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川煎
(滋柔潤利法)
明·張介賓《景岳全書》
淡蓯蓉四錢 淮牛膝二錢 綠升麻五分,蜜炙 油當歸三錢 福澤瀉一錢五分 枳殼七分,蜜炙
水一鐘半,煎七分,食前服。
【主治】凡病涉虛損,而大便秘結不通,則硝、黃攻擊等劑,必不可用,若勢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
【方論選萃】
明·張景岳:濟川煎,凡病涉虛損而大便閉結不通,則硝、黃攻擊等劑必不可用,苦勢有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此用通于補之劑也
(《景岳全書》)。
清·王旭高:濟川煎、玉女煎二方,一寓通于補,一寓補于清,皆景岳超出之方也。通靈治變,足可為法(《王旭高醫書六種·退思
集類方歌注》)。
清·何秀山:大便秘一證,有熱結,有氣滯,有液枯。熱結則諸承氣為正治,因已。氣滯必求其所以滯之者,而為之去其滯,如食滯
則枳實導滯;痰滯則加味涼膈;瘀滯則桃仁承氣;飲滯則蠲飲萬靈;寒滯則厚樸七物;熱滯則六磨飲子,皆足奏功。液枯多兼熱結,則養
榮承氣為正治;若液枯而兼氣滯,輕則五仁橘皮,重則張氏濟川。夫濟川煎注重肝腎,以腎主二便,故君以蓯蓉、牛膝,滋腎陰以通便也
。肝主流泄,故臣以當歸、枳殼,一則辛潤肝陰,一則苦泄肝氣。妙在升麻升清氣以輸脾,澤瀉降濁氣以輸膀胱,佐蓉、膝以成潤利之功
(《重訂通俗傷寒論》)。
【按語】
藥有四氣五味,升降浮沉開闔之性,故為醫者,須熟知其理而順其性,俾與病機絲絲入扣也。景岳此方,選藥至為精當。蓯蓉配牛膝
,蓯蓉味甘氣微溫,養五臟益精氣,補腎強陰而性柔潤,牛膝味甘性微寒,滋腎養肝,強筋壯骨而性主下泄。二者相輔相成,以圖根本;
當歸配枳殼,一辛潤以補肝體,一辛散以泄肝用;升麻配澤瀉,一升清氣以輸脾土,一降濁陰而泄火府。其構思之巧,配伍之精,堪為后
學取法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