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良容診治經驗
(1)益腎壯督 朱老對于痹證的治療,經過50年的臨床探索,
從創(chuàng)制舒絡合劑開始,發(fā)展為溺痹通絡丸,最后成熟于益腎潞痹九.
使痹證(特別是頑痹)的治療,有了較大的進展。其中最重要的一
點,就是通過益腎壯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使正勝邪卻;另一方面,
渴痹通路之劑,多辛溫宣散,走而不守,藥力難以持久。通過益腎壯
督,使藥力得以加強,藥效得以延長,從而發(fā)揮了最佳的治療作用,
使治療效果有了很大提高。益腎壯督包含兩個含義:一是補益肝腎
精血,二是濕壯腎督陽氣,陰充陽旺,自可驅邪外出。
[2)妙用蟲藥 臨床經常使用蟲藥,治療頑痹更是如此,痹證日
久,邪氣久圍,深經入骨,氣血凝滯不行,變生痰濕竊濁,經絡閉塞
不通,非草木之品所能宣達,必借蟲蟻之類搜剔竄透,方能濁去凝
開,氣通血和,經行絡通、深伏之邪除,因滯之正復。蟲類藥的臨床
應用,除應注意各藥的特性以發(fā)揮其特長外,還必須掌握辯證論治
的原則,善于與其他藥物密切配合,同時還要注意炮制、用量、服法
等。常選用咸溫之靳蛇(或鳥梢蛇)祛風通絡,寒濕甚者,并配叫U
烏、蒼術、桂枝、蠶砂;化熱者,用地龍,并配以寒水石、蓉草;夾痰者,
用僵蠶,井配以膽南星或白芥子;夾渡者,用地鱉蟲,并配以擾紅、
紅花;痛甚者,用全蝸或娛蟻,并配以延胡索或烏頭;關節(jié)紅腫熱痛
者,用羚羊粉或山羊角,配以忍冬藤、透骨草;關節(jié)僵腫變形者.合
用蜂房、倡蠶、蛻蛔蟲;背部劇烈疼痛,因氣滯不行者,用九香蟲溫
陽理氣,配以葛根、秦充;病變在腰脊者,合用烏捎蛇、蜂房、地鱉蟲,
并加入川斷、狗脊;背脊強直而痛,傷樓駝背者,用鹿角片、烏梢蛇
壯腎通督,井配以鹿銜草、骨碎補;經脈拘孿活動不利者,用炮山甲
通經舒孿,并配以蘇木、伸筋草。另外,其他動物藥也常采用,如用
紫河車境精補靛、鹿角通利督脈等。
(3順痹證治 ①風寒濕痹:癥見全身關節(jié)或肌肉酸痛,游走不
定,得溫痛減,氣交之變增劇,關節(jié)腫脹,但局部不紅不熱,苔薄白,
或薄白膩,脈沉紉,或細弦,或湍細。治以祛風散寒,除濕通絡。藥
用制川烏(先煎)、桂枝(后下)、當歸、炙烏梢蛇各10g,仙靈脾、熟地
各158,鹿衍草30gr甘草6go風盛者,加尋骨風20g或鉆地風209;
寒盛者,加制革烏10g或熟附片108;濕盛者,加生意茁仁、熟惹茁
仁各5g或蒼術、白術各10g3痛甚者,加炒延胡素158或炙全竭39
研末吞服;關節(jié)腫脹明顯者,加灸僵蠶108或鋒房logD②郁久化
熱:癥見四肢關節(jié)腫痛.局部灼熱,初得涼頗舒,稍時仍以溫為適,
口干而苦,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膩,脈細弦,或微數(shù)。治以辛通痹
閉,清化癡熱。藥用制川烏、桂枝(后下)各8g,當歸、知母、鳥梢茲
各Iog,生地15g,白芍20gl忍冬藤30g,廣地龍、炙倡蠶各128,甘草
6g。痛劇者,加螟始3g研末吞服,或六軸子2g5關節(jié)掀紅腫熱者,
加黃柏、晚蠶砂(包煎)各10g2有環(huán)形紅斑及皮下結節(jié)者,加水牛角
30g,丹皮10go③腎督虧虛:癥見身體坦贏,汗出怯冷,腰膝酸軟,
關節(jié)疼痛,反復發(fā)作,經久不愈,筋攣骨松,關節(jié)變形,甚至況以代
理,脊以代頭”,苔薄質淡,脈沉細軟弱。治以益腎壯督,渴痹通絡。
藥用益腎遍痹九:生地、熟地各1508,雞血藤2008,全當歸、仙靈脾、
鹿銜革、談荔蓉、炙烏招蛇、炙蜂房、炙僵蠶、廣地龍、地整蟲各1噸,
炙全圍、灸娛泌各2b,烷螂蟲808。共研細末,另以老鵝革、徐長
卿、蒼耳于、尋骨風、虎杖各1聊,甘草308l煎濃汁泛丸,如綠豆大,
每服6—8g,gaR 2次,食后服。婦女經期或妊娠忌服。陰虛咽干
口燥者,另加生地、麥冬、石淤各10g,泡茶飲服。
分型論治最忌死搬硬套,刻舟求劍,因為人有異察,病有殊變,
證可兼夾,型可分合,所以在臨床上,既要有高度的原則性,又要有
靈活性,因人因證,或一法獨用,或兩法兼施,才能得到理想的治療
效果。如腎督虧虛證,不是痹證晚期才可出現(xiàn),而是存在于疾病的
初、中、末各期,以及各型之中,只不過證倩輕重有異,治療主次有
別而已o
(4)辨證與辯病 臨證時將兩者結合起來,把現(xiàn)代醫(yī)學理化檢
查指標借用過來作為診斷時的參考依據(jù),并且在辨證論治的前提
下,對某病加用一些具有針對性的藥物進行治療,如類風濕性關節(jié)
炎屬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仙靈脾、房蜂房來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同
時對偏寒濕型者,用川烏、桂枝,偏濕熱型者,用寒水石、虎杖,來降
低血沉、抗69l’、熟蛋白三項指標,使之恢復正常。
朱老通過長期實踐,明確指出: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久治不愈者,既
有正虛的一面,又有邪實的一面;且其病變在骨質,骨為腎主,故確
定益腎壯督以治其本,蹋痹通絡以治其標。組方用藥時,又強調“蟲
蟻控剔,鉆透驅邪”的特性,集中使用,有協(xié)同加強之功。
2.焦樹德診治經驗
(1)臨床證候焦老經多年研究,創(chuàng)立了“選取病名,并進行了
系統(tǒng)論述。尼痹除具有風寒濕痹共有的癥狀如關節(jié)疼痛、腫脹、沉
重及游走性竄痛等外,還具有病程長、疼痛劇烈、痛發(fā)骨內、骨質受
損、關節(jié)變形、僵直姥攣、屈伸不能的特點。因病邪深侵,久病人血,
血屆陰,寒濕之邪亦屬陰,故本病多在夜間疼痛劇烈,臨床上多見沉
弦、弦滑、沉弦滑等脈象。因腎虛為病之本,放有70%左右的痹證患
者,表現(xiàn)出尺脈弱小。
(2)治療原則 補腎祛寒為主,輔以化濕散風、養(yǎng)肝榮筋、活渡
通絡。若出現(xiàn)邪欲化熱之勢.則減少燥熱之品,加用苦堅清潤之品;
若出現(xiàn)化熱之證,則哲以補腎清熱法治其標熱,待標熱得情后,再漸
轉為補腎祛寒之法治其本。另外,還要注意調護脾胃以保后天之本。
(3)處方用藥補腎祛寒治鋁湯適用于腎虛寒盛證。本方從
《金E要略》桂枝芍藥勿母場合《和劑局方腕骨散加減化裁而成。
方用川斷12—208,補骨脂9。128I熟地黃12—24g,制附片6—128,
此為補腎祛寒、填精補血、滋養(yǎng)肝腎、強壯筋骨的主藥。用骨碎補
10—20g,淫羊茵、白芍各9—12g,狗骨308(代炙虎骨),桂枝9—15g,
獨活10—128,威靈仙12—158,此為助腎陽、壯筋骨、散風寒、通經
絡、緩急舒筋的輔藥。用防風10g,麻黃3—68,蒼術、地整蟲各6、
10g,知母、赤芍各9—128l炙山甲6”98I仲筋草308,赤芍9—12gl
松節(jié)158,此為散風寒、祛濕濁、活血化疾、通經散結、舒筋活絡、滋
腎清熱的佐藥。更以牛膝12—189,為強筋骨、散疚血、引藥入肝腎
的使藥。如上肢病重者,去牛膝,加片姜黃、羌活;癌血明顯者,加
血竭,或加活血止痛散,或加制乳香、沒藥、皂刺,或加紅花,或加蘇
木;腰腿痛明顯者,去松節(jié)、蒼術.加桑寄生,并加到rl斷、補骨脂用
量,且隨湯藥嚼服務胡跳肉1—2枚;肢體關節(jié)姥攣僵屈者,去蒼術、
防風、松節(jié),加生意茁仁、木瓜、白僵蠶;脊柱倡彎者,去牛膝、蒼術,
加金毛狗脊、僵蠶、鹿角膠;關節(jié)疼重者,加重附片用量,并加草烏、
七厘散隨藥沖服;舌苔白膩者,去熟地,加砂仁,或加霍香;脾虛不
運,皖脹,納呆者,去熟地,加陳皮、焦麥芽、焦神曲,或加千年健;有
低熱,或關節(jié)發(fā)熱者,減少桂枝、附子用量,去淫羊著、蒼術,加黃柏、
地骨皮,或知母加至12—208,或加秦芥。
加減補宵治尼湯適用于腎虛標熱輕證。腎虛寒盛證經過治療
和休養(yǎng)后陽氣漸振,部分邪氣有欲化熱之勢,則會出現(xiàn)腎虛標熱之
證。此時應在補腎祛寒治遠湯巾減去溫燥之品,即制附片、桂枝、麻
黃;若汗多者,可去掉麻黃、熟地、涯羊霍、蒼術、防風、松節(jié),加入苦
以堅腎,活絡舒筋之品,即生地、酒浸黃柏、忍冬藤、絡石藤、紅花、
桑寄生、生意該仁。但方中仍需保留川斷、補骨脂、骨碎補、知母、
赤芍、白芍、獨活、威靈仙、炙炮山甲、地整蟲、伸筋草等補腎、按風
寒濕的治本之藥。
補腎清熱治攝湯適用于腎虛標熱重證。本方為急則治其標熱
之邪的暫用方劑。方用川斷、骨碎補各159,生地15—20g1知母、炒
黃柏、赤芍各12g,地骨皮10g,為補腎清熱的主藥5以秦蕪20—308,
桑枝、忍冬藤、絡石藤各308,蠶砂10g,成靈仙158,為清熱、祛風、除
濕、通經絡的輔藥;以羌活、獨活各6—9g,白僵蠶、地整蟲各98,制
乳香、制沒藥各68,紅花108,為祛風勝濕除僵、活血散竊、解痙散結
的佐藥;用透骨草祛風除濕,引諸藥深透骨中擔剔入骨之邪氣。待
標熱之邪清除后,仍以補腎祛寒法為主治本收功。
焦老還強調:①因虎骨現(xiàn)為禁用之品,常以狗骨309,或透骨草
15。208,尋骨鳳15g,自然銅6—9g合用來代替5②店痹病情嚴重,
病程長,只要辨證無誤則應堅持服藥,可把湯藥4—5劑共研細末,
每日3次,每次2—3g,用溫黃酒,或灑水各半,或溫開水送服,以便
長期服用,鞏固療效o
3.類多壕診治經驗
(1)辨證根據(jù)痹痛的性質、部位,辨病邪之偏勝:以痹痛性質
辯:疼痛呈游走性、放射性、閃電樣者多屬風邪偏勝;痛有定處,疼
痛劇烈,局部欠溫,遇暖則舒,多屬寒性偏勝;疼痛重著,同濕。以
疼痛的部位辨:上肢、全身多個部位疼痛多屬風邪偏勝;下肢疼痛多
屬濕邪倔勝;腰部冷痛多屬寒邪煽勝;局部疼痛不移多屬疚血。根
據(jù)病史、兼證,定虛實及被血:痹證,新病多實。實者,往往發(fā)病急,
早期正氣尚盛,脈有力。久病多虛。虛者,往往遇勞累即發(fā)。有外
傷史,局部皮色紫暗,或痹證反復發(fā)作.經久不愈,關節(jié)僵硬,腫大
變形,皮膚甲諾,舌質紫暗,或有換斑,脈弦澀,夜痛甚者,屬竊血。
以上所述征象,均屬痹證虛、邪、痰的典型證候。但是根據(jù)臨床
長期觀察,多難各證悉具。例如,病初很少見虛象;資血除疼痛外,
其他特征也見之不多;即使明顯屬風痹、寒痹、濕痹,一些患者也難
自述清理孰之偏勝。這是因為痹證的病變部位重點在肌表、經絡、
筋骨,末直接涉及臟腑;或病程長久,正邪在體內幾經變化之放。因
此,臨床要謹守病機,把握特征,結合兼證,辯證施治。
(2)施治祛邪、活血.勿忘益氣養(yǎng)血:氣血運行于經脈之中,為
人體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痹證病邪久戀,往往導致氣虛血癌。另外,
治痹之藥多辛煥,過服則耗氣劫血。臨床多選用既能襖邪活血,又
有養(yǎng)血功能之藥,如當歸、丹參、雞血藤等。血虛者,加白芍;陰血
虧虛者.重用生地。此增水行舟,既緩急止痛,又制諸藥之辛煥。若
一味祛邪活血,輕視益氣養(yǎng)血,臨床療效多難理想,甚則愈治愈重。
故祛邪、活血,應重視益氣養(yǎng)血。正氣尚可,宜大劑驅邪:治痹證,
對正氣尚可者,宜大劑驅邪,先小量,洛增大量,因病人禁賦不同,
對藥物耐受、反應各異,不可驟用大量,以防藥物反應。其道理在
于:痹證病變部位在肌膚經絡,小劑小調,難達病所;痹證為病邪、
密血阻閉,臨床常須應用大劑,經絡血脈方能通達;痹證患者疼痛為
主要痛苦,緩解疼痛為當務之急,小量微劑,多難速解痛苦;新病初
得,正勝邪實,宜速用大劑將邪驅出,否則邪久戀必傷正,使疾病纏
綿難愈。臨床選用大劑,個別患者首次服用可出現(xiàn)輕微的胃腸道反
應,此和體質有關,一般3劑之后即可適應,反應多能消失。若不消
失者,可改為飯后服藥。辯證既確,有方有守:痹證非同急暴之病,
其病勢多相對穩(wěn)定,病理變化、證侯演變一班較侵.尤其久病患者,
治療時即使方藥對證,初投也不一定必見效果。個別患者,初服幾
劑,反而可出現(xiàn)癥狀加重。此乃藥達病所.正邪相搏之佳象。若醫(yī)
者不明病變之規(guī)律,加之患者要求速效,必改弦易轍,使前功盡棄。
但是,守方決不是死守不變.證變而藥應隨更,切忌“刻舟求劍”。
根據(jù)臨床所見,病之皿期的治療指導思想為改善癥狀,提高生
存質量。所以除個別患者體質尚可,適當選用蟲類攻逐藥外,主要
當扶正固本。該用當歸、丹參、雞血藤活血養(yǎng)血藥為主;輔以炒炮山
甲行血止痛,獨話、千年健、木瓜、桂枝、川牛膝為祛風除濕散寒之
乎劑,祛邪而不傷正氣;陳皮、甘草為佐使o
4謝海洲診治經驗
(1)祛邪尤重除濕,治痹勿忘外感痹證乃風寒濕邪侵襲人體,
造成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無論寒痹、熱痹、風痹,每每兼夾濕邪,治
當祛風散寒除濕。然風可騾散,寒因溫可去,唯濕濁難以速除。濕
邪不僅在痹證的發(fā)生發(fā)展轉歸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也是痹證所以遷
延不愈的原因之一。臨床多見關節(jié)腫痛、關節(jié)酸沉、屈伸不利等癥。
謝老對此注重調節(jié)水液的代謝,氣機的楊通。采用宣肺、理脾、溫腎
之法,而把理脾放在首位,健脾則濕無內生之源。如治類風濕性關
節(jié)炎癥見手腫、手痛時,生意孩仁用量達458l正是體現(xiàn)了健脾祛濕
的思想。根據(jù)病位的不同,濕在上當發(fā)其汗,濕在下當利其小便,便
邪有出路。在病性上,謝老認為,濕邪為病常兼寒邪,治療當偏于溫
化。此外,病情的反復發(fā)作與遷延不愈還與外感有關,不少痹證思
者往往有咽部紅腫之癥,不可輕視,治療時可加入射干、玄參、山豆
根、板藍根之類。若外感明顯,咽喉腫甚,可急則治標,往往起到控
制病情,改善療效之功。表虛之人,常因表衛(wèi)不因而誘發(fā)痹證,治療
時應固表和祛風散寒同用,方用玉屏風散加味。
(2)散寒每兼濕陽,清熱酌增養(yǎng)陰 謝老認為,陽虛則寒,而寒
邪襲人又每致陽虛。因此可以說寒痹的發(fā)生與陽氣(衛(wèi)陽、腎陽)的
盛衰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其根本在于腎陽不足。若衛(wèi)陽不足,或家體
陽虛,別易感寒邪發(fā)為寒痹,治宜溫陽,方用鳥頭湯,或麻黃附子細
辛場,配以補骨脂、巴哉天、狗脊等。庶黃宣肺祛邪,附子溫陽散寒
止痛,細辛辛散走竄通達內外,外加溫腎之品則陽盛而寒自退。然
鳳寒濕邪為病,郁久亦可化熱而為熱痹。此外,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初
期,或急性發(fā)作期也可表現(xiàn)為熱痹之證,如手足小關節(jié)紅腫脹痛,局
部灼熱,汗出,口渴,高熱,或伴有全身低熱不適等癥,治療宜宣痹
清熱.方用白虎加桂枝湯、白虎加蒼術湯。但必須看到,熱勝則津
傷,且久痹熱證臨床上常兼有陰虛之表現(xiàn)。謝老治療熱痹尤重護
陰,在清熱的同時常加養(yǎng)陰之品如生地、白芍、玄參、白藏等,使清
熱不傷陰,滋陰可退熱,相得益彰。
(3)寒熱錯雜宜通,氣血虧虛從補謝老認為,寒熱痹當寒溫并
用,富通于中,選方多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并加用桑枝、路路通、
絲瓜絡、雞血藤等,使經絡通、氣血調。在診治痹證過程中,謝老還
發(fā)現(xiàn),產后婦女在痹證發(fā)病中占有一定比例,因婦女產后氣血多虧,
易遭風寒濕邪侵襲。這種痹證往往虛實夾雜,治療當攻補兼施,扶
正祛邪,常用玉屏風散加養(yǎng)血藥,或八珍湯加祛風勝濕之品。
(4)久病蟲類搜剔,頑痹遵守溫腎關節(jié)疼痛為痹證之主癥,痹
證日久而致痰渡互阻,血絡不通,關節(jié)疼痛固定,活動受限甚或變
形。泛泛活血之藥收效甚微,非搜風透脈之蟲類不可.如全蝎、娛
皿、僵蠶、地龍、炮山甲、蜂房等,也常使用蛇類藥如烏柏蛇、白花蛇、
藤蛇等。此類藥物多有毒性,不宜多用和久用,同時應配伍培補肝
腎之品。因肝主筋,腎主骨,久痹累及骨價,腫痛變形,屈抑不利而
成頑痹、疙痹之證。因此,謝老治療痹證尤其是頑痹、記痹時特別重
視肝腎,強調溫補腎陽,強筋壯骨,則往往使癥狀易于緩解,常用藥
物有熟地、補骨脂、牛膝、Jl臨、杜仲i狗脊、仙靈脾、巴朗天等。臨
床上謝老對痹證有一些獨具匠心的用藥經驗,如手痛、手腫用生意
放仁45g,青風藤2085腳跟腫痛用熟地20g;小腿痛、足臘轉筋用白
芍209,木瓜10g等。
5.周僻碩診治經驗
(1)寒熱既應分治,也須相機合伍風寒濕痹,寒濕傷表,用庶
黃加術湯;寒濕偏盛可選烏頭湯;三氣雜感可選慧茁仁湯作為基本
方,量其伯盛配藥;內寒明顯者,可取麻黃附子紉辛湯加味.溫經敬
寒;若寒濕傷陽,陽虛明盛可予陽和湯助陽消明。
風濕熱痹,急性期身熱明顯而有表邪者,多選石膏配劑,風熱偏
盛,用白虎加掛枝湯;風熱與濕相搏,用越嬸加術湯;濕熱痹阻用加
減木防己湯;濕熱在下者可取四妙九。濕熱痰癌互結者,用上中下
通用痛風方。若風熱火化,濕熱釀毒,則合犀角(清熱)地黃湯.加
漏蘆、土獲薈、忍冬藤、地龍、蒼耳子、海桐皮。邪熱傷陰另用秦苑、
功勞葉、白花、生地、石斜、知母、赤芍、白芍等養(yǎng)陰而清絡熱。
至于寒熱錯雜者,又當溫清并用,寒初化熱,應溫中有清,用桂
枝芍藥知母湯;寒濕已趨熱化,可予白虎加蒼術湯,或選用熱證鍺
方。由于風濕痹每見熱與風邪相撈,或濕遏熱郁,故總當配伍辛通
之品以助疏散宣化,分消三氣,不得誤認為必具寒熱錯雜之證,方能
配合辛散宜通,如石膏之分別與桂枝、麻黃、蒼術配伍,即寓此意。
(2)頑痹化痰祛撓,當用蟲類搜剔 頑痹雖屆久病,但未必皆
虛,反因三氣與痰姬相搏結為患,外內合邪,愈益深伏骨銷,纏綿難
愈。痰瞻痹阻者,當審兩者的偏盛配藥。痰盛則肢節(jié)腫脹僵硬,重
滯麻木;痰甚則骨節(jié)疼痛,強直畸形。祛癌活血可取桃紅飲加炮山
甲、地整蟲、姜黃、乳香、沒藥;化痰通絡用青州白九子,風痰加倡蠶,
寒痰加白芥子,熱痰改天南星為膽南星。如關節(jié)漫腫而有積液可加
用小量控涎丹祛痰消腫。痰兢固結,深伏血絡,非借蟲類藥不足以走竄人絡,搜剔逐邪。
前人所謂:“風邪深入骨銷,如油人面,非用蟲蟻控剔不能為功”,即
是此意。但蟲類藥功用同中有異。活血行龐用炮山甲、地整蟲,其
中炮山甲“走竄之性無所不至”,尤善療痹;搜風剔絡用全蝸、娛蚜,
其中娛蟻對倡攣腫痛又勝一籌;祛風除濕用烏梢蛇、白花蛇,烏捎蛇
效雖賂遜,而性平無毒;此外僵蠶之祛風痰,地龍之清絡熱,露蟬房
之祛風毒,單味螞蟻之溫壯強補,均各有所長,應予辨證選擇應用。
臨證應用蟲類藥必須謹慎掌握,密切觀察,切忌孟浪,以知為度,中
病即止。因蟲類藥畢竟大都有毒或小毒,有破氣耗血傷陰之媒,故
量不宜重,一船不宜過于持續(xù)久服,可間歇給藥.或數(shù)藥交替選用,
體虛者應與扶正藥配合使用。亦有體虛患者或產后得病用之而痛
反劇者。
(3)久痹治本顧標,益腎補氣養(yǎng)血 這痹日久,反復消長,多見
骨質硫松及破壞,活動功能障礙,腰脊僵痛,關節(jié)強直變形.筋萎骨
弱皮用,腔控船軟而膝部腫大,舌淡,脈細。治當培補肝腎,強壯筋
骨。肝腎同源,補腎即可養(yǎng)肝,故扶正埔痹尤重益腎。益腎當以溫
養(yǎng)精氣,平補陰陽,強壯腎督為基礎,忌燥熱及滋潤。獨活寄生湯、
三痹湯均為扶正兼以祛邪之方。若陰虛濕熱,腰酸區(qū)瘦足弱,筋骨
萎軟,又可參照虎潛丸意。
若氣血虛痹,關節(jié)疼痛時輕時重,勞倦活動后為甚,神疲乏力,
腰膝酸軟,肌膚麻木,肌肉萎縮,舌淡紅,脈細。當益氣固表,養(yǎng)血
祛風。肌膚麻木不仁.用黃花桂枝五物湯;氣血虛、血脈滯而風濕不
盡,用圖痹湯。藥如當歸、白芍、熟地、黃蕪、白術、甘草等。由于氣
血因邪、因虛管可致痹,故當同時佐以行氣和血之品,如紅花、川芍、
姜黃、雞血藤、天仙藤之類。此即汽血流暢,痹痛自己“之意。
(4)注意病位、病證特點及辨病用藥,謹慎掌握應用劇毒藥物
痹證病在肢體關節(jié)而部位不一,故應注意病住所在選藥。如痛在上
肢項背用羌活、防風、葛根、片姜黃、桂枝;痛在下膠腰背用獨活、防
已、木瓜、蠶砂、川續(xù)斷、牛膝;痛及全身關節(jié)筋脈用松節(jié)、千年健、
伸筋草、成靈仙、路路通。同時還應選用相應的藤類藥通絡引經,以
增藥效。如祛風通絡用青風藤、海風藤、絡石藤、絲瓜絡;消熱通絡
用忍冬藤、桑技;補虛和血通絡用石棉藤、雞血藤、天仙藤等。針對
病機病證特點,組合配藥,亦有助于療效的提高,如地黃、仙靈脾陰
陽相濟益腎而團痹;石搞藤、鹿銜草補虛而祛鳳濕;功勞葉、白花治
陰虛絡熱:鬼箭羽、凌霄花化瘟通路;蒼耳子、蔓荊子祛風除濕;松
節(jié)、天仙藤祛濕消腫;透骨草、威靈仙通利關節(jié);涓蘆、土獲蒼沼解
濕毒等。
川烏、草烏為治寒痹之要藥,但大辛大熱有毒,一般均應制用,
若癥狀仍難改善,可改用勿U烏、生草烏,宜由小量開始遞增,先各
用1.58,如無反應可漸增至各3—5g,煎煮時間應長,1—1.5小時,司
與甘草同煎,以緩解毒性。若藥后出現(xiàn)唇舌發(fā)麻、頭暈、心悸、脈遲
有歇止者.皆為毒性反應,即應停藥。番木鱉苦寒有毒,善通經絡,
消腫散結止痛,治痹有專功,多為炮制后入丸散中用,單用散劑日
o.3go雷公藤有大毒,為治尼痹專藥,可從小量開始.從5g遞增至
158t去皮先煎1小時減毒,再兌入全方中復煎為好,持續(xù)服用過久,
對肝腎功能及造血系統(tǒng)有損害.婦女可致閉經,故以間歇應用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