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檳榔丸 方劑來源 金.<儒門事親》。 組成與用法 木香30克 檳榔30克 青皮30克 陳皮30克莪術30克 黃連30克 黃柏90克 大黃90克 香附子120克牽牛120克 上藥共為末,水泛為丸。每服6—9克,食后生姜湯送下,日服2叫 3次。也可改用飲片水煎服,各藥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效與主治 功能行氣導滯,攻積泄熱。主治積滯內(nèi)停,脘腹痞滿脹痛,大便秘結,以及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舌苔黃膩,脈實。 現(xiàn)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痢疾,腸梗阻,急性腸炎,小兒蟲積等病癥。! 例如: ‘ (1)痢疾 本方去莪術、黃柏、香附子、牽牛,加白芍、枳實、山楂、黃芩,治療21例。結果:均獲痊愈;其中2天愈者8例,4天愈者9例, 6—10天愈者4例(《福建中醫(yī)藥》1958年第12期)。 (2)梗阻性急腹癥 治療2例。其中1例經(jīng)x線透視診斷為急性幽門梗阻,服藥3劑則大便暢通、諸癥消退、能食稀粥;另1例腹痛由陣發(fā)性轉為持續(xù)性,伴腹脹、惡心、嘔吐,診斷為粘連性腸梗阻,服用本方,結合西藥補液及抗生素等治療,次日病愈((江蘇中醫(yī)雜志>1982年第 6期)。 ’ 、’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積滯內(nèi)停,氣機壅塞,郁而化熱之證。方用木香、檳榔等行氣,大黃、牽牛等攻下,黃連、黃柏清熱,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脘腹脹痛、大便秘結,或下痢赤白、苔黃脈實,為其辨證婪點: 改作湯劑,臨床如見濕熱痢者,去莪術、牽牛子,加白頭翁、秦皮等,濕重者,加蒼術、米仁等。 體虛、津虧大便燥結者,不宜使用,孕婦忌服。 歷代方書中與本方同名者,尚有: (1)<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木香檳榔丸,由郁李仁、皂角、半夏曲、檳榔,枳殼、木香、杏仁、青皮組成;功能消積導滯;主治痰食停積,三焦氣滯:脘腹痞滿,大便秘結。 (2)<類證治裁》木香檳榔丸,由木香、檳榔、白術、枳實、陳皮、香附、神曲組成,功能消食導積;主治食滯,脾氣不能運于四肢而成痿。’ 、 (3)《醫(yī)方集解>木香檳榔丸,即本方加枳殼、三棱、芒硝,功效,主治與本方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