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16.嬰幼兒腹瀉

16.嬰幼兒腹瀉


嬰幼兒腹瀉又稱嬰幼兒消化不良為消化道綜合征,夏秋兩季發病數最高。發病年齡多在1/2歲以下。病初起較急,以腹瀉為主要癥狀。輕型腹瀉(單純性),每天排便數次至10余次,呈黃色或黃綠色稀糊狀,或蛋花湯樣,并可夾黃白色奶瓣,偶有嘔吐,精神較好,體溫大多正常,不顯脫水癥狀。重型腹瀉(中毒性),每天排便在20次左右,亦可超過40~50次以上,大便呈水狀或蛋花湯樣,常伴脫水、酸中毒、低血鉀等水、電解質紊亂及全身中毒癥狀,發熱、嘔吐較重,精神萎靡,甚則意識朦朧或昏迷。

現代醫學認為嬰幼兒胃腸道發育及功能不完善,是本病的主要內因。若喂養不當,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致使發酵和腐敗,其毒性產物刺激腸壁,使腸蠕動增強而引起腹瀉。若腸道感染致病性大腸桿菌,可產生腸毒素,促使小腸分泌大量液體和電解質,超過結腸吸收限度而腹瀉;或侵入腸粘膜上皮細胞,引起痢疾樣病變。如感染腸道病毒(輪狀病毒等),可侵犯小腸粘膜,影響鈉、氯的運轉及雙糖酶的活力,而致水樣便,丟失水和電解質。此外,腸道外感染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強,天氣過熱使消化液分泌減少,均可誘發腹大瀉。

本病的診斷,主要依據病因的尋找,區別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我國北方3~8月腹瀉大多為致病性大腸桿菌,而8~12月大多系病毒感染,可作大便培養、電鏡檢查或病毒分離。對于重癥病人,應測血清納、鉀、氯化物和二氧化碳結合力。心電圖檢查可幫助了解血鉀情況。

現代醫學對本病的治療原則,主要是控制腸道內外感染及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調整飲食等。

本病在中醫臨床中屬于“泄瀉”實證的范疇。認為泄瀉之本在于脾胃,由于各種原因引起脾胃運化失常,清濁不分,并走大腸而成泄瀉。如飲食失節,乳食壅積,則脾運失職;如風寒外客,內侵脾胃,脾陽受遏而運化失司;感受暑熱之邪,損傷脾胃,濕熱下迫大腸,多致暴瀉:濕邪困阻脾陽,脾失健運,水濕相雜而下,發生腹瀉。如病情纏綿,導致脾胃更虛,或脾病及腎,脾腎陽虛,則為慢性或遷延性腹瀉


1.[處方名稱]訶防湯


[功能主治]功能健脾固腸,燥濕止瀉。主治各種類型的嬰幼兒腹瀉。


[處方組成]訶子5-10克、防風5~10克、葛根5-20克,陳皮5~10克、山楂5~20克、麥芽5-l0克,水煎,分早中晚飯前3次服用,服藥量根據年齡不同酌情變化。


[辨證加減]傷于乳食者加雞內金5-10克、木香3~5克;濕熱重者加黃芩5~10克、秦皮5~10克,脾虛者加烏藥5-10克、粟殼3~5克。


[療程療效]治療230例,3日以內治愈者195例,14日以內治愈者32例,無效者3例。總有效率達98.7%。


[處方來源]朱永厚等。


[處方備注]嬰幼兒泄瀉,臨床分型較多,本方為可治瀉之通方,對各種兼型的新瀉和久瀉,都有一定的療效。本方中既有消導利濕之能,又有健脾固澀之用,扶正不留邪,去邪不傷正,方中訶子性酸能澀,固腸止瀉;防風勝濕,為治泄瀉之要藥,濕去則腫健;葛根升發乃治清氣下陷泄瀉之圣藥;輔以陳皮理氣調中燥濕,山楂消肉食,麥芽消面食。諸藥配之有健脾燥濕,升清降濁,固腸止瀉之功。


2.[處方名稱]消食止瀉湯


[功能主治]功能消食導滯,健脾止瀉。主治小兒下利不爽,大便腐臭,噯吐酸腐等癥。


[處方組成]雞內金5克、神曲5克、麥芽5克、山楂5克、苡仁5克、白術7.5克、山藥5克、桔梗3克、茯苓5克、蒼術5克、川樸3克、枳殼3克、甘草5克。上方為周歲劑量。每日1劑,每劑煎至150毫升,分4次服完。


[辨證加減]伴嘔吐加半夏、藿香;陣啼加砂仁、元胡;小便黃少加車前子、木通,口渴思飲有輕度脫水現象可口服補液。


[療程療效]治療1258例,大部分5劑之內而愈,連服5劑以上未愈者僅97例。總有效率達92.3%。


[處方來源]吉林省舒蘭縣中醫院孫風純。


[處方備注]孫氏認為,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若飲食失節,寒溫不調以至脾胃受傷,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清濁不分,合至下降腸道而作瀉。方中以白術、山藥、苡仁、蒼術饞脾助運燥濕;加桔梗以升中氣;雞內金、神曲、麥芽、山楂消食導滯而助運;枳殼、川樸理氣導滯


3.[處方名稱]通補湯


[功能主治]功能健脾利濕,升陽止瀉,主治小兒非感染性泄瀉。


[處方組成]炒白術3克、茯苓3克、豬苓3克、車前子3克、澤瀉3克、通草3克、炒柴胡3克、陳皮3克,甘草3克,每日1劑,水煎,數次頻服。若服藥困難,煎濾后加入適量的蔗糖調味。輕型病兒禁食8~12小時,重型則禁食12~24小時。


[辨證加減]傷食加焦山楂、炒麥芽、雞內金等;脾虛加黨參、山藥、扁豆等。重型患兒根據脫水程度給予適量補液并糾正酸中毒。


[療程療效]治療766例,治愈744例,總有效率為97%。


[處方來源]安徽省太和縣趙廟區醫院卞興亞。


[處方備注]小兒非感染性腹瀉多因感受濕邪,或過食生冷,乳食不節,或久病久瀉耗傷脾氣所致。經云:“濕勝則濡瀉”,“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濕邪屬陰,易遏陽氣,脾胃陽損則升降運化失職,清濁難泌。故治療當以利濕為主,兼以健脾升陽。方中白術、茯苓健脾燥濕助運;豬苓、車前子、通草滲濕利水,利小便而實大便;陳皮理中焦氣機:柴胡升舉清陽;甘草甘以緩急,調和諸藥。全方共奏健脾利濕升陽之功,以恢復脾胃運化而濕邪自除,則腹瀉自當停止


4.[處方名稱]大黃蟬蛻湯


[功能主治]功能攻積導滯,和胃止瀉。主治乳食積滯腸胃之嬰兒泄瀉。


[處方組成]大黃1~3克、蟬蛻1~3克,將大黃搗碎,蟬蛻去頭足,用水適量,浸泡20分鐘,武火煎煮10~15分鐘,取澄清藥液50毫升,每次灌服3~5毫升,每日5~8次。


[辨證加減]脫水現象嚴重者,可配合口服適量糖鹽水。


[療程療效]治療300例,服藥最長者6天,最短者1天。顯效為192例,有效為48例,停藥復發或癥狀不減60例,總有效率為80%。


[處方來源]王振錄等。


[處方備注]小兒腹瀉多屬“積”,食滯腸胃,停滯不化,清濁不分而下注。現代醫學認為此病乃胃腸道粘膜水腫、充血、腸胃消化功能紊亂所致。方中大黃功能攻積導滯而增強胃腸消化功能,逐瘀通經而消除胃腸粘膜的充血水腫以詼復腸道吸收功能,大黃中含鞣酸有止瀉作用;蟬蛻有鎮靜之功,可恢復植物神經系統對胃腸功能的調節,解除胃腸痙攣,調節同腸蠕動。消化功能恢復,則腹瀉可止也。但秉賦不足、脾胃虛寒或外感六淫所致腹瀉,非本方治療所宜,而當辨證論治,不能拘守一方。


5.[處方名稱]葛樸散


[功能主治]功能健脾燥濕,和胃導滯。主治小兒濕邪困脾之泄瀉。


[處方組成]煨粉葛6克、姜厚樸6克、神曲6克、炒扁豆6克、澤瀉6克、鮮地錦10克(冬春用干地錦),水煎,調適量白糖和鹽在內,分多次服用。


[辨證加減]夏秋暑熱甚加香薷、藿香、滑石各6克;外感寒邪加蘇葉、陳皮各4克;兼寒嘔加生姜8克,兼熱嘔加蘆根8克;尿少加木通6克;高熱口渴加白參5克、麥冬15克、生石膏30克,用米泔水磨調茶服;兼咳喘加前胡、桑白皮各6克,瀉后轉痢疾加白芍、檳榔、炒地榆各5克;大泄脫水用煨粳米,麥冬20克、烏梅5克;小兒進藥量少,可加用黃連素肌注。


[療程療效]治療38例,除3例未能復診外,其余皆治愈。


[處方來源]曾立昆。


[處方備注]小兒腹瀉,多為濕滯腸胃,脾為濕困,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致。本方以葛根升舉清陽,除濕止瀉;厚樸燥濕健脾;扁豆健脾和胃;澤瀉利濕止瀉;神曲消食導滯;地錦清熱利濕,諸藥伍之使濕去滯除,脾運得復,則泄瀉而愈


6.[處方名稱]茯苓愈嬰湯


[功能主治]功能調中消滯,健脾止瀉。主治小兒下利,日行數10次,大便腐臭或蛋花樣,神疲,納呆,暖吐酸腐等癥。


[處方組成]炒淮山藥10克、云茯苓10克、生雞內金5克、罌粟殼3克,水煎服。上為周歲劑量,按年齡酌情加減。


[辨證加減]傷食加焦山楂;傷暑加香薷、黃連,罌粟殼減半。濕熱加葛根,黃連;寒濕加扁豆、于姜;脾虛加黨參、伏龍肝;腎虛加黨參、附子;久瀉氣陷加黨參、黃芪、升麻等。


[療程療效]治療200例,顯效者187例,好轉者11例,無效者2例。總有效率達99%。


[處方來源]江蘇省銅山縣柳新醫院趙芬。


[處方備注]小兒泄瀉病因雖多,然脾運失司為根本,脾虛則生濕,濕勝則脾困,無濕不作瀉,故脾病濕盛乃發病之關鍵。本方選用茯苓為主藥健脾利濕;輔以山藥健脾和胃助運,雞內金調中消滯;罌栗殼固澀止瀉。全方有利有澀,有消有運,顧護胃氣,助脾運化,又調中消滯而不傷脾胃。


7.[處方名稱]健脾消食湯


[功能主治]功能健脾消食,和胃止瀉。主治小兒泄瀉,腹脹腹痛,嘔吐,大便腐臭等癥。


[處方組成]山楂15克(炒至皮黑)、白術10克(土炒至皮黃)、雞內金3克(搗碎)、石榴皮5克、車前子3克,上藥加水200毫升,煎15分鐘,約100毫升,分數次溫服,每日1劑。6個月以內的嬰兒,2天1劑或劑量減半。


[辨證加減]嚴重脾虛久瀉者加黨參6克;偏寒加干姜1克、附子1克;發熱者加藿香3克、香藿2克;嘔吐加姜竹茹2克;腹脹者加木香1克;有濕熱加黃柏2克。治療中須適當控制哺乳次數,有脫水和酸中毒者應適量配合補液。


[療程療效]治療83例,痊愈75例,好轉5例,無效3例,平均療程1.5天,總有效率為96%。


[處方來源]甘肅省寧縣郭林端。


[處方備注]小兒泄瀉以食滯傷脾為多見,臨床可有食滯中州和脾失健運并見,食滯不去則腹瀉不止。本方以山植消食導滯雞內金消食和胃;白術健脾除濕而助運,石榴皮固澀止瀉;車前子刊濕止瀉。諸藥配合有健脾消食,和胃止瀉之功,治療小兒傷食泄瀉切中病機,使食滯得除而脾運復健,臨床療效較好,且本方藥性平和。(


8.[處方名稱]益脾鎮驚散


[功能主治]功能健脾利濕,平肝止瀉。主治小兒泄瀉,大便色綠、質粘,伴有睡中驚叫或易驚等癥。


[處方組成]黨參3克、茯苓3克、車前子(包煎)3克、白術6克、白芍6克、炒谷芽6克、鉤藤4克、甘草3克,每日1劑,取之次水煎液約50~80毫升,分4~5次服。


[辨證加減]水瀉甚者加豬苓6克,大便夾有奶瓣者加陳皮6克、焦山楂5克;泄瀉日久者加肉豆蔻、訶子各5克。


[療程療效]治療52例,均治愈,其中服3劑而愈者28例,服6劑而愈者15例,服9劑而愈者9例。


[處方來源]山東省青州市中醫院張桂英。


[處方備注]小兒驚瀉又稱“肝瀉”,多見于周歲以內嬰兒。其病因為卒受驚恐,傷及心神,致使肝氣橫逆,木乘土位,脾運失健。此病用抗生素或僅用健脾止瀉的中藥,往往收效不大。治療時應見肝之病當先實脾,以健脾平肝為治則。本方用黨參、白術、茯苓益氣健脾;白芍、鉤藤斂陰平肝,鎮靜安神;配以車前子利濕;炒谷芽消食。經臨床實踐,本方用以消除綠便效果最佳,一般服用3劑即可見效


9.[處方名稱]健童散


[功能主治]功能健脾養胃,消食化滯,燥濕止瀉。主治嬰兒泄瀉,日行10余次,大便腐臭或蛋花樣,伴有外感、嘔吐等癥。


[處方組成]黨參150克、山藥150克、萊菔子150克、胡黃連100克、地骨皮IQ0克、五谷蟲100克、檳榔片100克、白術100克、砂仁100克、炒扁豆100克、莪術100克、木香100克、蘆薈60克、青黛50克,共研細未,高壓滅菌,分裝每袋1.5克。3個月~1歲每服0.5克,2~3歲每服1.5~2克,4~7歲每服2.5克,每日2次,用溫開水或藥湯送服。

 

[辨證加減]傷食用神曲、麥芽、山楂各10克;傷濕用吳萸、肉蔻10克;脾虛用蓮肉10克,肉桂5克;嘔吐加竹茹、藿香各10克;久瀉用罌粟殼、石榴皮備10克。上藥均為煎湯內服。


[療程療效]治療455例,治愈438例,好轉15例,無效2例。


[處方來源]遼寧省朝陽市婦嬰醫院郝永安等。


[處方備注]泄瀉責之于脾運失健,易致虛中夾滯,留瘀入絡,濕濁不化等癥,故宜疏理消導,溫清化濁與燥濕健脾兼施。本方以黨參、山藥、白術益氣健脾燥濕;胡連、蘆薈、地骨皮、青黛清熱而消積;莪術、檳榔、五谷蟲消食導滯通絡:木香、萊菔子理氣寬中;砂仁醒脾散寒;扁豆健脾養胃。全方攻補兼施,寒溫并用


10.[處方名稱]麻黃前胡湯


[功能主治]功能宣肺止瀉。主治無明顯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的小兒腹瀉,可伴有上感、發熱和嘔吐等癥。


[處方組成]麻黃2~4克,前胡4~8克,每日1劑,煎成300毫升左右,稍加自糖頻服。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138例(年齡4個月~3歲),痊愈126例。其中服藥1天50例,2天72例,3天4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91.3%。


[處方來源]郭松河。


[處方備注]治療小兒腹瀉多從脾胃入手,本方運用祖國醫學的宣肺止瀉法,獨出心裁。蓋因肺與大腸相表里,下病上取,腑病臟治,充分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觀念。方中的麻黃既能宣通肺氣,調暢大腸氣機,又能急開支河,分利腸中水濕,利小便則實大便;前胡善宣降肺氣,肺主一身之氣,肺氣得宣則腸中之氣順,里急得緩,便意得除,腸利自止。本方適宜于外感六淫所致腹瀉,但對于脾虛不運或其它虛證泄瀉效果不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五、急性胃腸炎六、嬰幼兒腹瀉
遷延性及慢性嬰幼兒腹瀉(秘方數:5)
中醫分型治療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名醫屢效方
天涼了,腹瀉增多,最有效的腹瀉防治方案集
小兒腹瀉推拿要點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鸡市| 石屏县| 云龙县| 武鸣县| 栾川县| 涞源县| 华容县| 黄大仙区| 阳春市| 博客| 长泰县| 息烽县| 双柏县| 精河县| 额济纳旗| 洛阳市| 荔波县| 正定县| 福清市| 城口县| 府谷县| 镶黄旗| 蒙城县| 罗甸县| 江永县| 屯昌县| 易门县| 兴海县| 阿图什市| 灌云县| 高青县| 玉山县| 项城市| 古丈县| 海丰县| 鹿邑县| 泰宁县| 舟山市| 绍兴市| 昔阳县| 张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