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順氣丸 方劑來源 明.《證治準繩》。 組成與用法 木香30克 炒枳殼30克 陳皮30克 香附30克檳榔30克 蒼術30克 砂仁30克 厚樸30克 青皮30克 甘草 15克 上藥共研末,為丸。每服9克,溫開水送下,日服2次。 功效與主治 功能理氣化濕,消食除脹。主治氣滯不舒,胸膈痞悶,兩脅脹痛,飲食無味及停食積聚等,苔薄白膩,脈弦細。 現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胃腸神經官能癥,消化不良,不完全性腸梗阻;也用于治療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病癥。例如; (1)結腸脾曲綜合征 以本方加烏藥、川芎、桂心等為基礎方,治療10例。體實脹甚、大便干者,去蒼術、砂仁,加莪術、瓜蔞,絞痛者,加丹參、延胡索;食滯者,加焦山楂、焦六曲、炒麥芽、萊菔子;體虛便秘者,加當歸、桃仁,暖氣者,加赭石、降香。結果;服藥3劑,治愈8例;服藥 18劑,治愈1例;另1例因月經前期情緒急躁易怒誘發本病,服藥6劑痛止,為防再發,于每次月經前服上方3劑,連用3月(《浙江中醫雜志》 1989年第1期)。 (2)胃下垂 以本方去蒼術、青皮,加大腹皮、萊菔子為基礎方,治療200例。結果:痊愈145例,好轉52例,無效3例。療效明顯優于服用補中益氣湯的對照組。對有效者隨訪半年無復發(<中西醫結合雜志)1989年第10期)。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氣滯濕停之證。方用蒼術、厚樸等燥濕運脾,行氣和胃;木香、檳榔、枳殼等行氣化滯,燥濕運脾并施,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胸悶脘脹、苔膩,為其辨證要點。 本方藥性香燥,如遇氣郁化火而兼陰液虧損者,應慎用。 木香順氣湯(<醫學發明》),即本方去枳殼、香附、檳榔、砂仁、甘草,加益智仁、茯苓、澤瀉、生姜、半夏、吳萸、當歸、升麻、柴胡、草豆蔻組成,功能理氣暢中,和胃化濕,主治氣滯不宣,胸膈痞悶,腹脅脹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