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是因瞟呤代謝紊亂引起血清尿酸增高,尿酸鹽在皮下、滑瞑和結締組織沉積,形成痛風石。如沉積在軟骨和軟骨下骨組織,會引起軟骨和骨組織破壞。
痛風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痛風較少見,是先天性嘌呤代謝異常,有家族遺傳病史,常見于40歲以上的男性。繼發性痛風常繼發于腎臟疾病應用某些抑制腎小管排泄尿酸的藥物或血液病、惡性腫瘤化療、放療后。
有哪些癥狀?
發病開始可累及包括第一跖趾關節在內的2個或3個關節。通常分為4期。
1.無癥狀期:時間較長,僅血尿酸增高,約l/3病人以后有關節癥狀。
2.急性關節炎期:多在夜問突然發病,受累關節劇痛,首發關節常累及拇趾關節,其次為踝、膝等。關節紅、腫、熱和壓痛,全身無力、發熱、頭痛等,可持續3-11天。飲酒、暴食、過勞著涼、手術刺激、精神緊張等均可成為發作誘因。
3.間歇期:為數月或數年,隨病情反復發作問歇期變短、病期延長,病變關節增多,漸轉成慢性關節炎。
4.慢性關節炎期:由急性發病至轉慢性關節炎期平均11年左右,關節出現僵硬畸形、運動受限。30%左右病人可見痛風石和發生腎臟合并癥以及輸尿管結石等。晚期有高血壓、腎腦動脈硬化、心肌梗塞。
如何診斷?
臨床表現、化驗、X線檢查有助于診斷,但要完全確診要由滑膜或關節液查到尿酸鹽結石作出。
如何治療?
內治方:蒼術10克,黃柏10克,薏苡仁20克,牛膝12克,生梔子10克,洋瀉10克。
肝腎不足,加山茱萸10克,續斷15克,桑寄生15克。
脾虛,加黃芪15克,茯苓12克,白術10克。
腫痛甚者,加乳香10克,沒藥10克,無胡15克。
血瘀者,加丹參15克,_赤芍15克。
上藥加水煎煮2次,藥液混合均勻,分2次服,每日1劑。
外用藥:生大黃30克,黃柏30克,生梔子30克,炮山甲30克,生乳香20克,沒藥20克,制馬錢子20克,冰片10克,共為細末,用凡士林調敷患處,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
有哪些單驗方?
1.黃芪、威靈仙各10克,白術、蒼術、白芷、防風各5克,水煎服,每日1劑。
2.雞血藤、薏苡仁各30克,當歸、赤芍、蒼術、滑石、黃柏、牛膝、木瓜、萆薢各15克,知母、青黛各9克,水煎服,每日1劑。
3.黃芪、牛膝各10克,當歸、獨活、桂枝、石菖蒲、木瓜、龜板膠(烊化)、蟬蛻、炙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劑。
特別提示
1.調整飲食,少食舍嘌呤高的食物,蛋白質攝入量應限制在每日每千克體重1克左右。多飲開水。適當服用碳酸氫鈉以堿化尿液,促進尿酸排泄。肥胖者適當控制飲食,禁飲酒。
2.避免謗因,防止關節損傷,積極防治感染。
3.急性發作期宜臥床休息。關節紅腫疼痛劇烈者,可局部熱敷或冷敷,還可配合按摩或理療。
4.有腎結石和腎功能損害者,忌用影響尿酸排泄、分泌及增加尿酸生成的藥物,如雙氫克尿塞、速尿、吡嗪酰胺及小荊量阿司匹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