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46、眩暈(椎動脈型頸椎病)
李某,女,46歲,2010年12月5日診。
主訴:陣發性旋轉性眩暈伴嘔吐一周。
3年前患有頸椎病,經治療好轉。一周前夜間在睡夢中感眩暈,醒來周身汗出,起床時頭位轉動后即感天旋地轉,房屋欲倒,隨即惡心嘔吐,吐出物為痰水和食物,持續約1小時,周身大汗,眩暈漸好轉。第二天其愛人送患者到本鎮醫院就診,經輸液5天后眩暈減輕出院。回家后第二天眩暈復發,在當地衛生所治療無效,特來本所就診。
刻診:陣發性眩暈,惡心嘔吐,頭昏頭重如裹,胸脘滿悶,身倦乏力,形體肥胖,面如油垢,舌質淡,苔白膩,脈弦滑無力。X線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頸3-4、5-6骨質增生。
診斷:椎動脈型頸椎病。
辯證:眩暈—中氣不足,痰濁中阻。
方選李東垣半夏天麻白術湯化裁。
黨參15g,白術15g,茯苓20g,甘草10g,橘紅15g,半夏15g,天麻15g,代赭石30g,黃芪40g,干姜12g,黃柏10g,焦三仙各15g,生芡實20g,龍牡各30g,山萸肉15g,粉葛30g,生姜15g,大棗7個。 3劑,水煎服。
敏使郎1盒,2片,3次/日。
頸復康1盒,1包,2次/日。
西比靈5片,1片,每晚服。
二診:眩暈嘔吐已止,乏力感減輕,頭昏頭重感稍減,但頭位轉動時仍有輕度眩暈,查苔膩轉薄。上方再用3劑。
三診:頭昏頭重及眩暈感已除,膩苔已退,惟感氣短腰酸體倦。
以補中益氣湯合腎四味(杞果、炒故子、炒兔絲子、仙靈脾各15g )以善后。2年后隨訪,愈后未發。
按:岳美中教授認為,半夏天麻白術湯既治高血壓眩暈,亦治低血壓眩暈,為一雙向調節劑。[10] 筆者體會:本方不但對高血壓、低血壓眩暈有效,對美尼爾氏綜合征、頸椎病眩暈等,只要符合痰濁中阻型都有較好的療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