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女,22歲,河間市城關鎮野場村人。三個月前不明原因引起低熱,體溫波動在37.3-38.2之間,反復發作,無規律,胸悶。無惡寒身痛,咳嗽咽痛口苦等癥。二便可,眠差,血常規,血沉化驗正常。胸片無異常。曾予菌必治,雙黃連等藥靜脈點滴數日而無效。他醫投銀翹散中藥治療亦效果不佳。舌紅苔白脈弦,處方:
柴胡24黃芩10清半夏10黨參10生姜3片,大棗5個,炙甘草6五付水煎服
二診,病人前三副藥后,發熱依舊,服四五副后有一天未熱。精神較前好。原方再進七副。病人電話告知,自前熱退后未在反復。囑停藥觀察。后有其鄰居來診言已痊愈。
按:小柴胡為《傷寒論》少陽病之專方,治療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等癥。黃師認為:柴胡證中往來寒熱的“往來”有其特殊意義。第一是指有節律性,或無節律性,或周節律,或月節律。第二是指沒有明顯節律,時發時止。該病人發熱日久,西醫診斷不明,用清熱解毒之時方也未見效,余則據黃師所說抓住病人的往來寒熱之特點,另據胸悶脈弦等證而應用了小柴胡,最后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前本人也用小柴胡治療過發熱,但那時的著眼點卻是把往來寒熱的方證僅僅認為是一陣冷一陣熱,寒熱交替的表現。從而大大限制了小柴胡的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