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桂各半湯
(解表透熱法)
漢·張仲景《傷寒論》
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 麻黃一兩,去節(jié) 芍藥一兩 杏仁二十四枚,去皮尖 甘草一兩,炙 生姜一兩,切 大棗四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
【主治】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fā)。
【方論選萃】
清·陳修園:《內(nèi)臺》載此方即桂枝湯原方分兩,加麻黃三兩、杏仁七十個,白水煮服,取微汗。許宏《方議》云:桂枝湯治表虛,
麻黃湯治表實(shí),二者均曰解表,霄壤之異也。今此二方合而用之,乃解其表不虛不實(shí)者也(《長沙方歌括》)。
清·王晉三:桂枝、麻黃互復(fù),注解者皆為兩解法,是以淺陋之見測仲圣之深心,良可慨也。曷不觀其法,先煮麻黃,后內(nèi)諸藥,顯
然麻黃為主,而以桂枝、芍藥為監(jiān)制也。蓋太陽邪未解,又因陰陽俱虛,汗吐下皆禁,不能勝麻黃之銳,故監(jiān)以桂枝、約以白芍,而又銖
兩各減其半,以為小制,服后得小汗而已,庶無大汗亡陽之過爾(《絳雪園古方選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