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髓飲 ’ . (遼陽市中醫院方) 【組成】 黃芪30 g 柴胡廑蟲 桔梗各lo g 熟地仙靈脾菟絲子各15 g 狗脊太子參#20 g升麻5 g甘草7.5 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 【功效】 益氣溫陽,補腎填精。 【主治】 脊髓空洞癥。癥見雙手大小魚際明顯萎縮,雙手指不能并合伸直,雙側三 角肌明顯萎縮,面肌萎縮,自覺神疲乏力,腰腿痠軟喜臥,時自汗出,胃納尚好,二便自調,舌紅苔白,脈沉細者. 【方解】脊髓空洞癥是一種原因未明的脊髓和腦千有膠質增生和空漏形成的疾病,臨床以肌肉萎縮為其主要表現。中醫認為本病系元氣內傷,精血不足,髓海空虛,陽氣虛弱,肌肉失去溫養所致。治當益氣溫陽,補腎填精之法。方中黃芪,柴胡、升麻、桔梗(升陷湯)為主藥,能升宗氣以貫心脈,行氣血使水精四布于周身而濡養肌肉;熟地、狗脊、菟絲子、仙靈脾溫補腎陽,益髓填精,精髓充足,陰血復生,陽氣以運,則能養筋壯骨;太子參補脾以滋化源;況久病則瘀血內生,,故配以廑蟲逐瘀生新;甘草調和諸藥。如此配伍,則陽氣溫運,精血四布,而肌肉萎縮之脊髓空洞癥得以復原。 【應用】 (1)本方乃治脊髓空洞癥之專劑。 (2)加減應用 陽虛畏寒肢冷甚者,加入肉蓯蓉、桂枝;陰虛手足心熱者加知母、構杞;瘀血明顯者加桃仁、丹參;胃納不佳者加雞內金、焦山楂;便溏加炒白術;便秘加郁李仁或大黃(《遼寧中醫雜志》(n)130,1986), 。 【附方】 . (1)跌打養營湯(《林如高正骨經驗》) 西洋參3 g(或黨參15 g) 黃芪9 g 當歸 6 g 川芎4.5 g 熟地15 g 白芍9 g 枸杞15 g 淮山藥15 g 續斷9 g 砂仁3 g 三七4.5 g 補骨脂9g 骨碎補9 g 木瓜9 g 甘草3g用法:水煎服。功效: 補氣血,養肝腎,壯筋骨。主治:骨折中、后期。 (2)六味地黃(丸)湯(《小兒藥證直訣》) 熟地25 g 淮山藥12 g 茯苓10 g 澤瀉10 g 山萸肉12 g 牡丹皮10 g 用法:水煎服,日1劑。作丸,將藥研末,.蜜丸,每服10克,日3次。功效:滋補肝腎。主治:肝腎陰虛,腰膝痠痛,頭暈目眩,咽干耳鳴,潮熱盜汗,骨折后期愈合遲緩,苔紅少苔,脈細數等。 (3)知柏六味丸(即知柏地黃丸《醫宗金鑒》)錯母黃柏熟地黃淮山藥茯苓澤瀉 山萸肉牡丹皮用法:按病情擬定藥量,水煎服,或制成丸劑,用淡鹽湯送服。功效:滋陰降火。主治:骨病陰虛火旺,潮熱骨蒸等癥。 (4)杞菊地黃丸(《醫級》) 枸杞12g杭菊12g熟地15g淮山12g 山萸肉lOg 牡丹皮10g茯苓10g澤瀉6g用法:水煎服,或為丸服。功效:滋腎養肝,育陰潛陽。主治:肝腎不足,眩暈頭痛,視物不清,耳鳴肢麻等癥。 (5)增液湯(《溫病條辨》) 玄參30 g 麥冬25 g 生地黃25 g 用法:水煎服。功效:增液潤燥。主治:骨傷病津液虧損,口干咽燥,大便秘結,或習慣性腸燥便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