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感冒
分普通感冒和流感兩種,這兩種感冒系兩種不同病毒(普通感冒也有因細菌引起)所引起的,均屬呼吸道傳染病。普通感冒俗稱“傷風”,癥狀較輕。流感癥狀較重,傳染性強,可大流行,易發生并發癥。普通感冒一般不發熱,或有低熱;流感發熱可達38~40℃,并伴有周身酸痛、精神不振、頭痛,嚴重者易并發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疾病。風熱外感見:鼻塞、流涕、噴嚏、咽癢、咽干、口渴、咽痛、干咳、流淚、惡寒、發熱,舌苔薄白或微黃,舌質紅、或鮮紅。風寒外感見:鼻塞、流涕、噴嚏、流淚、惡寒、發熱,口不渴,舌苔薄白,舌質淡。如兼食積或消化不良者可兼見:食欲不振,口不渴,或惡心嘔吐,或腹瀉,舌苔厚膩。
中藥偏方;
1.維生素銀翹片:每次半片,每日3次口服。
2.銀翹解毒片:每次1~2片,每日3~4次,連服2~3天。適用于風熱型感冒。
3.桑菊感冒片:每次1~2片,每日3~4次,連服2~3天。適用于風熱型感冒輕癥。
4.銀黃口服液或雙黃連口服液:每次5毫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風熱感冒咳嗽、發熱、咽痛者。
5.野菊花10克,柴胡12克,每天1劑,水煎分3次服,或代茶頻飲。適用于風熱外感。
6.玉屏風散沖劑:每次半小袋,每日2次,溫開水沖服。適用體虛患兒反復感冒,病情輕者。
7.午時茶或藿香正氣水,每次服成人量的1/4~1/2(以年齡大小酌情而定),每天3~4次。適用于風寒外感兼食積者。
8.桑葉5克,薄荷5克,僵蠶10克,葛根10克,防風10克,荊芥10克,柴胡10克,桔梗10克,黃芩10克,竹葉5克。適用于風熱感冒,發熱、惡寒、頭痛、咽痛較重者。藥渣可用煎水洗澡或浸泡兩足至膝,至微出汗為宜。
9.菊花、桑葉、蘆根適量,煎湯代茶,適用于頭昏、頭痛、發熱口渴、尿黃者。兼咳嗽者可選加止咳糖漿;兼口干咽痛者可加用健民咽喉片、草珊瑚含片或桂林西瓜霜;兼食滯、消化不良者可加用復方雞內金片、保和丸、嬰兒散等,兼腹瀉可加用藿香正氣水、嬰兒散等。鼻塞、流涕、流淚、頭昏重明顯者可用羌活6克,獨活6克,蔓荊子6克,藁本5克,防風6克,川芎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
二、外 治
(一)西藥小兒退熱栓:適用于高熱者,按說明使用。
(二)物理降溫適用于高熱者。
1.可用熱毛巾全身反復搽浴。
2.熱水浸浴,水溫以小兒可耐受為度。也可參照治“小兒夏季熱”中的外洗方藥浴,并配合口服用藥,則降體溫效果更好。
3.為風寒外感發熱者,可用生姜250克,或加入適量的大蔥、香菜,煎湯浸浴。
4.大蔥、生姜各15克,食鹽3克。生姜烘干研為細末,再和蔥、鹽共搗爛,加酒適量,調成糊。用紗布包裹,擦前胸天突至劍突,后背大椎至尾椎、手、足心、肘窩、腘窩,每2小時擦1次。適用于高熱者。
5.白礬30克研末,加面粉適量,用醋調成糊膏,或用蚯蚓搗爛如泥,敷雙足涌泉穴(即兩足心),紗布固定,不時用醋浸濕,以保持濕潤,適用于高熱者。一般3~6小時開始降溫,12~36小時可降至正常。
6.風油精擦涂穴位:大椎、肺俞、天突、頭維、迎香、風池、風府、曲池、合谷等穴。
7.貼臍:淡豆豉30克,連翹15克,薄荷10克,蔥白(連須)10根。前三味研細末備用,用時取藥末適量,加入蔥白搗如泥,填臍,每日換藥1次,并服熱粥或熱湯水1碗,以助藥力,效果更佳。尤適用于流感。
8.鮮黃蒿尖7個,生姜3片,食鹽少許,將黃蒿尖放手心揉搓后,與食鹽,姜片共搗如泥。用布包擦患者手心、腳心、印堂穴、太陽穴、腦后,蓋被發汗即可獲效。
三、其 他
1.針刺:取穴:風池、合谷、列缺、迎香、曲池、內關、肺俞、大椎。瀉法。無條件者可點揉穴位。
2.推拿:推攢竹、眉弓、揉太陽。拿風池,揉兩耳、迎香。發熱點揉大椎穴1分鐘,煩躁點按兩手內、外關穴各半分鐘,推擦上胸部,揉膻中穴1分鐘,點按雙合谷及頸后的風府穴各半分鐘。
3.可用梳子(最好是木梳、牛角梳)刮梳頭皮,梳至頭皮發熱、發燒,以能耐受為度,每日數次。
4.拔火罐:發熱無汗可拔大椎、肺俞。取肺俞(雙)穴,每次10~15分鐘,隔日1次。
5.耳貼壓豆:取穴:肺、內鼻、腎上腺、感冒點。咽痛、聲嘶者加咽喉穴;咳嗽加氣管;流涕加風溪;發熱加耳尖放血等。也可針刺、按摩。
6.吹熱風:在配合上述方法的基礎上,還可用電吹風吹出的熱風,以患兒能接受的距離吹頭部的前額、印堂、太陽穴、迎香、風池、兩耳等穴位,直到面部出微汗為止。吹約半小時。發熱者,在服用退熱藥后,吹一次熱風,如立即睡覺,效果更好。輕癥一次即愈。
簡易方;
(1)鮮蘆根30g(干品10 g),水煎1碗,加白糖適量,隨時服。用于風熱感冒。
?。?)白茅根、蘆根各15g,蔥白3寸,水煎代茶飲。用于風熱感冒。
?。?)鮮菊花根、金銀花各10g,鮮蘆根30g,桑葉、菊花、薄荷、竹葉、荷葉各6g,車前草15g,水煎服。用于風熱感冒。
?。?)白蘿卜、青橄欖各適量,燉水代茶。用于風熱感冒。
?。?)淡豆豉9g,蔥白5個,水煎服。用于風熱或風寒感冒。
?。?)蔥須、香菜根、白菜根各適量,水煎代茶飲。用于風寒感冒。
(7)紫蘇葉6g,桔梗、甘草各3g,水煎服。用于風寒感冒。
?。?)白菜莖根1塊,生姜3片,紅糖60g,同煮熱飲。用于風寒感冒。
?。?)防風6g,砂仁(后下)1.5g,藿香3g,生姜1片,水煎,待溫服。用于風寒感冒挾滯。
?。?0)黨參、白術、茯苓、甘草按1:1:1:0.5的比例制成糖漿,每次10ml,每日3次。用于反復感冒,肺脾氣虛。
?。?1)六一散10g,加水1杯半,煎至1杯,加薄荷4g,再煮數沸,去渣飲用。用于風熱感冒挾濕。
2.中成藥
(1)銀翹解毒片:每次2~4片,每日2~3次。用于風熱感冒。
?。?)午時茶沖劑:每次1/2袋,每日2~3次。用于風寒感冒。
(3)藿香正氣口服液:每次5ml,每日2次。用于暑濕感冒。
(4)小兒金丹片:每次2片,每日2~3次。用于風熱感冒及挾驚者。
(5)小兒回春丹:每次2粒,每日2次。用于感冒發熱挾驚者。
(6)玉屏風口服液:每次5~10ml,每日2次。用于反復呼吸道感染者,平時常服,也可作為預防用藥。
(7)小兒熱速清口服液:每次1/2袋,每日2~3次。用于風熱感冒。
?。?)消炎退熱沖劑:每次5~10ml,每日2次。用于風熱感冒。
?。?)桑菊感冒沖劑:每次5~10ml,每日2次。用于風熱感冒見咳嗽重的小兒。
小兒感冒藥膳方
1.藥膳方藥
?。?)蔥乳飲:每次用帶根蔥白5根,洗凈剖開,加母乳500ml,放入杯內加蓋,隔水蒸,待蔥白變黃為止,去掉蔥,倒入奶瓶內,喂服,每日2~3次,連服2~3日,能疏散乳兒的風寒。
?。?)銀菊飲:金銀花15g,桑葉、菊花各10g,薄荷5g,水煎,加蜂蜜適量,飲服,有散風清熱作用。
(3)山楂銀花飲:山楂10g,金銀花30g,蜂蜜250g。將山楂、金銀花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3分鐘后將藥液濾入碗內,將藥渣加水再煎1次,濾出藥液。兩次藥液合并后放入蜂蜜,攪拌均勻即可,隨時飲用。用于風熱感冒。
(4)西瓜番茄汁:取西瓜及番茄榨汁,當飲料服。用于暑濕感冒,有清熱利濕作用。
(5)芫荽黃豆湯:取新鮮芫荽30g,黃豆10g,洗凈后,先將黃豆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15分鐘后,再加入新鮮芫荽同煮15分鐘,去渣喝湯,分次服完,服時可加食鹽少許調味,每日1劑。用于風寒感冒。
2.外治療法
?。?)金銀花20g,青蒿、柴胡、生石膏(先煎)各10g,板藍根15g,竹葉5g,每日1劑,水煎2次,藥溫36~37℃時保留灌腸20~30分鐘,每日1次。插管深度視年齡大小插入10~15cm。用于小兒外感高熱。
?。?)辛夷36g,蒼耳子36g,青黛1.8g,麻黃素1g,尼泊金0.5g,食鹽9g,煎水1000ml,滴鼻,每個鼻孔滴2~3滴,每日4~6次。
?。?)金銀花、連翹、蚤休各8g,薄荷5g,香薷4g,水煎至100ml,每次50ml,保留灌腸,每日2次。用于暑濕感冒。
?。?)生姜片適量,蔥頭1個,將生姜、蔥頭一起搗爛,和面粉一撮,加雞蛋清少許,調成薄餅,敷貼在小兒囟門上,日后用溫水洗去。用于冬春季節風寒感冒。
(5)細辛、防風、川芎、草烏各等分,分別研成細末,各取5g和勻,用溫水適量將藥末調成膏狀,掐成橢圓狀藥餅,敷在患兒囟門,一般敷1次即可,如果未愈,3日后再敷1次。用于風寒感冒鼻塞不通者。
?。?)麻黃、杏仁、甘草各等分,蔥白頭適量。將前3味藥研成細末,加蔥白頭一起搗爛,做成5cm大小的藥餅敷于臍部,蓋上塑料薄膜,膠布固定,每日敷貼1~2次。用于風寒感冒。
小兒感冒護理及康復[預防護理]
1.平時注意體格鍛煉,增強體質。隨氣溫變化注意增減衣服,尤其是氣溫驟變時更應該重視。
2.合理喂養,及時添加輔食,鼓勵母乳喂養。
3.在感冒流行的冬春季節,盡量少帶小兒到公共場所,避免與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觸。
4.食醋薰蒸,每立方米空間用食醋100ml,加水1倍,倒入壺中加熱,任其蒸干為止。每日1次,連薰3日,薰蒸時關閉門窗。用于流行期間空氣消毒。
5.流感流行期間,服板藍根沖劑,每次1/2~1包,每日2次,連服7日。或用貫眾15g,大青葉30g,煎水代茶,連服3日??深A防發病。
6.發熱病兒注意口腔護理,清洗眼鼻分泌物。
7.對高熱病兒應及時采取物理降溫,如用溫水擦浴等。
1.藥膳方藥
(1)蔥乳飲:每次用帶根蔥白5根,洗凈剖開,加母乳500ml,放入杯內加蓋,隔水蒸,待蔥白變黃為止,去掉蔥,倒入奶瓶內,喂服,每日2~3次,連服2~3日,能疏散乳兒的風寒。
(2)銀菊飲:金銀花15g,桑葉、菊花各10g,薄荷5g,水煎,加蜂蜜適量,飲服,有散風清熱作用。
(3)山楂銀花飲:山楂10g,金銀花30g,蜂蜜250g。將山楂、金銀花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3分鐘后將藥液濾入碗內,將藥渣加水再煎1次,濾出藥液。兩次藥液合并后放入蜂蜜,攪拌均勻即可,隨時飲用。用于風熱感冒。
(4)西瓜番茄汁:取西瓜及番茄榨汁,當飲料服。用于暑濕感冒,有清熱利濕作用。
(5)芫荽黃豆湯:取新鮮芫荽30g,黃豆10g,洗凈后,先將黃豆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15分鐘后,再加入新鮮芫荽同煮15分鐘,去渣喝湯,分次服完,服時可加食鹽少許調味,每日1劑。用于風寒感冒。
2.外治療法
(1)金銀花20g,青蒿、柴胡、生石膏(先煎)各10g,板藍根15g,竹葉5g,每日1劑,水煎2次,藥溫36~37℃時保留灌腸20~30分鐘,每日1次。插管深度視年齡大小插入10~15cm。用于小兒外感高熱。
(2)辛夷36g,蒼耳子36g,青黛1.8g,麻黃素1g,尼泊金0.5g,食鹽9g,煎水1000ml,滴鼻,每個鼻孔滴2~3滴,每日4~6次。
(3)金銀花、連翹、蚤休各8g,薄荷5g,香薷4g,水煎至100ml,每次50ml,保留灌腸,每日2次。用于暑濕感冒。
(4)生姜片適量,蔥頭1個,將生姜、蔥頭一起搗爛,和面粉一撮,加雞蛋清少許,調成薄餅,敷貼在小兒囟門上,日后用溫水洗去。用于冬春季節風寒感冒。
(5)細辛、防風、川芎、草烏各等分,分別研成細末,各取5g和勻,用溫水適量將藥末調成膏狀,掐成橢圓狀藥餅,敷在患兒囟門,一般敷1次即可,如果未愈,3日后再敷1次。用于風寒感冒鼻塞不通者。
(6)麻黃、杏仁、甘草各等分,蔥白頭適量。將前3味藥研成細末,加蔥白頭一起搗爛,做成5cm大小的藥餅敷于臍部,蓋上塑料薄膜,膠布固定,每日敷貼1~2次。用于風寒 感冒。
小兒感冒
由外感時邪病毒所致。由于小兒冷暖不知調節,肌膚嫩弱,腠理疏薄,衛外機能未固,故易于罹患。受病以后,因臟腑嫩弱,故傳變較速,且易兼夾痰壅、食滯、驚嚇等因素而使證情復雜。證治仍分風寒、風熱為主。參見感冒條。唯于小兒,辛溫不宜過于濕熱發散,辛涼亦不宜過多苦寒。若夾痰者,佐以宣肺化痰;夾食滯者,佐以消食導滯,夾驚嚇者,則佐以安神鎮驚或平肝熄風之品。
1.姜糖水治風寒感冒
[功能主治]
[處方組成]生姜l5~30克,紅糖20克。
[處方備注][制用法] 將生姜洗凈,切作片,搗爛,人紅糖水煎。趁熱飲用,每次服50~100毫升。服后蓋被見微汗。
2.感冒湯疏風散寒
[功能主治]用治風寒感冒初起,癥見發熱、怕冷、頭痛、骨節疼痛、鼻塞、流清涕。
[處方組成]蔥須、香菜根、白菜頭各適量。
[處方備注][制用法] 上三味洗凈,切碎,加水烈煮。代余。雙用,趁熱溫服,取微汗,避風寒。
3.番茄西瓜汁治暑濕感冒
[功能主治]清暑解表。用治暑天感冒之高熱無汗、頭痛、身倦、胸悶、惡心、食欲不振,或嘔吐、腹瀉,或鼻塞、流涕、咳嗽。
[處方組成]番茄、西瓜各適量。
[處方備注][制用法] 番茄、西瓜洗凈后分別絞取汁,合并二液。隨量飲用
4.橄欖蘿卜湯治小兒流感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治小兒流行性感冒。
[處方組成]鮮橄欖30克,生蘿I-250克。
[處方備注][制用法] 洗凈,蘿卜切片,水煎,去渣。代茶飲。
5.蔥豉粥治風熱感冒
[功能主治]散風清熱。用治小兒風熱感冒之發熱、頭痛、咳嗽、咽痛,眼球紅赤、鼻流黃涕。
[處方組成]蔥白2根、豆豉l0克,白米40克
[處方備注][制用法] 按常法煮作粥,臨熟前下蔥白及豆豉調勻,稍者片刻即成。
6.蔥白熏鼻治小兒感冒
[功能主治]通竅,解表。用治小兒感冒鼻塞而不能吮乳。
[處方組成]蔥白適量。
[處方備注][用法] 將蔥白洗凈,切碎,開水沖泡。趁熱熏鼻,并做深呼吸?;驅⑹[白搗爛取汁,涂抹鼻唇之間。
7.蔥液治感冒
[功能主治]降溫退熱,解毒涼肌。用治風熱感冒。
[處方組成]大蔥、香油各適量。
[處方備注][制用法] 蔥葉切斷,取蔥管中滴出之涎液,再滴入數滴香油,攪勻。用手指蘸油摩擦患兒手足心、頭面及后背等處,每日多次。注意勿著涼
小兒感冒
感冒香袋
[藥物]荊芥。1 歲以內 5~10 克,1 歲以上酌增。 [用法]用清潔的棉布制成長方形小袋放入荊芥,封口,掛在患兒前胸 6 小時,必要時隔 6 小時再用 1 次。 [療效]此方治療及預防小兒感冒有一定效果。 [病例]朱××,女,4 個月,鼻塞、咳嗽、睡眠不安 3 天。用此方治 療 1 次,諸癥消失而愈。 [來源]柯群智,浙江中醫雜志
金連香菊湯
[藥物]金銀花、連翹、七葉一枝花、菊花各 8 克,薄荷 5 克,香薷 4 克。 [用法]上藥加水濃煎至 100 毫升,每次取 50 毫升保留灌腸,每天 2 次。 [療效]此方治療小兒病毒性感冒 20 例,療效較好。一般灌腸 2 次后 癥狀減輕,5 天后可獲痊愈。 [病例]肖×\u65292X女,9 歲?;純喊l熱每天持續在 38℃左右已 15 天,伴 頭痛、咽疼、咳嗽 1 周。于辛涼、辛溫解表之劑治之,熱仍未退。血白細胞 30X109/L,結核菌素試驗(一),抗生素治療無效。以此方煎液保留灌腸, 每天 2 次,共治療 5 次,熱退諸恙若失。 [來源]周振祥,江蘇中醫
兒童對外界環境適應力差,當受到外邪襲擾時,就會發熱。小兒發熱時面紅唇紅,或者五心熱,或者小便少,
或者煩躁不安。根據病因,小兒熱分為表、里、虛、實、壯、晝、夜、潮、驚、積、余、煩、骨蒸、五臟以及表
里俱熱或半表半里熱等各種不同表現,情況復雜。感冒發熱是由外部風邪襲侵導致,可伴有嘔吐、驚風等風寒,
風熱癥狀。小兒感冒后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等就會出現發熱。高燒不退還可能導致腮腺炎。風疹、肺炎、哮
喘,甚至轉移為肝炎等其他病毒性疾病。
1.芥末面外涂治療小兒感冒
[配 方] 芥末面(即普通食用之芥末面)不拘量。
[制用法] 用開水沖調,攤在布上,貼于喉部、胸上部及背部,用棉花蓋好,20分鐘后取去,以棉花十層蓋上皮
膚,再用熱毛巾擰干蓋在棉花上。輕癥1次,重者2次。
[功 效] 用于小兒感冒、發燒。
2.醋調白礬貼腳心治療小兒感冒咳嗽
[配 方] 生明礬30克,米醋適量。
[制用法] 研細末,用米醋調成糊,貼足心。
[功 效] 治療小兒感冒、咳嗽多痰。
3.蕎面姜汁餅貼囟門治療小兒感冒
[配,方] 蕎麥面、生姜各適量。
[制用法] 先將生姜搗碎取汁,用姜汁和蕎麥面成薄餅片貼囟門上。
[功 效] 可治療小兒感冒、鼻塞。
4.南星雄黃餅敷腳心治小兒感冒發燒
[配 方] 生南星、雄黃各12克。
[制用法] 共研末做成2個餅,敷在腳心,用布扎住。做藥餅須 用醋調,如藥量少,可加面粉,冷天可將餅放在火
上焙熱。
[功 效] 治療小兒感冒,發燒。
5.麻黃治風寒感冒
[配 方] 麻黃、蘇葉、蔥白、白芷、姜汁各等量。
[制用法] 麻黃、蘇葉、白芷研粉,蔥白搗如泥,姜汁調敷臍。
[功’效] 疏風解表,發散風寒。治風寒感冒。
6.生姜大蔥白治小兒感冒 {配 方] 生姜、大蔥白、芫荽各10克,雞蛋2個,煮熟后去黃。
[制用法] 藥混勻蒸熟,干凈紗布包裹后熨擦全身,取微汗為 度。
[功 效] 治風寒感冒。
7.蔥頭治嬰兒感冒
[配 方] 蔥頭7個,姜1片,淡豆豉7粒。
[制用法] 上藥共搗爛,蒸熱,攤在敷料上,待溫度適宜時貼于 嬰兒囟門上,再用熱水袋加溫片刻。
[功 效] 治嬰兒感冒發熱鼻,貼藥后便可出汗退熱。
8.青蒿治小兒感冒
[配 方] 青蒿(后下)6—9克,白薇9~12克,連翹6-9克,淡 竹葉8—12克,滑石9—12克,麥芽15~20克,鉤
藤6~9克;蟬衣3~ 6克。
[制用法] 以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3次溫服。
[功 效] 清熱解表,利水消食。用治小兒感冒發熱。
9.蔥白豆豉湯治療小兒感冒
[配 方] 淡豆豉9克,蔥白5個。
[制用法] 將以上兩味水煎后,趁熱服下。
[功 效] 發散風熱,解表、和胃。用于治療小兒夏日感冒。
10.金銀花治小兒上呼吸道感染
[配 方] 金銀花12克,赤芍12克,連翹6克,梔子6克,黃芩 6克,牛蒡子6克,花粉6克,膽草6克,六一散6
克,枳殼3克,青黛3克,薄荷4.5克,芥穗4.5克。
[制用法] 每日1劑,兩煎,共煎成100毫升,分2-3次溫服,年長兒可1次頓服。
[功 效] 疏風清熱解毒。用治小兒上呼吸道感染。
11.生石膏治外感發熱
[配 方] 生石膏18克,薄荷4克,鮮蘆根20克,地骨皮9 克,銀花15克,連翹9克,白薇9克,板藍根9克。
[制用法] 上藥除薄荷外,加水浸泡,濃煎10分鐘,下人薄荷,繼煮5分鐘,去渣取清汁備用。每日l劑,每劑分
2-3次服。
[功 效] 用治外感發熱。
12.瓜皮白茅根退燒
[配 方] 西瓜皮100克,白茅根3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天2~3次。
[功 效] 清熱涼血。用于小兒發燒。
13.柴胡野菊花退燒
[配 方] 柴胡12克,野菊花1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天2次。
[功 效] 用于小兒發燒。
14.蘆根竹葉湯退高燒
[配 方] 鮮蘆根100克,鮮竹葉50克。
[制用法] 將蘆根、竹葉煎水1碗。服下即退熱。
[功 效] 用治高燒不退。
15.蜜漬桑葉湯治小兒熱病
[配 方] 桑葉(不拘多少),生蜜適量。
[制用法] 用生蜜涂桑葉,線串陰干,搓碎。水煎內服。
[功 效] 用治小兒熱病、煩渴。
16.黃連粉敷肚臍退熱
[配 方] 黃連粉、牛黃粉各適量。
[制用法] 用黃連粉、牛黃粉敷在肚臍上。
[功 效] 用治退熱。
17.雞蛋綠豆餅外貼治療小兒高燒
[配 方] 綠豆125克,雞蛋數個。
[制用法] 綠豆研粉,炒熱,加蛋清調和, 捏成小餅貼胸部,3歲左右患兒敷30分鐘, 不滿周歲的敷15分鐘。
[功 效] 用于治療小兒發燒。
18.黃瓜葉白糖退燒
[配 方] 鮮黃瓜葉1000克,白糖500 克。
[制用法] 將黃瓜葉洗凈水煎1小時,去渣以小火煎煮,濃縮 至將要干鍋時停火,冷卻后拌入白糖混勻曬干,壓碎
裝瓶備用。每 次10克,以開水沖服,每天3次。
[功 效] 退熱,用于小兒發燒。
19.空心萊荸薺退燒
[配 方] 空心萊500克,荸薺55克。
[制用法] 水煎,代茶飲。
[功 效] 用于小兒發燒。
20.竹瀝退燒
[配 方] 竹瀝50毫升。
[制用法] 將竹瀝煎煮數沸,1次服下,每天2~3次。
[功 效] 用于小兒發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