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良好的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和潤腸的功效。其甘溫質潤,功善補血養血,為補血要藥。《景岳全書·本草正》曰:“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亦血中之圣藥也。”故適用于血虛諸證;又因其補血、活血、止痛、散寒之功而用于血虛腸燥便秘、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證。而其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使其被稱之為婦科要藥,廣泛用于婦科疾病之中,尤用于血虛或兼有瘀滯的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等。本文就著重探討當歸在婦科月經病中的臨床應用。
1 女子的生理基礎與月經病的病機
“婦人以血為基本”。南宋陳自明引《產寶方·序論》曰:“氣血者,人之神也,然婦人以血為基本,茍能謹于調護,則血氣宜行,其神自清,月水如期,血凝成孕。”婦女月經、胎孕、產育、哺乳均以血為用,血能濡養臟腑,使臟腑功能正常,從而能統血生血,血旺則月經正常。而氣與血兩者之間又是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血是月經的主要成分,如果血受虛、瘀、寒、熱等諸端病因的影響均可傷及氣,導致氣血失調,損傷沖任二脈,引發月經病。所以氣血失調成為月經病的重要病機之一。
2 當歸在月經病中的臨床應用
女子以血為本,以血為用。當歸能補血、活血,為血中氣藥,在臨床上作為調理氣血以調經止痛的要藥,廣泛用于諸證。
2.1 血虛
血虛成因有二:一是化源不足,二是經、孕、產、乳失血、耗血過多。血虛,沖任血少,血海不能按時滿溢,則導致月經后期、月經過少、閉經;沖任血少,胞脈失養,不榮則發為痛經;或因經行時氣血下注,腦失所養,遂致經行頭痛;或筋脈失養,發為身痛;又或血虛不能上榮頭目,故則經行眩暈;或血虛生風,風動則癢,擾于腠理,搏于肌膚,遂發為經行風疹等。治當補血養血。當歸作為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要藥,常與熟地、川芎、白芍配伍組成補血基本方,即四物湯,其皆可用于上述諸病。對于四物湯,自古就有“血家百病此方通”之說。而當歸在方中的作用,《醫方集解》曰:“當歸甘溫入心脾,能養營活血,為血中之氣藥。能通血滯,補血虛,生血為君;生地甘寒入心腎,滋血養陰為臣;芍藥酸寒入肝脾,斂陰為佐;川芎辛溫入手足厥陰,潤肝燥而補肝陰,升清陽而開諸郁,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氣為使也。勞足見當歸的重要性。若月經病中因血虛引起氣血兩虛者,常與黃芪、人參等同用,如當歸補血湯用于婦女經期發熱頭痛屬血虛發熱者。
2.2 血瘀
女子稟性情懷不暢,易犯肝郁而氣滯,氣滯則血瘀。血瘀又可因虛、寒、熱等所致。血瘀的臨床病證雖各異,而機理都屬瘀阻胞脈、沖任,以致經隧不通,或血不歸經,或壅聚成瘕之故。瘀血停留,新血不得歸經,則致經期延長、月經過多,甚則崩漏;瘀阻胞脈,沖任阻滯,導致月經量少甚則經水阻隔不行以致閉經;又沖任瘀阻,不通則痛,發為痛經;再者素體有瘀,氤氳之時,陽氣內動,引動瘀血,損傷胞絡,血不循經致經間期出血;寒凝血瘀,運行不暢以致經行身痛:亦可瘀阻清陽不升而為經行頭痛、眩暈等。治宜活血化瘀,常用方有王清任的三首逐瘀湯:血府逐瘀湯、少腹逐瘀湯和膈下逐瘀湯。三方中都以當歸養血活血,配諸活血藥,使祛瘀而不傷陰血,祛邪而不傷正。
2.3 血寒
《傅青主女科》曰:“夫寒濕乃邪氣也,婦人有沖任之脈,居于下焦,??經水由二經而外出,而寒濕滿二經而內亂,兩相爭而作疼痛。”感受寒邪,過食生冷,冒雨涉水,久居陰濕之地,或素體陽氣不足,均可導致寒與血結。如血為寒凝,運行澀滯,血海不能如期滿溢,遂使經期延后;或沖任欠通、血少則月經量少,更甚則為閉經;或沖任虛寒,血滯不行,留聚而痛。治療血寒者可用當歸、川芎、熟地、白芍加艾葉、吳茱萸、肉桂、香附、續斷、黃芪組成艾附暖宮丸,能溫暖胞宮,補血和血,治療月經量少、經期延長、經行腹痛等病證;或當歸、川芎、白芍加肉桂、莪術、牛膝、丹皮、人參、甘草組成溫經湯,能溫經散寒、益氣調經,主治月經后期、經量過少、痛經等。
2.4 血熱
女子五志過極化火,移于血分,或感受熱邪,或嗜食辛辣助陽之品,皆可引起血熱。熱者損傷沖任、血絡而迫血妄行,臨床可見月經先期、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甚則發為崩漏:或熱伏沖任,經行時氣火亢盛,致經行發熱;此外血熱還可導致經行吐衄、血熱偏亢上擾清竅致經行頭痛等多種病證。其治療主張用寒涼瀉火之法,常用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加黃芩、黃連,名日芩連四物湯,能清熱涼血,主治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崩漏等癥;或以當歸、白芍、柴胡、白術、茯苓、甘草、丹皮、炒梔子加牛膝、代赭石、黑芥穗、白茅根等疏肝瀉火、降逆止血,治療肝經郁火型經行吐衄;又或以當歸合生地、白芍、丹皮、黃柏、牛膝、香附、茯苓、炒地榆等清熱濕、涼血止血,治療濕熱型經間期出血。其中上兩方都取當歸、自芍的養血柔肝、緩急止痛之功。
3 當歸在月經病中的應用禁忌
當歸可廣泛用于月經病,但是并非在月經病中的每一個病證都適宜。《景岳全書·本草正》云:“當歸其氣辛而動,故欲其靜者當避之。凡陰中火盛者,當歸能動血,亦非所宜。”近代名醫張山雷在《沈氏女科輯要箋證》中也指出:“當歸一藥,富有脂液,氣味俱厚,向來視為補血要劑,固亦未可厚非,在陽氣不足之體,血行不及,得此溫和流動之品,助其遄行,未嘗非活血益血之良藥。惟其氣最雄,走而不守,茍其陰不涵陽而為失血,則辛溫助動,實為大禁。”當歸補血、活血,為溫行流動,走而不守之品,若陰虛而形體消瘦及月經過多或崩漏未止者,均宜慎用,否則可致燥熱或增加出血。另外,根據現代藥理研究,當歸的活性成分包括揮發油與水溶性成分。揮發油能抑制子宮收縮,而水溶性成分則有興奮在體子宮的作用。當歸對子宮的作用取決于子宮的功能狀態而呈雙向調節作用。故煎服當歸,主要是水溶性成分起興奮子宮的作用。在子宮出血期間,煎服當歸,令子宮興奮,會促使出血增多,所以行經期間也應當忌用當歸。
綜上所述,當歸因其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而成為婦科要藥,廣泛用于婦科疾病,尤其用于婦科月經病中血虛、血瘀、血寒、血熱等諸病證。用于血虛證則補血養血:用于血瘀證則祛瘀而不傷陰血;用于血寒證則養血和血,溫暖胞宮;用于血熱證則配合清熱藥清熱涼血和血,或配合白芍以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當歸適用證廣,但也有其禁忌證,陰虛、月經過多、崩漏未止和行經期間者皆應慎用。探討當歸在月經病中的臨床應用,有助于更好地發揮其“婦科要藥”的功用。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相信其在月經病中的應用會更恰當與有效。
(楊慶邦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