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外陰、陰道疾病 中醫辨證論治(二)

老年性陰道炎

【概述】
    絕經后或卵巢切除后的婦女,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陰道抵抗力減退而引起的陰道炎癥。本病都發生于更年期或絕經婦女,少數發生于卵巢切除術后。
    藥物治療有效。由于更年期是腫瘤好發時期,若發現陰道分泌物穢臭或反復出血不止者,要考慮生殖道腫瘤可能。

    【病因病理】
    1.肝腎不足  由于年老體弱或久病肝腎不足,沖任衰竭,帶脈失固而致。
    2.濕熱下注  感受濕熱之邪,下注于帶脈而成。
    西醫認為由于絕經期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減低,陰道黏膜細胞萎縮,陰道酸堿度改變,抵抗力減弱,容易感染細菌等致病菌而引起炎癥。

    【診斷要點】
    1.更年期或絕經期婦女,或功除卵巢的婦女,帶下增多,色黃或呈膿性,或赤帶淋漓,伴有腥臭氣味,或可有更年期綜合征的癥狀。婦科檢查見陰道壁平坦充血,分泌物多,白帶鏡檢有白細胞生長,陰道清潔度差。由以上發病年齡、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可以診斷本病。
    2.與生殖道惡性腫瘤鑒別。
    3.與滴蟲性陰道炎、真菌性陰道炎鑒別。

    【辯證分型】
    1.肝腎不足  帶多色黃或赤,頭暈腰酸,耳鳴心悸,心煩不安,手足心熱。舌紅,脈細弱。
    2.濕熱下注  帶多色黃或似膿狀,穢臭,胸脘不適,口苦納減,小搜熱赤。苔黃膩,脈滑或帶數。

    【分型治療】
    1.肝腎不足治法:滋補肝腎,佐以止帶。
    方藥:六味地黃丸加減。
    生地黃12克  淮山藥9克  山茱萸9克  澤瀉9克  煅牡蠣30克(先煎)芡實9克  丹皮9克  茯苓10克加減:肝腎陰虛化火,心煩不寧,急躁易怒者,加知母10克、黃柏9克、生山梔9克;口干咽燥者,加麥冬12克。
    2.濕熱下注治法:清熱利濕,佐以止帶。
    方藥:止帶方加減。
    豬苓10克  茯苓10克  車前子10克(包煎)茵陳9克  赤芍9克  丹皮9克  黃柏9克  山梔9克  椿根皮12克  芡實9克加減:陰癢較甚,白帶檢查膿細胞較多者,加金銀花9克、蒲公英30克、知母9克;白帶中找到滴蟲者,加雷丸9克、蛇床子12克、敗醬草15克、百部10克、生甘草3克滯多黃赤夾雜而穢臭者,加愈帶丸9克,分2次吞服。

    【中成藥】
    1.龍膽瀉肝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適用于濕熱下注者。
    2.六味地黃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適用于肝腎陰虛者。
    3.知柏地黃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適用于陰虛火旺者。

    【簡便方】
    1.野菊花、紫花地丁30克、蛇床子30克,水煎,坐浴或沖洗。

    2.生地30克、山茱萸12克、芡實15克,水煎服。適用于肝腎陰虛。

    【其它療法】


    【注意事項】
    1.本病治療重在補腎,增強抗病能力,預防本病發生。
    2.對持續赤帶不止,或帶下穢臭雜色者,應與生殖道惡性腫瘤鑒別。
    3.保持外陰和陰道清潔衛生。

真菌性陰道炎

【概述】
    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陰道炎癥,主要特點是外陰和陰道瘙癢,白帶鏡檢可找到白色念珠菌。多發生于群居和用坐式馬桶的單位或公廁。本病相當于中醫的“陰癢”。

    【病因病理】
    1.濕熱下注  平時疏忽起居衛生,濕熱病邪入侵下注陰戶而致。
    2.脾虛生濕  素體脾虛,脾虛生濕,濕注下焦,久而濕腐而生霉菌。

    【診斷要點】
    1.依據陰部瘙癢,帶多如豆渣狀或白凝狀,白帶鏡檢可找到白色念珠菌而確診。
    2.應與滴蟲性陰道炎進行鑒別。

    【辯證分型】
    1.濕熱下注  陰部瘙癢,帶多如豆渣樣,外陰有時因癢搔破而紅腫或破潰疼痛,日苦心煩,白帶鏡檢找到白色念珠菌。苔薄黃膩,脈弦滑。
    2.脾虛生濕  陰部瘙癢,帶多色白呈豆渣樣,倦怠乏力,胸脘滿悶,納食減少,苔薄白膩,脈細滑。

    【分型治療】
    1.  濕熱下注治法:清熱利濕止癢。
    方藥:易黃湯加減。
    淮山藥10克  黃柏9克  車前子10克(包煎)土茯苓15克  藿香10克  地膚子12克  白鮮皮10克  炙甘草3克2.脾虛生濕治法:健脾利濕止癢。
    方藥:完帶湯加減。
    白術10克  山藥10克  蒼術9克  陳皮6克車前子9克(包煎)苦參6克  地膚子9克  茯苓10克  藿香9克

    【中成藥】
    1.潔爾陰泡騰片  每晚用3片潔爾陰泡騰片溶于溫水中坐浴或沖洗,然后陰道內納入本藥1片。
    治療7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2.治帶凈片  每日2次,每次4片,吞服。用于濕熱者。
    3.皮膚康洗液  每晚用皮膚康洗液30~50毫升溶于溫水200毫升,坐浴或陰道沖洗。

    【簡便方】
    1.1%龍膽紫液涂陰道壁,3天涂1次,3次為1個療程。少數婦女對龍膽紫液有過敏,表現外陰、陰道腫痛或充血疼痛等,應停止使用。

    2.一枝黃花30克、藿香30克,煎水沖洗陰道,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共治3個療程。

    【其它療法】


    【注意事項】
    1.參考滴蟲性陰道炎注意事項1~3。
    2.也可用中藥外治后,陰道內塞潔爾陰泡騰片1片,每晚1次,7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3.年齡較大且伴有糖尿病者,可以并發本病。
    妊娠期婦女也易并發本病。

滴蟲性陰道炎

【概述】
    健康婦女的陰道由于組織解剖學及生物化學的特點,保持一定的酸堿度,對病原體的侵入有自然防御功能。當陰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受到破壞時,則病原體侵入而導致陰道炎。臨床常見的陰道炎有滴蟲性陰道炎、真菌性陰道炎和老年性陰道炎等。滴蟲性陰道炎是指感染了陰道毛滴蟲而引起的陰道炎癥。它的發病率以城市和工廠集居的居民比農村散居的居民為高。傳播方式是通過公共廁所、浴室、腳盆、毛巾、游泳、性交或消毒不嚴的醫療器械等作為媒介或主要途徑。本病相當于中醫的“陰癢”、“蟲蝕”。

    【病因病理】
    1.脾虛濕熱  素體脾虛,脾虛生濕,濕郁化熱,濕熱蘊腐成蟲而致。
    2.肝經郁熱  肝郁化熱,蘊熱成蟲而致。

    【診斷要點】
    1.根據陰癢、陰道分泌物呈膿性或泡沫狀,質稀薄,有時有赤帶,陰道黏膜充血或有紅色斑點,作臨床診斷。
    2.白帶實驗室檢查可找到活動的陰道毛滴蟲。
    3.與真菌性陰道炎和老年性陰道炎鑒別。

    【辯證分型】
    1.脾虛濕熱  外陰、陰道瘙癢,帶多色黃如膿,或呈泡沫狀,或挾赤帶,神疲乏力,胸悶不舒,胃納減少。苔薄膩,脈細弱。
    2.肝經郁熱  陰部瘙癢,帶多如膿或挾血絲,有腥臭氣味,日苦口干,苔黃,脈弦帶數。

    【分型治療】
    1.脾虛濕熱治法:健脾利濕,清熱除蟲。
    方藥:萆粟滲濕湯加減。
    川萆粟12克  黃柏9克  薏苡仁9克  土茯苓12克  丹皮9克  澤瀉9克  蒼術9克  地膚子9克  蛇床子10克  白術10克  炙甘草3克2.肝經郁熱治法:瀉肝清熱,殺蟲止癢。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龍膽草9克  生山梔9克  丹皮9克  柴胡6克  澤瀉9克  黃芩9克  茵陳9克  百部9克薏苡仁9克  白芍9克

    【中成藥】
    1.龍膽瀉肝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適用于肝經郁熱。
    2.治帶凈片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適用于濕熱者。

    【簡便方】
    1.塌癢方  陳鶴虱30克、苦參15克、成靈仙15克、歸尾15克、蛇床子15克、狼毒15克,煎水熏洗坐浴,或用沖洗器沖洗陰道,有殺滴蟲、止陰癢之功效。

    2.蛇床子散加減  蛇床子15克、上茯苓12克、黃柏9克、苦參10克,水煎坐浴,或陰道沖洗。

    【其它療法】


    【注意事項】
    1.經期禁用外治藥及陰道沖洗或坐浴等。
    2.治療期間禁房事,以防交叉感染,最好夫婦雙方同時治療,如同時用外洗方治療。
    3.保持浴巾的清潔和干燥,并常在太陽下晾曬。
    4.西藥甲硝唑是治療滴蟲感染較好的藥物。可以口服,每次1片(200毫克),l日3次,連服7天為一個療程。也可以陰道塞用,每晚陰道塞1片(200毫克),用7天。停藥2天后再赴醫院復查自帶常規,如果未找見滴蟲,按常規再治療兩個療程,每個療程7~10天。

前庭大腺炎

【概述】
    前庭大腺急性炎癥時,外陰兩側或一側紅腫脹痛,甚者蘊毒化膿成為膿腫。當炎癥好轉后,留下囊液成為前庭大腺囊腫,但又可反復急性發作。屬中醫“陰腫”、“陰瘡”范圍。

    【病因病理】
    本病系濕熱之邪浸漬外陰所致,甚則蘊毒化膿。亦有因寒凝氣血,瘀積肌膚所致。
    1.熱毒  經行產后,忽視衛生,或陰戶破損,感染邪毒或濕熱毒邪,伏于肝經,則濕熱毒邪循經流注于陰部,與血氣相搏,郁結成皰。
    2.寒凝  寒邪凝滯氣血,瘀積于內,邪氣不得外出,內陷肌膚。或平素陰虛,氣血失暢與疾濕凝結成塊。

    【診斷要點】
    1.根據陰戶上有紅腫熱痛,或兼有黃水淋漓的結塊,質較。當膿腫形成時,可觸及波動感,并伴有發熱等全身癥狀。當膿腫內壓力增大時膿腫可自行破潰等癥候,即可診斷為本病。
    2.本病急性發作期須與外陰濕疹、急性外陰炎鑒別。
    3.本病慢性期前庭大腺囊腫時,須與脂肪瘤、外陰皮脂腺囊腫作鑒別。

    【辯證分型】
    1.熱毒  陰戶一側或雙側紅腫疼痛,如蠶繭狀。不易消退,行動艱難,坐臥不安。數天后,便可成膿潰破,膿多穢臭而稠。一周左右可收口。常有反復流膿而形成竇道。伴惡寒發熱,口干納少,小便澀痛,心煩寐差,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2.寒凝  外陰一側或兩側腫脹如蠶繭狀,皮色不變,墜脹不適,大者可致行走不便,常于經前經期增大,經后恢復至原狀,伴面色少華,納少便溏,神疲體倦。舌淡苔薄,脈細弱。

    【分型治療】
    1.熱毒治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方藥:五味消毒飲加味。
    蒲公英15克  金銀花9克  野菊花6克  紫花地丁15克  天葵子9克  乳香6克  丹皮12克赤芍12克  皂角刺12克加減:伴發熱畏寒者,加荊芥9克、防風9克、薄荷(后下)6克;小便淋痛者,加銳蓄10克、萆粟10克;成膿者,加薏苡仁15克;熱毒甚者,加黃連6克、黃芩10克、黃柏10克。
    2.寒凝治法:益氣養血,升陽消腫。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黃芪15克  當歸12克  升麻9克  柴胡9克陳皮6克  白術12克  夏枯草15克  僵蠶4.5克  皂角刺12克  桂枝6克  炙甘草6克加減:若便溏納呆者,可加生熟薏苡仁各15克、雞內金6克。

    【中成藥】
    1.三黃片  每日3次,每次5片,吞服。適用于熱毒型。
    2.一清膠囊  每日3次,每次3丸,吞服。適用于熱毒型。
    3.補中益氣兒  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適用于寒凝型。

    【簡便方】
    1.外敷法  金黃膏或玉露膏外敷局部紅腫處。

    2.熏洗法(1)塌癢湯:鶴虱30克、苦參15克、威靈仙15克、歸尾15克、蛇床子15克、狼毒15克,煎水熏洗。

    (2)驗方:金銀花15克、蒲公英30克、赤芍10克、土茯苓30克,煎水熏洗。

    (3)囊腔內注射:前庭大腺囊腫,可用無水乙醇

    【其它療法】


    【注意事項】
    1  .經行產后應重視個人衛生,保持外陰部清潔,浴具個人專用,每日換洗內褲。以預防外來感染。
    2.急性感染時,局部熱敷或冷敷,給予抗菌治療,若有膿腫形成應及時切開,藥線引流須通暢。
    3.前庭大腺囊腫較小無癥狀者可不予處理,較大或有反復發作,應行前庭大腺囊腫造口術,以利分泌物排出,或作囊腫摘除術。

外陰血腫

【概述】
    由機械損傷、跌仆撞擊或外陰手術操作不慎,瘀血滯留所致。

    【病因病理】
    外陰絡脈破損,瘀血溢出,滯留肌膚所致。

    【診斷要點】
    根據病史和外陰局部有腫脹,皮色紫黯,疼痛拒按,即可診斷本病。

    【辯證分型】
    本病是瘀血內阻所致。因跌仆撞擊,或外陰手術和機械損傷導致外陰局部腫脹,皮色紫黯,疼痛拒按。瘀久化熱可致外陰感染,局部掀紅腫痛,繼而化膿。苔薄,舌質黯,脈弦。

    【分型治療】
    瘀血內阻治法:活血化瘀,消腫止血。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
    當歸10克  生地12克  桃仁10克  紅花6克  赤芍12克  枳殼10克  柴胡10克川牛膝10克  生甘草3克  蒲黃12克(包)蒲公英15克加減:瘀久化熱,局部?{紅腫痛者,加金銀花12克、連翹12克、紅藤30克、生大黃6克、黃柏10克;
    疼痛劇烈者,加乳沒藥各6克、延胡索15克。

    【中成藥】
    1.八號止血粉  每日3次,每次1/3包。吞服。
    2.傷科七味片  每日3次,每次2片,吞服。
    3.傷痛寧片  每日2次,每次5片,吞服。
    4.云南白藥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

    【簡便方】
    1.三色敷藥,局部外敷。

    2.金黃膏,局部外敷。

    3.大黃30克、玄明粉120克,研末外敷患處。

    4.蒲公英30克、乳沒藥各15克、黃連10克,濕敷患處。

    【其它療法】


    【注意事項】
    1.發現外陰局部血腫,應減少活動和避免擠壓。
    2.急性期血腫逐步增大時不可熱敷,應使用冷敷。
    3.如果血腫繼續擴大或化膿,可切開引流。
    4.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外陰濕疹

【概述】
    婦女外陰皮膚呈濕疹樣皮損,掀紅,水皰,滋水,瘙癢難忍,為外陰濕疹。

    【病因病理】
    陰部為肝經所布,急性濕疹多由濕熱流注外陰而致。脾主濕,脾濕浸漬外陰,而致濕疹。
    1.肝經濕熱  忽視衛生,或情志不遂,或外感濕邪,郁久化熱,濕熱流注外陰,郁于肌膚而發濕疹。
    2.脾虛生濕  脾主濕,脾虛失運,濕濁內生,浸淫外陰而為濕疹。

    【診斷要點】
    濕疹有急慢性之分。急性期:外陰瘙癢不堪,局部皮膚掀紅,水皰集簇成片,黃水淋漓,常伴糜爛、結痂、化膿等繼發性改變。慢性期:外陰濕疹日久不愈,轉為慢性;外陰瘙癢時有時無,時緩時劇,皮色黯紅,增厚,粗糙或滋水淋漓。

    【辯證分型】
    1.肝經濕熱  外陰瘙癢難忍,皮膚?{紅,水皰,煩躁不安,脅滿口苦,溲赤便秘。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2.脾虛生濕  外陰濕疹日久不愈,局部皮色暗紅,增厚粗糙,潮濕,瘙癢疼痛并作,伴納少脘脹,便溏乏力,口淡無味。舌胖,舌邊見齒痕,苔白膩,脈濡滑。

    【分型治療】
    1.  肝經濕熱治法:清瀉肝熱滁濕止癢。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龍膽草6克  山梔12克  黃芩9克  車前子15克(包煎)木通9克  澤瀉12克  生地12克當歸12克  生甘草6克  柴胡6克  薏苡仁12克  地膚子15克加減:滋水多而癢者,加苦參12克、蛇床子10克;癢甚者,加防風6克、薄荷5克(包煎);皮膚?{紅,加金銀花12克、蒲公英30克。
    2.脾虛生濕治法:健脾除濕止癢。
    方藥;陳夏六君子湯合知柏地黃丸加減。
    陳皮6克  半夏12克  黨參12克  蒼白術各9克  云茯苓12克  薏苡仁15克  淮山藥15克知母  12克  黃柏  12克  生地  12克  丹皮  12克澤瀉12克  煅龍牡(各)30克加減:大便溏薄者,加炮姜3克、山楂炭12克;
    胸悶納少者,加砂仁6克(后下)、六曲10克;神疲乏力者,加黃芪15克。

    【中成藥】
    1.龍膽瀉肝丸  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
    2.補中益氣九  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
    3.香砂六君子丸  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

    【簡便方】
    1.徐長卿500克,日煎二次,早晚各一次,每次煎水500毫升,溫時熏洗患處。

    2.塌癢湯  鶴虱15克、苦參30克、威靈仙15克、歸尾15克、蛇床子30克、狼毒15克,煎水坐浴。

    3.蛇床子洗方  蛇床子30克、花椒12克、白礬30克,煎水坐浴。

    4.青黛散、

    【其它療法】
    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脾俞(瀉法)。由于外陰濕疹有滋水溢出,取穴時應避開濕疹處。

    【注意事項】
    1.如果是由于過敏引起的外陰濕疹,應立即清除過敏源,多飲水。
    2.保持外陰部清潔衛生,浴具個人專用。每日換洗內褲,以防傳染他人。
    3.忌食刺激辛辣食品及魚蟹等發物,飲食宜清淡。

外陰瘙癢癥

【概述】
    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外陰或陰道瘙癢,如陰道炎、外陰炎、外陰周圍的寄生蟲感染、糖尿病等引起陰癢。

    【病因病理】
    外陰為足厥陰肝經所經過,若蟲菌或濕熱蘊于肝經都可引起本癥;陰虛血燥,絡脈失養也可引起外陰瘙癢。
    1.肝經濕熱  情懷不暢,肝郁脾虛,濕熱蘊郁而致陰癢。
    2.蟲菌感染  忽視衛生,或久居陰濕之地,以致蟲菌侵入陰部,發為陰癢。
    3.陰虛血燥  素體陰虛血燥,陰部絡脈失養,血燥生風,導致外陰瘙癢。

    【診斷要點】
    1.本病之診斷,根據外陰或陰部有瘙癢癥狀即可診為外陰瘙癢癥。
    2.須找出引起外陰瘙癢的病因,可作白帶常規、血糖、尿糖及血常規、婦科等檢查。

    【辯證分型】
    1.肝經濕熱  陰部瘙癢,甚則癢痛,坐臥不安,帶下量多,色黃如膿,或呈米泔樣,或有穢臭氣味,心煩不安,小溲短赤。苔黃膩,脈弦滑。
    2.蟲菌感染  外陰奇癢,坐臥不安,夜間尤甚,帶多如豆渣樣或凝塊狀,小溲短赤刺痛。苔白膩,脈滑。
    3.陰虛血燥  外陰瘙癢日久不愈,外陰皮膚、黏膜干燥或粗糙,口干咽燥,大便于結。苔薄舌紅干,脈細。

    【分型治療】
    1.  肝經濕熱治法:清熱瀉肝,利濕止癢。
    方藥:萆粟滲濕湯合龍膽瀉肝湯加減。
    粉萆粟12克  地膚子10克  白鮮皮10克龍膽草9克  生山梔12古  黃芩9克  知母10克黃柏10克  澤瀉  15克  木通  9克  苦參  10克赤芍  12克加減:苔黃膩者,加蒼術9克、薏苡仁12克;便秘者,加生大黃3克(后下)。
    2.  蟲菌感染治法:清熱利濕,殺蟲止癢。
    方藥:百部止癢湯(驗方)。
    百部30克  黃芩12克  鶴虱15克  山梔10克  土茯苓20克  茵陳  12克  蒼術  12克  廈林9克  車前子IO克(旬前)薏苡仁12克  桑白皮10克  生甘草3克加減:帶黃泡沫狀者,加丹皮10克、椿根皮10克;帶下呈豆渣樣者,加萆粟12克。
    3.陰虛血燥治法:滋陰生精,養血止癢。
    方藥:加味四物湯加減(驗方)。
    當歸12克  川芎6克  炒白芍12克  大熟地15克  龜版10克  麥冬10克  知母10克  黃柏6克  制首烏12克  花粉10克  土茯苓12克加減:癢甚者,加白蒺藜9克、防風9克、白鮮皮15克;口干咽燥者,加玄參12克、北沙參12克;大便秘結者,加瓜蔞仁9克(打)、火麻仁9克;腰膝酸軟者,加懷牛膝IO克、杜仲10克。

    【中成藥】
    1.龍膽瀉肝丸  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
    2.知柏地黃丸  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
    3.愈帶丸  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

    【簡便方】
    外陰瘙癢多用局部外洗、外搽的藥方。

    1.蛇床子洗方  蛇床子15克、苦參12克、藿香30克,煎湯熏洗。

    2.塌癢湯  鶴虱30克,苦參、威靈仙、歸尾、蛇床子、狼毒各15克,煎湯熏洗,臨洗時加豬膽汁2個更佳,每日1次J  次為1個療程。外陰并發潰瘍者忌用。

  &nbs

    【其它療法】
    1.針灸:分取兩組穴位,交替使用。①外陰局部取穴(阿是穴)強刺激以止癢;②三陰交、血海、曲骨(中刺激)。
    2.耳穴  取外生殖器、子宮、神門、內分泌區(埋針)。
    3.穴位注射①異丙嗪12.5毫克,分別在兩側曲池穴注入;②維生素B1  或B2  ,長強穴注入。

    【注意事項】
    1.保持外陰及陰道清潔衛生,勿用熱水燙洗或用手抓搔。
    2.積極徹底治療腳癬,以防止自身感染。
    3.多食綠葉蔬菜及水果,增加維生素攝入。
    4  當外陰瘙癢伴破潰時,應與外陰癌、淋球菌感染鑒別。根據病史、發病經過及活檢分泌物找淋球菌等可資區別。

外陰白色病變

【概述】
    外陰白色病變系指一組女陰皮膚、黏膜營養障礙而致的外陰組織變性及色素改變的疾病。其發病可能與長期潮濕的刺激瘙癢、某些營養缺乏、代謝紊亂等因素有關。本病多發生于中年以上的婦女。其主要表現為外陰瘙癢和外陰皮膚色素及彈性改變,中醫文獻僅有“陰癢”記載,而無外陰白色病變的記載。

    【病因病理】
    沖任督三脈一源而三歧,同出于胞中,循經外陰和陰戶,著精血兩虧,則影響沖、任、督三脈的正常調節功能,以致陰部皮膚失去滋養,引起局部病變。引起上述病理改變的原因有:
    1.濕熱下注  外陰濕熱久留不去,浸漬外陰而致。
    2.肝郁化火  久郁化火,移于外陰,熱灼脈絡而致。
    3.氣血虛弱  氣血素虛,外陰脈絡失養而致。
    4.肝腎陰虛  素體肝腎陰虛,沖任不足,外陰失養而致。
    5.腎虛精衰  素體腎虛或久病及腎,腎虛精衰,督脈虛弱,外陰失養而致。

    【診斷要點】
    根據外陰瘙癢,外陰皮膚色素減退,但必須做活組織切片檢查,才能診斷本病。

    【辯證分型】
    1.濕熱下注  外陰白色病變,皮膚濕潤浸漬,帶多色黃,外陰瘙癢。苔黃膩,脈細滑。
    2.肝郁化火  外陰白色病變部位皮膚干燥皸裂,瘙癢,帶多色黃,心煩易怒,溲赤便秘。苔黃,脈弦。
    3.氣血虛弱  外陰萎縮型營養不良為主,外陰有硬化性苔癬,萎縮性改變,頭暈目眩,面色萎黃,心悸乏力。苔薄,舌淡,脈細弱。
    4.肝腎陰虛  外陰萎縮性改變,干燥萎枯,瘙癢帶少,陰道干澀。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口干,舌紅,脈細沉。
    5.腎虛精衰  外陰萎縮性改變,干枯皸裂,腰酸膝軟,四肢畏冷。舌淡胖,脈沉細弱。

    【分型治療】
    1.濕熱下注治法:清熱利濕除斑。
    方藥:地膚子湯(驗方)加減。
    地膚子15克  苦參12克  黃柏10克  薏苡仁12克  萆粟12克  六一散12克(包煎)防風9克  茵陳9克  玄參10克  敗醬草12克加減:帶多色黃,浸潤外陰者,加知母10克、黃柏9克、五倍子10克、白術12克;陰癢難忍者,加白毛藤15克、赤芍12克、土茯苓15克。
    2.肝郁化火治法:清肝瀉火除斑。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龍膽草9克  茵陳10克  生山梔9克  生大黃3克(后下)黃柏9克  白鮮皮15克  馬鞭草15克  蘇木12克  澤瀉10克加減:外陰皮膚干燥皸裂者,加麥冬15克、知母12克、阿膠9克(烊沖)、赤芍10克;大便秘結者,加麥冬12克、瓜簍仁9克(打)。
    3.氣血虛弱治法質氣養血除斑。
    方藥:八珍湯加減。
    黨參12克  黃芪10克  白術9克  茯苓10克  當歸9克  大白芍10克  熟地10克  阿膠9克(烊沖)仙靈脾9克  蛇床子10克  炙甘草3克加減:外陰萎縮者,加山茱萸9克、知母10克、巴戟9克、淫羊藿12克、制首烏12克。
    4.  肝腎陰虛治法:滋腎養肝除斑。
    方藥:左歸丸加減。
    大生地15克  淮山藥10克  山茱萸9克  菟絲子12克  枸杞子10克  懷牛膝9克  龜版膠12克(烊沖)蛇床子10克  女貞子12克  巴戟肉9克  柏子仁9克加減:陰道干枯而癢者,加黃精12克、制首烏10克、當歸9克。
    5.  腎虛精衰治法:益腎填精除斑。
    方藥:右歸九加減。
    熟地12克  淮山藥10克  山萸肉9克  枸杞子10克  杜仲10克  菟絲子10克  制附子9克(先煎)鹿角膠12克(烊沖)黃精10克  黃芪12克

    【中成藥】
    1.龍膽瀉肝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肝郁化火者。
    2.左歸丸  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肝腎陰虛者。
    3.右歸丸  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腎虛陽衰者。
    4.十全大補丸  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氣血虛弱者。
    5.大補陰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用于陰虛者。

    【簡便方】
    外陰白色病變的治療,除了內服中藥外,若能配合外治法,可以提高治療效果,現將外治方介紹如下:

    1.蛇床子散  蛇床子15克、明礬12克、苦參10克、百部12克,水煎坐浴。

    2.仙靈脾9克、川椒9克、白蒺藜9克、莪術9克、鹿銜草15克、蛇床子12克、苦參9克、歸尾10克、防風10克,水煎坐浴。

   

    【其它療法】


    【注意事項】
    1.本病長期不愈有惡變可能,在治療過程中應密切隨訪,必要時重復作病理檢查。
    2.保持外陰清潔,徹底治療陰道炎、外陰炎,避免用手抓外陰部,避免用燙水擦洗外陰。
    3.增加營養,包括維生素攝入,保持情緒舒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陰癢方4首
陰癢(外陰瘙癢、陰道瘙癢)
陰道炎民間偏方奇效方
私處瘙癢真尷尬,最貼心的方法竟是它!
滴蟲性陰道炎防治
外陰瘙癢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君县| 西丰县| 湖北省| 平邑县| 调兵山市| 巴马| 特克斯县| 庆阳市| 山阴县| 弋阳县| 双城市| 威远县| 曲沃县| 淮滨县| 九龙城区| 蒙阴县| 英德市| 宣化县| 南昌市| 加查县| 河北区| 潜江市| 玉门市| 凌源市| 临猗县| 阜南县| 武鸣县| 施甸县| 玉屏| 扎鲁特旗| 郸城县| 越西县| 夏河县| 南皮县| 颍上县| 饶河县| 上虞市| 青阳县| 青海省| 渝北区| 汉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