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湯 方劑來源 漢。<金匱要略}。又名酸棗仁湯。 . 組成與用法 酸棗仁(炒)18克 甘草3克 知母6克 茯苓6 克川芎6克 . . 水煎服。 、 功效與主治 功能養血安神,清熱除煩。主治肝血不足,虛火內擾, 虛煩不得眠,心悸盜汗,頭目眩暈,咽干口燥,脈細弦而數等。 現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征,抑郁癥,以及高 血壓病、心臟病等引起的心悸、眩暈、失眠、盜汗,又用于治療遺精、鼻衄 等病癥。例如; (1)眩暈、失眠癥 本方加減,治療更年期綜合征、心神經官能癥、 高血壓病、冠心病、陣發性心動過速、腦外傷綜合征等引起的眩暈、失眠 癥,療效顯著(《四川中醫}1987年第12期)。 (2)臟蹂等癥 本方加味,治療臟躁、抑郁癥、健忘、盜汗、遺精等癥,效果滿意(<上海中醫藥雜志}1989年第8期)。 (3)鼻衄 本方加五味子、龜板膠,治療每于驚恐膽怯即鼻衄發作 者。結果;服藥5劑而愈,隨訪3個月未復發(《陜西中醫,1984年第 10期)。 .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肝血不足,陰虛內熱證。方中酸棗仁養 肝血、安心神,合以川芎暢氣血、疏肝氣,兩者配伍,一酸收,一辛散,相 反相成,更能發揮養血安神之效,又用知母養陰清熱除煩,能緩和川芎 之辛燥,為其配伍特點b臨床應用以心悸失眠、眩暈盜汗、咽干口燥、脈 細弦而數,為其辨證要點。 . 臨床如見血虛甚者,加當歸、龍眼肉,兼陰虛者,加生地、麥冬,內熱 口苦者,加梔子;盜汗者,加五味子。 . 歷代方書中與本方同名者,尚有。 、 . 。 (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酸棗仁湯,由酸棗仁、人參、桂心、知母、 茯苓、煅石膏、炙甘草、生姜、大棗組成,主治霍亂吐下增劇,虛勞煩勞, 奔氣在胸中,不得眠;或發寒熱,頭疼,暈悶。 (2)《雜病源流犀燭》酸棗仁湯,由酸棗仁、遠志、黃芪、蓮肉、人參、 當歸、茯苓、茯神、陳皮、甘草、姜、棗組成;主治肝膽不足,善恐。 ’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本方對大腦有催眠和鎮靜作用,能抑制其過度亢進和興奮的神經細胞,使其有充分休息和調節的機會,促進興奮和抑制恢復平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