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曾妊娠者,稱為不孕(infertility)。劇統計(1989)婚后1年初孕率87.7%,婚后2年初孕率為94.6%。導致不孕的原因有:1)影響卵巢正常排卵;2)精液及精子質與量的異常;3)卵子與精子不能在輸卵管內成為受精卵或不能進入子宮腔內正常著床等,劇調查男性因素約占40%,女性因素約占60%,其中以輸卵管因素占多數。
方1 清熱助孕方
紅藤30克、敗醬草30克、薏苡仁15克、皂角刺10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丹參10克、續短10克、牛漆10克、桑寄生10克、香附10克、川芎6克。上藥適量水煎服,每日一劑,2次分服。
功效:清熱活血補腎。主治輸卵管炎所致不孕癥。
療效觀察:采用該方治療慢性輸卵管炎引起的不孕癥132例,3個月妊娠15例,6個月妊娠45例,12個月妊娠18例,治愈率達59%。其余54例在12個月內無妊娠,但小腹墜痛、白帶量多、腰痛、月經失調等癥狀均有明顯好轉。
處方來源:摘自雜志 浙江中醫 1994,(7)
方2 通管湯
赤芍9克、川芎9克、三棱9克、莪術9克、制乳香9克、制沒藥9克、丹參30克、桃仁9克、昆布9克、海藻9克、夏枯草9克、益母草15克、炮山甲9克、皂角刺9克、路路通15克。上藥適量水煎服,每日一劑。
功效:行氣活血,化瘀散結。主治輸卵管炎阻塞性不孕癥,甚至合并輸卵管積水。
療效觀察:以中藥通管湯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108例。連服2個月為1療程,最多服用3個療程,結果有效97例,占89.8%,其中妊娠22例,妊娠率20.4%。總有效例中尚有輸卵管阻塞以外的其他因素35例,故明顯影響了妊娠率。
處方來源:摘自 中國醫藥學報 1991,(2)。
方3 加味二仙湯
仙茅10克、淫羊藿10克、蛇床子10克、當歸10克、熟地黃10克、桑寄生10克。上藥適量水煎服,每日一劑,2次分服。
主治:不孕癥(腎虛型)。經過檢測,基礎體溫顯示單相或雖顯示雙相而黃體功能不足。癥見月經量少,色淡紅,小腹隱痛,腰漆酸痛,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療效觀察:用加味二仙湯治療不孕癥30例,3個月內懷孕者15例,4個月至6個月懷孕者8例,7個月至1年懷孕者5例,未懷孕者2例,總有效率93.33%。
處方來源:摘自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1996,(4)
方4 益五合方
益母草15克、丹參15克、香附15克、菟絲子15克、枸杞子15克、當歸12克、熟地黃12克、白術12克、覆盆子12克、白芍6克、茺蔚子6克、車前子6克、五味子6克、川芎6克。上藥適量水煎服,每日一劑,分2次溫服,1個月為1療程。一般需2~4個療程。
主治;不孕癥(腎虛血少)。原發性不孕或繼發性不孕,伴閉經,子宮發育不良。癥見經來量少色淡,小腹空痛,頭暈眼花,心悸,面色蒼白或萎黃,舌淡少苔,脈虛細。
療效觀察:采用益五合方治療腎虛血少型不孕癥46例,痊愈(懷孕者)41例,好轉(服藥后月經轉為正常)3例,無效(服藥5個療程仍無明顯變化)2例。
處方來源:摘自 湖北中藥雜志 1997,(1)。
方5 加味四逆散
柴胡6~10克、枳實或枳殼10~15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穿山甲10克、路路通10~15克、炙甘草6克。上藥適量水煎服,每日一劑,2次分服。10~15劑為一療程。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調經。
主治:繼發性不孕癥(肝郁氣滯型)。癥見腰腹痛,白帶異常,胸脅脹痛,經期延長,痛經。婦科檢查子宮無明顯增大,活動欠佳,雙側附件增厚或索狀感,經B超檢查排外腫瘤,經輸卵管通液或輸卵管碘油造影檢查,見輸卵管不通或欠佳。脈弦,舌淡紅或紅。
療效觀察:采用四逆散加味治療繼發不孕30例,一般用藥2~3療程,獲得良好效果。痊愈15例,占50%(其中已懷孕者11例,輸卵管已通暢者4例);顯效9例,占30%;有效4例,占13%;無效2例,占6.6%。總有效率93.6%。
處方來源:摘自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1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