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107浙貝母
浙貝母拼 音:Zhebeimu
英 文:Thunberg Fritillary Bulb
日 文:バイモ,アミガサユリ
拉丁文: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異名】
土貝母《本草正》,浙貝《外科全生集》,象貝《經驗廣集》,象貝母《百草鏡》,大貝母《瘍醫大全),元寶貝、珠貝《中藥材品種論述》,大貝、蘇貝(江蘇)。
【品種考證】
神農本草經》載有貝母,《新修本草》云:“此葉似大蒜。四月蒜熟時采良,若十月苗枯根亦不佳也。出澗州者最佳,江南諸州亦有?!睗欀荩ń矜偨?、江南為浙貝的產地,可見古代所稱的貝母當包括浙貝在內。明代以降,人們逐漸認識到浙貝母的功效與川貝母不同?!侗静菡肥紫葘⒄阖悾ǚQ土貝母)與(川)貝母分條論述,《本草綱目拾遺》也將浙貝單列一條,并引葉暗齋云:“寧波象山所出貝母,亦分兩瓣,味苦而不甜,其頂平而不尖,不能如川貝之象荷花蕊也?!彼稣阖惍a地、藥材形態、氣味等,均與現今所用浙貝一致。
【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鱗莖。
【植物/動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鱗莖扁球形。莖單一,直立。葉無柄,狹披針形至條形,莖下部葉對生,中部3~5枚輪生,上部互生或對生,莖中部以上葉片卷曲或卷須狀?;ㄧ姞睿瑪刀溆谇o頂端排列成總狀花序,下垂;淡黃色或黃綠色,具紅紫色方格斑紋花被片6,基部上方具蜜腺窩;雄蕊6,長約為花被片的1/2;柱頭3裂。蒴果具6條寬翅。種子多數,扁平,邊緣有翅。花期3~4月,果期4~5月。
分布于浙江、江蘇、安徽、湖南。生于林下較蔭處;多為栽培。
【產地】
主產于浙江;安徽、江蘇亦產。銷全國并出口。
【栽培】
【采收加工】
立夏前后植株枯萎后采挖、洗凈、按大小分開。一般直徑在3.5厘米以上者分成兩瓣,摘除心芽,商品稱“大貝“:直徑3.5厘米以下者不分瓣,不摘除心芽,商品稱“珠貝”。分別置于特制的木桶內,撞去表皮,每百斤加入熟石灰或貝殼粉3~4斤,使均勻涂布于貝母表面吸去撞擊的漿汁、曬干或烘干。
【炮制】
【貯藏】
置干燥處,防霉,防蛀。
【性狀】
1. 大貝 為鱗莖外層的單瓣鱗葉, 一面凸出呈元寶狀,有的呈菱肉形。外表面灰白色,內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白色粉末。質脆硬,斷面白色或淡黃白色,粉性。
2. 珠貝 為完整的鱗葉,扁球形、高1~1.5 cm,直徑1~2.5 cm。表面類白色,外層2枚鱗葉肥厚,略呈腎形,相對抱合,中央有2~3枚皺縮的小鱗葉及干縮的細桿殘莖。
飲片 彎月形、腎形或類圓形,厚約3mm,表面白色或淡黃色,斷面微黃白色,粉性。
【商品規格】
商品主要分大貝和珠貝兩種。皆以身干、色白、粉足、質堅、不松泡、無僵子者為佳。
出口商品應身干內外色白,無破碎并按其每公斤粒數分為四等: 一等:120~140粒;二等:180~180粒;三等:200~230粒;四等:250~280粒。
【顯微特征】
鱗葉上表皮細胞表面觀:表皮細胞多角形、類方形或類長方形,垂周壁較平直;角質栓表面觀呈粗顆粒狀,排列緊密。氣孔類圓形或扁圓形,副衛細胞3~5個。
浙貝母粉末
1. 淀粉粒眾多,單粒長卵形、廣卵形,臍點點狀、裂縫狀、人字狀,位于較小端,層紋明顯;復粒與半復粒稀少,復粒由2~3分粒組成。
2. 表皮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或長方形,角質栓顆粒狀,排列較密。
【化學成分】
含甾體生物堿:貝母堿(貝母素甲),去氫貝母堿(貝母素乙),浙貝寧, 浙貝丙素,浙貝酮, 后者為去氫貝母堿的差向異構體;以及微量的貝母新堿,貝母芬堿,貝母定堿,貝母替定堿;又謂含貝母堿甙,水解后生成貝母堿和一分子葡萄糖甙。此外尚含膽堿及二種中性甾類成分:貝母醇及植物甾醇。
化學成分研究進展:與中藥化學成分研究數據庫鏈接
【理化鑒別】
1. 本品70%提取液,蒸干后加1%鹽酸溶解,濾過,濾液分置兩支試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鉍鉀試液有橘紅色沉淀,另一管中加硅鎢酸試液有白色絮狀沉淀。(檢查生物堿)
樣 品 液:取粉末5 g,加濃氨溶液2 ml與氯仿20 ml,浸泡過夜,濾過。濾液蒸干,殘
渣加氯仿溶解,使1ml。
對照品液:另取貝母堿、去氫貝母堿分別加氯仿制成每ml含0.5 mg對照溶液。
展 開:硅膠G預制板,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二乙胺(6:4:1)為展開劑,二次
展開,展距8cm。
顯 色:改良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橙紅色
斑 點。
3. DNA 分子遺傳標記鑒定: 貝母鱗莖(或葉)適量, 按DNA提取方法提取模板DNA, 選擇合適引物進行PCR擴增。PCR產物分別進行克隆、測序或酶解,結果表明:川貝母和浙貝母的5S-rRNA 空間區的DNA序列區別明顯,與其它貝母比較, 川貝母在22-35和230-240的序列是特有的, 而在130-135的序列與浙貝母等其它貝母不同。二者的EcoRI酶切位點也區別明顯。
成分分析研究進展:與中藥成分分析研究數據庫鏈接
【含量測定】
成分分析研究進展:與中藥成分分析研究數據庫鏈接
【藥理作用】
1. 鎮咳貝母堿與去氫貝母堿有鎮咳作用。
2. 解痙 貝母生物堿具有阿托品樣作用,低濃度可使氣管平滑肌松弛,高濃度可使氣管平滑肌輕微收縮。
3.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貝母堿與去氫貝母堿有鎮靜及鎮痛作用。
藥理作用研究進展:與中藥藥理研究數據庫連接
【性味、歸經】
苦,寒。歸肺、心經。
【功效】
清熱化痰,開郁散結。
【應用與配伍】
1. 用于風熱燥熱痰熱咳嗽本品功似川貝母而偏苦泄。治風熱咳嗽,常配桑葉,前胡等;治痰熱郁肺之咳嗽,常配瓜蔞、知母等。
2. 用于瘰疬,癭瘤,癰瘍瘡毒,肺癰等。本品能苦泄清熱毒,開郁散結,治瘰疬結核,配玄參、牡蠣等,如消瘰丸;治癭瘤,配海藻、昆布;治瘡癰,配連翹、蒲公英等;治肺癰,配魚腥草,蘆根等。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同川貝母。
【食療】
【附方】
1.治感冒咳嗽 浙貝母、知母、桑葉、杏仁各9g,紫蘇6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2.治瘰疬 大貝母、香白芷(不可炒)各五錢。研末。每服二錢,用陳酒與白糖調和,食后服之。若潰爛者非此藥之治也。(《吉仁集驗方》瘰疬內消神效方)
3.治乳癰乳癤 ①紫河車草、浙貝各三錢。為末,黃糖拌,陳酒服,醉蓋取汗。②炒白芷、乳香、沒藥(各制凈)、浙貝、歸身,等分為末。每服五錢,酒送。(《外科全生集》)
4.治癰毒腫痛 浙貝母、連翹各9g,金銀花18g,蒲公英24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5.治風火喉閉,鎖喉風 蘇子、前胡、赤芍、甘草、桔梗各二錢,元參、連翹、浙貝各一錢半。煎服。(《外科全生集》)
6.治咽喉十八癥 大黑棗每個去核,裝入五倍子 (去蟲,研)一個,象貝(去心,研)一個。用泥裹,煨存性,共研極細末,加薄荷葉末少許,冰片少許,貯瓷瓶內。臨用吹患處,任其嘔出痰涎。(《綱目拾遺》引《經驗廣集》吹喉散)
7.治對口 象貝母研末敷之。(《綱目拾遺》引《楊春涯經驗方》)
8.治潰瘍性口腔炎 浙貝母4.5g,烏賊骨25.5g。將上藥研細。每次6g,日服3次?!采綎|醫刊,1966, (3):封底象蛸散〕
9.治雀斑、酒刺、白屑風,皮膚作癢 大貝母(去心)、白附子、菊花葉、防風、白芷、滑石各五錢。共為細末,用大肥皂十莢蒸熟,去筋膜搗丸,同藥做丸,早晚擦面。(《瘍醫大全》改容丸)
10.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烏賊骨(去殼)85%,浙貝母15%。各研極細末,過篩,拌勻。每服3~6g,每日3次,飲前服。〔《江西中醫藥》,1955,(12):50〕
【成藥】
二母寧嗽丸 浙貝母150g,知母150g,石膏200g,瓜蔞子(蜜炙)100g,桑白皮(蜜炙)100g,梔子(姜炒)120g,黃芩(酒炒)120g,陳皮100g,五味子(酒蒸) 20g,茯苓l00g,枳實(麩炒)70g,甘草20g。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l00g粉末加煉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丸重6g。本品為棕褐色,氣微,味微甘、苦。顯微特征:淀粉粒卵圓形,臍點點狀、人字形或馬蹄狀;白色大小不一不規則片狀結晶;內果皮石細胞;分枝狀團塊及菌絲;晶鞘纖維較長,草酸鈣方晶、砂晶、橙皮甙結晶;韌皮纖維眾多,呈短梭狀,淡黃色,孔溝明顯;表皮石細胞淡黃色至棕黃色。功能清熱化痰,順氣止咳。用于咳嗽氣逆,痰黃粘稠,胸悶氣短,咽干口燥??诜?,每次2丸,每日2次。忌辛辣油膩。外感風寒咳嗽及素有痰飲者忌服。(《山東省藥品標準》1986年;《寧夏回族自治區藥品標準》1986年)
【現代臨床研究】
百日咳 浙貝母粉2.5g,雞蛋1枚。將雞蛋頂端敲一小孔,裝入浙貝母粉,攪勻后以紙封閉,蒸熟。上、下午分服或頓服,每日1~9枚。痙咳嚴重或有痰血者配用百部合劑:炙百部9g,玄參5g,麥冬4g,加溫水100ml,鍋內蒸取汁服。治療58例,結果有效率86%。
現代臨床研究進展:與中藥現在臨床研究數據庫鏈接
【藥論】
1.論古《本草》貝母之功是象貝而非川貝 張山雷:“貝母今有兩種:川產者,形小而氣味甚淡,謂之川貝。浙產者,形大味苦,謂之象貝,亦曰大貝母、土貝母。今之醫家,僅以貝母為清肺化痰之用,但知川產為佳,則因其氣味平和,遂謂為味甘補肺,實則市肆之川貝,淡泊無味,絕少功力,而風熱痰壅、氣逆胸滿等證,非象山貝母不為功。再以氣味言之,則《本經》稱其辛,《別錄》謂之苦,又惟象貝苦而有氣,猶近于辛,若川貝則絕淡。更以《本經》、《別錄》所言主治證之,則傷寒煩熱,腹中結實,心下滿,咳逆上氣,皆惟象貝苦寒泄降,是其正治,斷非川貝輕微淡泊所能勝任。此不待智者而后能辨也?!薄跋筘惸肝犊喽院缓行辽⒅畾?,故能除熱,能泄降,又能散結,《本經》治傷寒煩熱,《別錄》主洗洗惡風寒,今人乃以通治風熱、溫熱、時氣熱邪,則寒能勝熱,辛能散邪也。《本經》治淋瀝疝瘕,《別錄》療腹中結實,心下滿,咳逆上氣,仲景則治寒實結胸,而后人主郁氣痰核等證,則辛散苦泄,開結散郁也。《本經》治乳難,后人以之催生下乳,又其泄降余義。至于治疸、治瘍,清咽喉,主吐衄,療痰嗽,通二便,種種功力,無非清熱泄降四字足以賅之,要之皆象貝之功用,而市肆通行之川貝,淡泊異常,斷不足以語此?!?(《本草正義》)
2.論浙貝母清熱之功勝于川貝母 ①張景岳:“土貝母,為末可敷,煎湯可服,性味俱厚,較之川貝清降之功不啻數倍?!?《本草正》)②倪朱謨:“貝母,象山亦有,但味苦惡,僅可于破血解毒藥中用之?!?《本草匯言》)③徐大椿:“象貝,形堅味苦,瀉熱功勝,不能解郁也。”(《藥性切用》)④趙學敏:“象貝,治風火痰嗽為佳。若虛寒咳嗽,以川貝為宜?!?《綱目拾遺》)⑤黃宮繡:“大者為土貝母,大苦大寒,如浙貝母之類,清解之功居多。小者如川貝母,味甘微寒,滋潤勝于清解,不可不辨?!?《本草求真》)
【附注】
東貝母F. thunbergii Miq. var. chekiangensis Hsiao et K. C. Hsia, 栽培于浙江東陽一帶。鱗莖卵圓形至長圓形,直徑0.9~1.3 cm,高0.9~1.7 cm,由一枚較大鱗葉抱合1~2枚較小鱗葉,頂端圓鈍,不裂或微裂,基部不平整。粉末白色,淀粉粒廣卵形、蚌狀卵形、卵圓形,直徑5~45μm。2臍點單粒稀少,未見半復粒。功效同浙貝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貝母種類多臨床應用區別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貝母知多少
本草三結義:土貝母、浙貝母、川貝母
【中藥釋義】浙貝杏仁露讓老人遠離咳嗽。
三種貝母功效各異
川貝母與浙貝母的區別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州县| 康马县| 蒙自县| 贡嘎县| 临颍县| 滨州市| 齐齐哈尔市| 徐闻县| 万载县| 太谷县| 六盘水市| 黄平县| 呼玛县| 区。| 平泉县| 陕西省| 仙游县| 洛川县| 三门县| 安多县| 兰溪市| 陕西省| 朔州市| 中西区| 濉溪县| 马鞍山市| 泸州市| 玉树县| 徐汇区| 寻乌县| 什邡市| 贵阳市| 民乐县| 榆社县| 娱乐| 青岛市| 紫金县| 琼中| 镶黄旗| 高淳县| 花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