。也有人發現患有不同于以往的持續頭痛的病人、Alzheimer病人(一項非常繁重的工作)的護理者以及離婚或獨身婦女都有明顯增高的抗EBV抗體,認為應激和抑郁狀態可能使EBV再活化引起CFS,亦可能直接引起CFS。近來有研究認為CFS與基因有關,但離成功尚有距離。
  Masuda等Montogomery評分估計疲勞程度、設計主觀癥狀調查表和實驗室免疫檢查等方法,研究比較了CFS病人、非CFS成年慢性疲勞者、有慢性疲勞6個月但每次活動正常和對照組無主訴健康者的疲勞、失眠和工作壓力程度都比對照組高,心理行為反應比對照組低,NK細胞活性降低,CDl6、、CD56、細胞的比例減少,而且絕對值也減少,提出伴有NK細胞數減少和免疫功能下降及輕度抑郁傾向的慢性疲勞者可能正由健康人向CFS過渡,應加強對慢性疲勞者的監測,分析其病因,預防其發展成為CFS。雖然有神經心理學研究支持精神因素在CFS的作用,但對于精神神經官能癥如何解釋CFS病人的物理和免疫學異常?病人感到疲勞是因為他們已有原發性情緒疾病,抑或情緒病是慢性器質性疾病產生的一個繼發現象?病人是因為抑郁而感覺患病,抑或因為他們患病而感到抑郁等問題還須繼續研究才能解答。實際上,對慢性疲勞發作前已有明顯情緒疾病者作出CFS的診斷是困難的。神經精神病體質可以造成病人急性感染,延長恢復,而在諸多神經病問題之后產生的慢性疲勞,可被看作系前者的生化反應造成了該綜合征許多軀體特點的延長。
  中醫學無慢性疲勞綜合征病名,但根據中醫學疲勞為病的認識,可以從中醫歷代文獻中查尋到相關的可借鑒的資料。
  中醫學的預防疾病理論中,有大量關于疲勞為病的記載。從《內經》始,防病養身主張“不妄作勞”,提出“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證治要訣》稱之“五勞者,五臟之勞也”。《諸病源候論》載有志勞、思勞、心勞、憂勞、瘦勞5種與情志相關的過勞病態。“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過勞、情志過極均可傷臟致病,故又有肺勞、肝勞、脾勞、心勞、腎勞的提法。均指勞逸失度或情志過極引起的疲勞病證。可見中醫學的疲勞不僅指體力過勞,沉重的心理、精神負擔亦是致疲勞的重要因素。勞則傷氣血、肌肉、筋骨,故癥見少氣無力、肌肉筋骨疼痛、眼翳等癥,情志過極勞損于臟可見煩躁、易怒、抑郁、焦慮、頭暈、失眠,咽喉疼痛、虛熱、咳嗽、眼干、盜汗等癥。
  “勞則氣耗”,正氣易虛。《內經》稱:“陽氣者,煩勞作張”(煩同繁解,多也,煩勞即過度勞作,張即鴟張,陽氣亢盛外張),意即身體作勞過度時陽氣浮越于外,抗御能力下降,易感染外邪,故疲勞者多易感染溫熱病毒。亦有素體不足,外邪經常入侵,正氣虛邪氣實,“精氣奪則虛”自然疲憊成病。這些記載,與今之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病因與癥狀有吻合之處,可供中醫臨床認病辨證論治的參考。對慢性疲勞綜合征的中醫研究僅有為數不多的臨床報道,有認為屬脾虛肝郁的,或為陰虛氣弱的,或氣虛夾郁的,也有分為邪實型(表熱證、表實證、表濕證)、正虛型(氣陰兩虛證、脾腎陽虛證、氣虛夾郁證)等的,一般多按患者的臨床現證辨其病機,從而立法施治。
  本節從臨床出發,參考西醫對本綜合征的論述,結合中醫學疲勞(勞力、勞神過度)致病的有關論述,作中醫病因病機論述,概括為體勞過度,神勞過極,房勞過頻,久之傷正氣,傷氣血,傷五臟,感邪氣;也有因稟賦素弱,反復受外邪入侵,損傷正氣,受損有在表、在氣、在血、在臟之不同,因而出現的證象各異。其與他病機理所不同者,表邪反復為病或情志失調是其誘發疲勞的主要因素,繼而傷脾或及腎,或傷腎、
傷肝、傷心等。可見本病原因多端,機理復雜,癥狀三兩成群、輕重不一,病程漫長。
  [診斷與鑒別]
  臨床表現
  一般情況:CFS發病一般在青春期之后,青春期以前的病毒感染多呈一過性和亞臨床表現。發病率男女之比約為1:4。起病形式可急可緩,85%的病人追尋不到任何起病的誘因,有人認為是病毒感染性疾病,但未發現任何傳染性。
  癥狀體征:CFS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是非特異性的。多數以流感樣癥狀起病,表現為發熱、咽痛、咳嗽、肌痛和疲勞;其次以胃腸道作為初發癥狀,表現為發熱、腹瀉、惡心、肌痛和疲勞;少數以急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起病。無論如何起病,以后均轉為慢性,病情時好時壞。最突出的問題是慢性疲勞和活動后疲勞加重,而且經長時間休息后也不能完全恢復,約1/4的病人因而喪失工作能力,1/3的病人需減少工作時間。
  Komaroff等總結了510例CFS的各種癥狀和體征及其出現頻率(見表8—2和表8—3),有一定參考價值。大多數病人還有記憶力下降以及與纖維織炎和纖維肌痛綜合征類似的肌肉骨骼壓痛點。這些癥狀在一定程度上可持續存在或反復出現,其嚴重性足以影響正常功能,有些在病前可能會出現,但影響不大,在病后則變得更多更重。發病后即使是有節制的體力活動亦可使病人許多癥狀迅速加重。大部分病呈遷延性,病情纏綿數月至連續數年不等,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煩惱和痛苦。
  表8—2 CFS臨床癥狀及發生率
┏━━┳━━━━┳━━━━━━━┳━━━━━━━┳━━┳━━━━┳━━━━┳━━┳━━━━━━┓
┃   ┃癥狀  ┃發生率    ┃癥狀      ┃   ┃發生率 ┃癥狀   ┃  ┃發生率   ┃
┣━━┻━━━━╋━━━━━━━╋━━━━━━━╋━━┻━━━━╋━━━━┻━━╋━━━━━━┫
┃ 疲勞感    ┃ 100     ┃ 運動后疲勞  ┃ 50一60    ┃ 眼干燥    ┃ 30—40   ┃
┣━━━━━━━╋━━━━━━━╋━━━━━━━╋━━━━━━━╋━━━━━━━╋━━━━━━┫
┃ 低熱     ┃ 60—95    ┃ 月經前加重  ┃ 50—60   ┃ 口腔干燥   ┃ 30—40   ┃
┣━━━━━━━╋━━━━━━━╋━━━━━━━╋━━━━━━━╋━━━━━━━╋━━━━━━┫
┃ 肌肉酸    ┃ 20—95    ┃ 晨僵     ┃ 50一60    ┃ 腹瀉     ┃ 30—40  ┃
┣━━━━━━━╋━━━━━━━╋━━━━━━━╋━━━━━━━╋━━━━━━━╋━━━━━━┫
┃ 睡眠障礙   ┃ 15—90    ┃ 眼翳     ┃ 50—60    ┃ 食欲不振  ┃ 30—40   ┃
┣━━━━━━━╋━━━━━━━╋━━━━━━━╋━━━━━━━╋━━━━━━━╋━━━━━━┫
┃ 注意力渙散  ┃ 50一85    ┃ 夜間尿頻   ┃ 50一60   ┃ 咳嗽     ┃ 30—40   ┃
┣━━━━━━━╋━━━━━━━╋━━━━━━━╋━━━━━━━╋━━━━━━━╋━━━━━━┫
┃ 抑郁     ┃ 70一85    ┃ 惡心     ┃ 50一60    ┃ 手指腫脹  ┃ 30—40   ┃
┣━━━━━━━╋━━━━━━━╋━━━━━━━╋━━━━━━━╋━━━━━━━╋━━━━━━┫
┃ 頭痛     ┃ 35—85    ┃ 眩暈     ┃ 30一50   ┃ 盜汗     ┃ 30一40   ┃
┣━━━━━━━╋━━━━━━━╋━━━━━━━╋━━━━━━━╋━━━━━━━╋━━━━━━┫
┃ 咽喉痛    ┃ 50—75    ┃ 關節疼痛   ┃ 40—50   ┃ 淋巴結腫痛  ┃ 30一40   ┃
┣━━━━━━━╋━━━━━━━╋━━━━━━━╋━━━━━━━╋━━━━━━━╋━━━━━━┫
┃ 焦慮不安   ┃ 50—70    ┃ 心悸     ┃ 40—50    ┃ 皮疹    ┃ 30—40   ┃
┣━━━━━━━╋━━━━━━━╋━━━━━━━╋━━━━━━━╋━━━━━━━╋━━━━━━┫
┃ 肌力下降   ┃ 40一一70   ┃ 感覺異常   ┃ 30一50   ┃        ┃      ┃
┗━━━━━━━┻━━━━━━━┻━━━━━━━┻━━━━━━━┻━━━━━━━┻━━━━━━┛
表8—3 CFS體征及發生率
┏━━━━━━━┳━━━━┳━━━━━━┳━━━┳━┳━━━━━━━━┳━━━━┳━━┓
┃體征     ┃     ┃發生率   ┃   ┃  ┃體征      ┃發生率 ┃   ┃
┣━━━━━━━┻━━━━╋━━━━━━╋━━━┻━┻━━━━━━━━╋━━━━┻━━┫
┃ 咽炎          ┃ 40—60   ┃ 發熱            ┃ 10一20    ┃
┣━━━━━━━━━━━━╋━━━━━━╋━━━━━━━━━━━━━━╋━━━━━━━┫
┃ 頸后淋巴結腫大     ┃ 20—40   ┃ 低體溫          ┃ 20一30    ┃
┣━━━━━━━━━━━━╋━━━━━━╋━━━━━━━━━━━━━━╋━━━━━━━┫
┃ 前后步態不協調     ┃ 15—25   ┃ 肝腫大(主要在疾病早期)   ┃ 5—20    ┃
┣━━━━━━━━━━━━╋━━━━━━╋━━━━━━━━━━━━━━╋━━━━━━━┫
┃ Romberg試驗結果異常  ┃ 10—20   ┃ 脾腫大(主要在疾病早期)   ┃ 5—20    ┃
┣━━━━━━━━━━━━╋━━━━━━╋━━━━━━━━━━━━━━╋━━━━━━━┫
┃ 斑疹皮疹        ┃ 10—20   ┃ 腋窩淋巴結腫大       ┃ 58—75    ┃
┗━━━━━━━━━━━━┻━━━━━━┻━━━━━━━━━━━━━━┻━━━━━━━┛
  臨床檢驗:一般血常規、生化、X線、超聲波、腦電圖、肌電圖檢查正常。部分患者可見白細胞減少。淋巴細胞增多,血沉升高,血中乳酸脫氫酶呈輕度升高。
  以上臨床表現可以看出慢性疲勞是很常見的癥狀,引起的原因很多,表現錯綜復雜,時輕時重,缺乏系統和特異性實驗室檢查。為了有利于臨床診斷治療和推動更深入的研究,1987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正式命名了“慢性疲勞綜合征”,1991年國際健康學會進一步討論了CFS的定義,認為CFS的診斷應用自我報告及至少一次醫療機構會診的聯合方式,對于臨床資料的評估,必須依靠患者自我報告疲勞狀況以及情緒、失眠、整體狀態和疼痛的標準化方式。會議建議CDC關于CFS的定義標準應該修改,以除外心理疾病患者。1991年Sharp等發表了CDC修訂后的CFS的診斷標準分為以下兩部分:
  (一)慢性疲勞綜合征(CFS)診斷標準
  1.疲勞為主訴癥狀。

  2.有明確的發病時間(不是先天性)。
  3.體力精神重度疲勞(日常生活能力損失50%以上)。
  4.有肌痛、情緒障礙及睡眠障礙等多種癥狀。
  5.疲勞持續6個月以上。
  6.應該排除:①有慢性疲勞的原發疾病;②精神分裂癥、狂躁抑郁癥、藥物依賴性、器質性及障礙性疾病(抑郁癥、焦慮性神經官能癥、過度呼吸綜合征等)等。
  (二)病毒感染后疲勞綜合征(PVFS)診斷標準
  除具有上述診斷標準外還需具有以下條件:
  1.發病和初診時有明顯的感染癥。
  2.從感染開始發病已有6個月以上。
  3.感染癥已確定。
  由于診斷標準仍限于癥狀和體征兩方面,缺少客觀的診斷試驗依據,使得CFS的確診非常困難。但在無更好的“金標準”的情況下,目前最為詳細的CDC的CFS診斷標準仍然值得推薦使用。很多研究正努力探索CFS的診斷性檢測手段。有人提出對疲勞應有客觀測量方法;還有人提出應對血液中某些與無力有關的物質進行測量。確診本病不需作特殊的實驗室和臨床檢查,但推薦檢測:連續體重測定,在缺乏飲食的情況下體重增加10%以上提示為其他疾病;連續早上和下午體溫測定;全血細胞計數和分類、血電解質、血糖、肌酐、血尿素氮、鈣、磷、總膽紅素、堿性磷酸酶、血清谷草轉氨酶和谷丙轉氨酶、肌酸磷酸激酶或醛縮酶、尿常規、胸部前后位和側位X線照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結核菌素皮膚試驗;紅細胞沉降率、抗核抗體、循環免疫復合物、免疫球蛋白、促甲狀腺激素水平;以及詳細詢問個人和家庭精神病史。如有任何一項檢查異常,必須對可引起此項異常的其他病進行檢查,若未查出其他病,才符合此標準。
  應該注意慢性疲勞是一個很常見的癥狀,慢性疲勞不一定就是CFS。Manu等對135例發生疲勞至少6個月以上的病人按上述標準評估,符合CFS僅6例。Lane等報道200例主訴為慢性疲勞者,符合上述標準者僅為60例(30%)。
  CFS的抑郁表現與原發性抑郁癥在性質上有所區別。前者有急性精神癡呆表現。也有認為最重要的鑒別要點是,前者經積極治療,可以恢復活力,對未來充滿希望,而后者表現為孤獨、絕望、無能,可能出現反復的自殺傾向。當無法區別時,可請有.臨床經驗的精神科醫生協助診斷。
  有的學者認為本綜合征在癥狀上與海灣戰爭綜合征也極近似,其癥狀為疲勞感、抑郁傾向,同時還有關節痛、皮疹、氣喘、胸痛、失眠、昏迷、腹瀉、惡夢、脫發、盜汗、惡寒、齒齦出血,但病因也未澄清,最后尚無結論。
  綜上所述西醫學認為CFS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確,雖傾向于感染、免疫功能異常和神經心理功能紊亂等多因素所致,但診斷與鑒別診斷及治療仍存在較大困難。發揮中醫學整體觀和辨證論治優勢,正可彌補不明原因疾病臨床治療的不足。本節對中醫治療作如下論述。
  [辨病論治]
  一、辨病要點

  1.按西醫診斷與鑒別診斷要點,結合CFS臨床癥狀發生率(見前表),再根據中醫學對本病的病機,辨病論治。
  2.必須具有長期無原因可查的疲勞史,常兼有低熱、咽干。
  3.具有癥狀三兩成群,輕重不等,病程較長的特點。
  4.時有外感癥狀,如惡寒、發熱、咽痛等癥。
  5。體征及實驗室檢查 肌力下降,咽炎,體溫37.5℃一38*(3,頸后淋巴結或有腫大,Romberg試驗結果可有異常。本病無特殊實驗室檢查,但需作鑒別診斷的相關檢查(見前該項),若癥狀難以鑒別而不便確診為本病,只要不屬器質性病變,可按中醫辨病施治。
  二、治療原則
  以補脾滋腎養陰為主,兼以調肝、養心、益肺、防邪為治。
  本病主癥為長期疲勞,按中醫理論,雖五臟受損均可致疲勞,主要應責之于脾,故本病證雖各有所屬,治法應有所側重,重點當著眼于脾,補脾能培元,實脾可疏肝。扶脾以濟心,益脾可健肺,使五臟均得受益,故有雜病治“中州(脾)”的經驗之談,適合本病癥狀多端,病機復雜的特點,臨證時可參考之。此外,由于本病屬慢性,病程久,療程長,長期服湯藥難以堅持,可經服湯藥數劑后,若療效明顯,改用相同療效的中成藥或改為丸、散劑服用以鞏固療效。可選用以下方藥:        使用方法:先按下面對癥選用藥方,并按提示辯證加減,然后進入方劑數據庫查閱其藥理、煎法、服法等;再進入中藥數據庫 根據病人的具體病情、體質對所選的藥方進行加減,才得到有效的藥方,還要查閱三反九畏;服藥后還要根據“療效評定”判斷所用的藥方的療效。
  1.三勒漿(三勒漿藥業集團)
  功效抗疲勞,滋養肝腎,扶正固本,調養臟腑。用于肝腎陰虛所引起的神疲乏力,形體虛弱,失眠多夢,咽干聲嘶等證。用法,口服,每次30ml,每日1—2次,1個月為一療程。
  三勒漿經藥效學研究證明有明顯抗疲勞作用,具有方便服用、鞏固療效和預防復發的優點。可作為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的首選中成藥。
  2.上下相資湯(《石室秘錄》)加山藥、藿香
  組成:人參、沙參、麥冬、玄參、玉竹、五味子、熟地、山茱萸、車前子、牛膝、山藥、藿香。
  原方主治“血崩之前口舌燥裂不能飲食者……精涸則津亦涸……使口舌之干者重潤,必須使精血之竭者重生。補精之方,六味丸最妙,然而六味丸單補腎中之精而不能上補口舌之津也。雖補腎于下,亦能通津于上,然終覺緩不濟急。我今定一奇方上下兼補,名上下相資湯……此方補腎為君,而佐之補肺之藥,子母相資,上下兼潤,精生而液亦生,血生而津亦生矣”。原方加山藥、藿香補脾醒脾。筆者多年來,或取此方之意.或借其全方,或酌以加減,用于婦科病證之屬五臟陰虛或氣陰兩虛者,屢見補氣滋陰養血之功。今用于CFS,以扶正滋陰,主治原因不明微熱、重度疲勞感、口舌干燥、咽喉疼痛、失眠等證。
  口糜舌爛加石斛、知母。汗出加浮小麥、牡蠣。健忘加核桃仁。長期低熱,加青蒿、鱉甲,薄荷少許。心煩易怒加梔子、丹皮。抑郁不舒加郁金、柴胡。有外感證者加防風、板藍根。脫發加首烏。肌肉酸痛加葛根,并酌情減去原方不需之品。
  3.金水濟生丹(《醫醇剩義》)

  組成:人參、沙參、天冬、麥冬、玉竹、石斛、龜甲、生地、山藥、瓜蔞皮、貝母、杏仁、茜草根。
  原方用于肺虛燥咳,借用于此以其能滋腎養陰、生津潤肺,用于本病兼有久咳(無痰)、低熱咽痛者甚是恰切。氣虛不甚者去人參,重用沙參,茜草根可不用。
  4.生精飲(《中成藥》1990(3):12)
  組成:制首烏、制黃精、仙靈脾、枸杞子等。
  功效補腎益肝,滋陰壯陽,生精養血。用于周身乏力,頭暈目眩,耳鳴眼花等證。經研究具有抗疲勞耐缺氧作用。
  5.生脈口服液合六味地黃丸,或杞菊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中成藥,或用扶正固本丸(《中西結合雜志》1989{11))、補中益氣片等。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患者均有長期無原因可尋的疲勞史。其中,肌肉酸痛,運動后疲乏尤甚,月經前加重,手指腫脹,晨寢不欲動彈、或腹瀉、惡心、食欲不振,多屬脾;素體不足,或有房事不節史、多次流產史,腰膝酸軟,咽痛,低熱,夜尿多,口眼干燥,骨節疼痛,低熱,盜汗,病多在腎;若有情志不暢史,眩暈,頭痛,焦慮,抑郁或易怒,口眼干燥,感覺異常,多屬肝;睡眠易醒或失眠、多夢,注意力渙散,心悸,多屬心;咳嗽,惡
寒,微熱,頭痛,汗出,或有皮疹,咽喉不利,病在肺。根據病機認識,可分為脾腎氣虛證、肝腎陰虛證、脾虛肝郁證、氣虛外感證。
  根據證之虛實寒熱應有其相應的舌脈證,但亦有舌脈不相符者,當細辨其兼雜證候。
  二、治療原則
  以補氣養陰、扶正祛邪為治。
  三、分證論治
  1.脾腎氣虛證
  (1).臨床見證:疲勞日久不恢復,勞作或運動后加重,肌肉酸痛,腰膝酸軟,手指腫脹,食欲不佳或惡心,或腹瀉,晨寢難動彈(有稱晨僵),夜間尿頻,關節不利或疼痛,咽痛,時有低燒或惡寒,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少力。
  素體腎氣不足或脾氣虛弱,復傷于過勞,故長期疲勞不解,并伴見某些脾腎氣虛之證,脾主四肢肌肉,腎主骨脊,脾腎氣虛,陽氣不足,故晨寢難動,關節不利或疼痛。陽氣不足,腠理不固,營衛不調可見惡寒、低熱。
  (2)辨證依據:
  ①素體因素支持。
  ②無明顯原因的疲乏數月不解及脾腎氣虛證。
  ③脾腎氣虛之舌、脈、苔象。
  (3)治法與方藥:
  治法:補中氣,益腎氣。
  ①舉元煎(《景岳全書》)合壽胎丸(《醫學衷中參西錄》)
  (方見月經過多、胎動不安)

  舉元煎為補中氣之有效方,壽胎丸原為腎氣虛胎元不固之用,兩方合用于此證,使中氣得升,腎氣得固,正氣恢復,則疲勞可除,他證亦解。方中可重用黃芪(30g),人參改用西洋參,其他藥物宜用小劑量,每日1劑,分3次服完,待癥狀緩解后可繼服1周,兩日l劑,每日2次,療程視病情而定。
  低熱者加知母、銀柴胡。咽痛者加葛根、連翹。
  ②補腎益脾方(《中國醫藥學報》1986(2):1)
  組成:黨參、白術、女貞子、菟絲子、枸杞子、補骨脂。
  原方以“補.腎生精,益脾強壯”用于某些較嚴重疾病的恢復期,根據其藥物組成,用于本證甚是恰切。加入葛根更具解肌退低熱的功效。
  ③人參養榮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白芍、當歸、陳皮、黃芪、桂心、人參、白術、熟地、五味子、茯苓、遠志、甘草。
  本方主治勞積虛損,能增強人體免疫系統功能,對本病亦有療效,現已制成中成藥。
  2.肝腎陰虛證
  (1)臨床見證:經常性疲勞感,月經前加重,低燒或潮熱,五心煩熱,眼干澀,咽干口渴,或咽痛,眩暈,頭痛,易怒,心悸,失眠,注意力渙散,小便黃,大便結燥,舌紅少津,苔薄黃,脈數或弦。
  素體陰虛或有情志過極史,陰津暗耗,陰虛陽旺,勞倦曰久耗氣傷陰,故見疲勞及陰虛諸證;腎水陰虛,肝失所養,心腎失交,故見易怒、失眠、頭痛、眩暈、神情渙散、心悸等證。
  (2)辨證依據:
  ①素體陰虛或有傷陰血史或性格急躁。
  ②無劇烈勞作史,或其他慢性病史而有經常性的疲勞感。
  ③具有陰虛或陰虛陽亢,心腎失交的癥狀及舌、脈征。
  (3)治法與方藥:
  治法:滋養肝腎,佐以實脾。
  ①滋水清肝飲(《醫宗己任編》)
  組成: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柴胡、白芍、梔子、大棗、當歸。
  此方寓六味地黃丸與丹梔逍遙散,具有滋腎養陰、清肝養血、兼以實脾的功效。用于此證甚宜。
  ②麥味地黃丸(《醫級》)
  組成:麥冬、五味子、熟地、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丹皮。
  原方以斂肺納腎,主治肺腎陰虛。實際亦具滋水涵木之功,五味子又能酸甘化陰人肝,對有潮熱、盜汗、咽喉痛者尤佳。用于此證效亦好。
  ③一貫煎(《柳州醫話》)
  組成:北沙參、麥冬、當歸、生地、枸杞子、川楝子。
   本方滋陰柔肝,用于肝腎陰虛,血燥氣郁證,并有抗疲勞之效。

  ④秦艽鱉甲散(《衛生寶鑒》)
  組成:秦艽、鱉甲、柴胡、地骨皮、知母、青蒿葉、烏梅、當歸。
  原方用于治骨蒸勞熱,以滋陰養血,清熱除蒸。今有用于肺結核(肺癆)的對癥治療,似有病重藥輕之感,借用于慢性疲勞綜合征陰虛發熱、長期不明原因低燒者藥證甚是相宜。
  3.脾虛肝郁證
  (1)臨床見證:疲倦無力,食欲不振,時有惡心,腹臍、肌肉疼痛,焦慮不安,抑郁,頭痛,脅痛,苔白或微黃膩,脈弦或平。
  脾虛肝侮,脾氣更虛,中氣不足而見疲憊及其他脾虛之象。肝氣郁結而有抑郁、焦慮、頭痛等證。
  (2)辨證依據:
  ①長期乏力少氣,兼其他脾虛或肝郁之候。
  ②或有傷于脾或情志抑郁史,近期五明顯原因而見焦慮、抑郁、多疑或感覺異常等。
  (3)治法與方藥:
  治法:補脾疏肝解郁。
  ①丹梔逍遙散(《內科摘要》)
  組成:丹皮、梔子、當歸、白芍、柴胡、白術、茯苓、煨姜、薄荷、炙甘草。
   本方疏肝、實脾、除煩、清熱,正合此證。
  ②四磨湯(《濟生方》)
  組成:人參、檳榔、沉香、烏藥。
  原方用于七情所傷,肝氣郁結,用于此證以人參大補中氣,沉香、烏藥疏肝解郁,檳榔驅積通腑,對本證兼情志失常者常有改善。
  ③甘麥大棗湯(《金匱要略》)
  組成:甘草、小麥、大棗。
  原方用于臟躁,現代常用于神經衰弱癥。用于本證以安神緩急,實脾益肝,于本病善后有效。
  4.氣虛外感證
  (1).臨床見證:長期疲勞感,精神不濟,常兼見輕微外感癥狀,偶有感受溫熱病邪癥狀,如高熱,微惡寒,時或自汗惡風,咽痛,咳嗽,聲音嘶啞,脈、舌、苔象難定。
  (2)辨證依據:
  ①長期疲勞,少氣無力。
  ②某些外感表證或溫熱病邪發熱證。
  (3)治法與方藥:
  治法:扶正固表祛邪。
  ①參蘇飲(《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人參、蘇葉、枳殼、前胡、半夏(姜汁炒)、茯苓、陳皮、桔梗、枳殼、木香、生姜、大棗。
  本方治虛人感冒,具有扶正解表作用,用于虛人風寒表證。本證表證較輕,用量不宜過重,療程不宜過長,待表證解后可予三勒漿善后。
  ②加減葳蕤湯(《通俗傷寒論》)
  組成:生葳蕤(玉竹)、白薇、豆豉、桔梗、生蔥白、薄荷、炙甘草、紅棗。
  原方用于素體陰虛,感受外邪,頭痛身熱,微惡寒或自汗,咳嗽,心煩,口渴,咽干等證。用于疲勞體虛有外感者甚為相宜。
  若見高熱感染諸證,又當按溫病學處理,待感染病除,可用生脈散氣陰雙補善后。
  [其他療法]
  一、針灸療法
  (一)體針
  針刺大椎、膏盲、命門、氣海、足三里。
  (二)耳針
  取穴:皮質下、交感、緣中、內分泌、腎上腺。可針刺激加磁貼。
  二、西醫治療
  目前西醫認為本病原因不明,因而缺乏有效的治療。一些抗病毒藥如無環鳥苷等也無肯定的臨床效果,抗抑郁藥僅對抑郁和焦慮有效,而對其他癥狀無作用,有人認為
   5.羥色胺血清素可能對本病有潛在作用,鎂對CFS癥狀的改善也有待進一步研究。某些生物反應調節劑,可使NK細胞活性恢復,從而對CFS產生臨床效果。
  [預防與調護]
  一、預防
  許多病人雖患病多年,仍在繼續工作,但工作能力和效率有明顯下降。因此。預防本病證具有保持健康的重要意義。對有慢性病患者,應認真治療,對本病患者治愈后應在較長時期內接受增強體質,抗疲勞的訓練、保健和藥物治療。
  二、調護
  調護是本病預防和鞏固療效的重要手段。注意生活工作的勞逸適度,定期進行心理咨詢,保持心情舒暢,注意鍛煉身體,預防感冒。
  [預后]
  CFS病程頗不一致,有突然得病,也有逐漸發現的。關于其預后,有在3年內完全恢復的,也有復發的,長期調查報告尚少見。但一般預后良好,無嚴重惡化傾向。
  [療效判定]
  痊愈:癥狀全部消失,3個月以上未復發者。
  好轉:疲勞消失,其他癥狀明顯減輕。
  無效:癥狀未消失,甚至有所加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王金山丨疲勞綜合征,現代人的“幽靈”
慢性疲勞綜合征與睡眠障礙
“慢疲”元兇
頭面部刮痧聯合下肢踩蹺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療效觀察
雅痞”也是一種病—慢性疲勞綜合癥
濕重病纏身,艾灸祛濕升陽快,虛寒暑濕凝淤塞,有“艾”都不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东县| 南华县| 黔南| 鄂温| 四会市| 灵丘县| 惠东县| 凤山市| 桐庐县| 建宁县| 大方县| 唐山市| 宜黄县| 兴业县| 太谷县| 莆田市| 宜章县| 武鸣县| 云龙县| 申扎县| 新晃| 临城县| 泰顺县| 长岛县| 资兴市| 赤壁市| 宜昌市| 长沙县| 南丰县| 上犹县| 漳州市| 怀安县| 长治市| 和静县| 旬阳县| 嘉峪关市| 屏东县| 雷山县| 电白县| 安庆市| 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