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散 方劑來源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與用法 黃芪30克 麻黃根30克 煅牡蠣30克 上藥共研粗末。每次9克,加浮小麥30克,同煎飲服。亦可用飲片水煎服。 功效與主治 功能固表斂汗。主治體虛,衛外不固引起的自汗、盜汗。 現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病后、產后體虛,外科術后,肺結核,以及其他慢性疾患出現的自汗或盜汗。例如。 自汗、盜汗 本方加減,治療28例。其中屬于病后者18例,手術后者8例,新產者2例。結果:痊愈20例,其中自汗4例,盜汗10例,自汗兼盜汗6例;基本痊愈5例,其中盜汗3例,自汗兼盜汗2例;自汗減輕1例;無效2例,均是盜汗(《福建中醫藥>1966年第3期)。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自汗、盜汗。方用牡蠣、麻黃根收斂止汗,佐以黃芪益氣固表,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體質虛弱,衛陽不固,自汗、盜汗,為其辨證要點。. 為加強療效,本方可加煅龍骨、糯稻根、癟桃干等。臨床如見氣虛自汗,可加黨參、白術以健脾益氣;陽虛汗出,加白術、附子以助陽固表;陰虛盜汗,加干地黃、白芍養陰止汗;血虛多汗,加熟地黃、何首烏以滋養陰血。 若大汗淋漓不止,見有亡陽虛脫者,本方力緩,殊非所宜。 歷代方書中與本方同名者,尚有: (1)《千金要方》牡蠣散,由牡蠣、白術、防風組成,主治臥即盜汗. 風虛頭痛。 (2)《太平圣惠方》牡蠣散,由煅牡蠣、人參、白術、白芍、茯苓、麻黃根組成;主治傷寒脈軟弱,神氣羸劣,虛汗不止。 (3)《世醫得效方》牡蠣散,由牡蠣、麻黃根、黃芪、知母、浮小麥組成;主治諸虛不足,及新病暴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夜臥即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