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靜脈周圍炎
視網膜靜脈周圍炎又稱青年性復發性視網膜玻璃體出血,以視網膜靜脈發生反復的出血,視力突然減退,在短期內可降至只辨認指數、手動,甚至光感為基本特點。本瘸的發生一般認為與結核有關,但常常不能發現任何活動性結核病灶,故目前多認為系結核性過敏反應所致,也可因身體其他部位膿毒性病灶和內分泌障礙等引起。各種原因致使視網膜靜脈周圍間隙或其血管外膜發生炎性病變,結果常使靜脈管壁遭受炎癥的損害形成血栓或破裂出血。多見于青年男性,發病年齡以20-30歲為最多,常雙眼先后發病。反復發作者,視力不易恢復,可形成增殖性視網膜炎、繼發視網膜脫離等。
有哪些癥狀?
早期病變在視網膜周邊部,患者多無自覺癥狀,有的眼前有黑影飄動,常因玻璃體積血或黃斑部被侵犯,視力突然減退而來就診。出血與吸收反復交替,往往發生機化和新生血管,形成增殖性視網膜炎,增殖組織的收縮牽引可繼發視網膜脫離,嚴重者晚期還可繼發青光眼,并發白內障,造成失明。
本病對視力的影響常因出血及玻璃體內增殖物的部位、范圍以及出血吸收的情況而大不相同,一般而言,眼底后極部的出血(累及黃斑區)及后部玻璃體增殖牽引黃斑,或繼發牽引性視網膜脫離者,視力預后不佳。
眼底檢查:可見遠端靜脈呈串珠狀不規則擴張和彎曲,周圍有白鞘,附近的視網膜有出血及滲出遮蔽了部分血管。病變可由小靜脈逐漸擴展到主干靜脈,有時則主干靜脈先受累。出血往往進入玻璃體,若出血量較多則眼底不能窺人。
有哪些并發癥?
1.增生性視網膜病變:由于病程遷延、反復,滲出與出血嚴重不能吸收而機化,呈條狀或膜片狀或不規則狀,位于視乳頭、視網膜上及玻璃體中。
2.視網膜脫離:常由玻璃體內的結締組織機化條索牽引視網膜所致。
3.繼發性青光眼:一次出血量較大,眼內容突然增加致使眼壓增高,也可因繼發性虹膜睫狀體炎使房角阻塞引起房水滯留,眼壓升高。
4.并發性白內障:玻璃體積血或炎癥波及晶體,使其變混濁,形成白內障。
需要做哪些檢查?
跟底熒光造影:受累靜脈壁有熒光滲漏和組織染色,毛細血管擴張,黃斑受累者可出現黃斑點狀滲漏或花瓣狀滲漏。
如何治療?
生地15克,白芍10克,枸杞子10克,女貞子10克,知母10克,沙參10克,白芍10克,生龍骨10克,生牡蠣10克,梔子10克,蟬蛻10克,木賊10克,黃芩10克,旱蓮草10克,赤芍3克,甘草3克。
*煩躁不安,加生石膏30克,瓜蔞15克;
*食欲不振,加青皮10克,神曲10克,麥芽10克,山植10克;
*大便秘結,加番瀉葉10克;
*大便溏稀,胃痛吞酸,加吳茱萸10克,白術10克,蒼術10克:
*反復出血,加三七粉(沖服)10克,阿膠(烊化)10克;
*出血日久不吸收,加白術10克,蒼術10克,羌活10克,柴胡10克。
上藥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煎煮2次,藥液對勻,分2次服,每日1劑。配合和血止血片,每次5片,每日3次。
有哪些單驗方?
1.仙鶴草、旱蓮草、生地、梔子炭、白芍、白蘞、側柏葉、阿膠(烊化)各15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劑。用于出血期。
2.海藻30克,夏枯草20克,昆布、藕節各15克,滑石、海金沙、黃芪各12克,雞內金、血余炭、鹿角各10克,茜草、三七粉(沖服)各3克,水煎服,每日1劑。用于緩解期。
3.生地、夏枯草各10-30克,丹皮、芍藥各5-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特別提示
1.在出血期安靜臥床,抬高頭位,多食用舍維生素豐富的食物、新鮮水果,增強機體抵抗力。
2.加強體育鍛煉,如堅持跑步、散步、打太極拳等。
3.避免精神上的創傷,保持心情舒暢,不宜過勞及突然用力。
4.查找全身病灶,發現致病原因加以治療。
5.對結核病人進行抗結核治療,不能發現結核或其他病原者可試用抗結核治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