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茯苓湯
【原文】
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茯苓湯主之。《金匱要略·水氣病脈癥并治第十四》
【組成與用法】
防己三兩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 二升,分溫三服。
【功效】益氣祛風,溫脾利水。
【醫案】
初診:2005年12月26日。劉某,34歲,因宮外孕保守治療之后未避孕未孕3年就診。腹腔鏡檢查兩側輸卵管通暢,婦科檢查提示慢性盆腔炎、子宮偏小(子宮三徑之和10.8cm)。末次月經12月4日來潮,12月16日B超檢查子宮內膜厚度6mm,左右側多個卵泡發育,最大卵泡15mm×12mm,經口服益腎中藥、阿斯匹林片每次0.3g,每日3次,肌內注射尿促性素針每日75u,連續三天之后,12月19日B超復查,子宮內膜厚度7mm,左右側多個卵泡發育,最大卵泡18mm×14mm。改服益腎中藥、倍美力片每日1.25mg,肌內注射尿促性素針每次75u,每日2次,連續2天之后,于12月23日B超復查,子宮內膜厚度7mm,左右側多個卵泡發育,最大卵泡26mm×17mm,當天給予活血化瘀中藥、針刺加電刺激、靜脈滴注復方丹參針、肌內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針10000u,以促使卵泡排出。12月24日B超復查,子宮內膜厚度7mm,左右側多個卵泡發育,最大卵泡25mm×18mm,再次重復使用12月23日方法。12月26日B超復查,子宮內膜厚度7mm,左右側多個卵泡發育,最大卵泡29mm×22mm,子宮直腸窩見前后徑16mm的液性暗區。小腹微脹,腰部脹墜感。針刺、靜脈滴注方法同上,肌內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針5000u。舌淡紅,苔薄白,脈細。
治法:溫陽行氣,健脾利水。
方劑:防己茯苓湯合五皮散(《華氏中藏經》)加減。
防己10g
二診:2005年12月27日。B超復查,子宮內膜7mm,雖右側卵泡持續增大至39mm×27mm,21mm×12mm,子宮直腸窩仍見前后徑12mm液性暗區,但小腹及腰部脹墜感減輕,舌脈如上。
繼續使用上方治療3日,癥狀消失。
【按語】
防己茯苓湯是一張治療皮水的方劑,以防己、茯苓除濕而利水,黃芪補衛而實表,甘草安土以制水,桂枝和榮衛行陽化氣,使風從外出,水從內泄。然而,由于桂枝與諸益氣利水藥物配合,此方更是一張溫陽健脾益氣利水的方劑,可以治療脾陽不振,水濕內停之癥,此治外者亦可以治諸于內也。
該案系超促排卵藥物引起的卵巢刺激癥狀,雖尚未達到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的程度(臨床表現見“防己黃芪湯”、“五苓散”條按語),但已經出現卵泡過大、盆腔積液、小腹腰脹等等前期癥狀,已具山雨欲來之勢。為杜漸防微,未雨綢繆,以溫陽健脾利水的防己茯苓湯合健脾行氣滲濕的五皮散治療,由于預防在先,使得癥狀很快得到控制。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應該屬于一種可以預知的疾病,因此,對于該病的預防十分重要。《靈樞·官能》有“上工之取氣,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因敗其形。”救其萌芽,就是一種預防的方法。方中加赤小豆、天仙藤者,取其行氣利濕之功。赤小豆味甘、酸,性微寒,《食療本草》稱其治“大腹水腫”,但用量宜大;天仙藤味苦,性溫,具有行氣化濕之功,是《婦人良方》治療有水氣而成胎,以致兩腿足浮腫的天仙藤散的主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