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首先祝大家春節快樂!原本希望調課的,這幾天我生病了,急性咽喉炎,來勢很猛。大年三十早上,突發咽喉疼痛,繼而吞咽困難,服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疼痛不減,除夕幾乎一夜未眠,還發熱;年初一更是疼痛嚴重,下午體溫又升,用麻黃湯合瀉心湯顆粒,微汗出,得稀便幾次,小便清長,初二凌晨雖然無熱,但聲音嘶啞,伴有大量痰涎分泌,舌苔白膩,我一面通知魏輝院長,希望做好調課準備,一面開始服用附子理中丸,這是河南宛西制藥的產品,從初三開始好轉,初四就停藥了。今天總算能上課了,很高興!但可能聲音不大,最后可能還會嘶啞,請諒解!
今天給大家講講大柴胡湯,主要是講大柴胡湯的方證以及現代應用。
大柴胡湯是張古方,首見于東漢醫家張仲景所撰寫的《傷寒雜病論》。雖然此書距今已經1800多年,但大柴胡湯的歷史可能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因為張仲景當時所記錄的方,大多就是他當時認為的古方,古代相傳的經驗方,也就是經方。和許多經方一樣,大柴胡湯經過了無數次的人體試驗,這個配伍,這個方證,被逐漸地固化下來,被后人所認可,并成為中醫臨床的規范。
先說說大柴胡湯的配方,比起當下一些中醫開的方,大柴胡湯算是個小方了,共八味藥。柴胡半斤、黃芩三兩、半夏半升、枳實四枚、芍藥三兩、大黃二兩,生姜五兩、大棗十二枚,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這里有幾點說明一下: 柴胡半斤,就是八兩,如果按一兩等于3克折算,應該24克,如果一兩等于5克折算,也應該40克,顯然,用柴胡5克10克的,可能算不上大柴胡湯; 半夏半升:經推測,半夏一升為五兩,半升為二兩半,可折算為12.5克,我多用10-15克。 枳實四枚:漢代沒有枳殼枳實之分,后來將小嫩的果實為枳實,大的為枳殼。這個說法,在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中已經提及。根據實測,一枚枳實重約3克,一枚枳殼重量約為枳實的3-5倍,甚至更多,所以,原方用4枚枳實,可能重量當在40克以上,甚至到80克。提示我們現在用量比較保守,可以摸索大劑量枳實枳殼應用的經驗。 再來說說方證。張仲景是如何用大柴胡湯的?張仲景的經驗最為重要,是經典方證。 大柴胡湯原來是用來治療發熱性疾病的。從《傷寒論》原文看,“傷寒十余日,熱結在里,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136)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165) 大柴胡湯治療的大多是高熱持續反復、汗出不解,并伴有腹脹、嘔吐、便秘或腹瀉等消化道癥狀的發熱性疾病患者。從《名醫類案》《續名醫類案》中大柴胡湯案例來看,傷寒病最多,也就是發熱性疾病。其實,以藥測證,大柴胡湯原方柴胡用至半斤,這就提示可用于退熱。 大柴胡湯原來也用于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如《傷寒論》103條:“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103) 可能是一個突發嘔吐不止、上腹部疼痛,病人痛苦不堪的患者,張仲景用大柴胡湯,得暢便后癥狀緩解。《金匱要略》大柴胡湯條文就是治療宿食病的,就是傷食。原文為:“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 推測這是一個暴飲暴食后突發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的急腹癥的患者,張仲景通過腹診認定此為大柴胡湯證。 那么,張仲景是如何規定大柴胡湯方證的呢?從經典原文看,有如下幾個關鍵詞需要重視。 第一個關鍵詞是“按之心下滿痛”。心下,為劍突下三角區,從劍突至兩肋弓下,即整個上腹部。 這是大柴胡湯方證的主治部位。雖然是腹痛,但大柴胡湯證的腹部癥狀與大承氣湯、桃核承氣湯等腹部癥狀是不同的。大柴胡湯證是上腹部滿痛,大承氣湯證是臍周極其脹滿有力,桃核承氣湯證是下腹部壓痛。 第二個關鍵詞是“嘔吐”。嘔吐而下利者,或嘔不止,心下急者。兩處原文提到嘔吐。而且從原方生姜的用量看,方證中比定有嘔吐,而且嘔吐比較劇烈,或伴有腹瀉等。為什么?生姜是止嘔的關鍵藥物,小柴胡湯證的嘔吐程度輕,是心煩喜嘔、干嘔,所以生姜三兩;大柴胡湯證的嘔吐劇烈,是“嘔不止”,所以生姜五兩。嘔吐不是一個癥狀,而是一種狀態,提示胃氣上逆,所以可以看做是嘔吐綜合癥,其臨床表現包括噯氣、反酸、腹脹、進食后癥狀加重、流口水、夜半口干苦、晨起咽喉有黃粘痰、口臭等。 第三個關鍵詞是“郁郁微煩”。這是大柴胡湯方證的精神心理癥狀。表現為抑郁、焦慮、失眠等,臨床發現,服用大柴胡湯后,患者感到情緒趨于穩定。另外,頭痛、眩暈、麻木、震顫、昏迷、半身不遂等神經系統癥狀也常見,可以看做是郁郁微煩的延伸。 第四個關鍵詞是“往來寒熱”。原文“往來寒熱”、“發熱汗出不解”的表述,提示大柴胡湯主治發熱性疾病。 “往來寒熱”指患者發冷發熱持續反復較長的時間。也包括對外界壞境的過敏狀態以及那些休作有時的疾病。“發熱汗出不解”,指內有積熱。 以上四個關鍵詞,可以說是大柴胡湯方證的經典表述。可稱之為大柴胡湯四大證。這四大證,是用方的證據,是醫生下藥的時機,不能簡單理解為是四個癥狀。這四大證中,有的是某類疾病的發病特征,有的則是表現某種體質狀態。這是古代醫家應用大柴胡湯的經驗總結,是高度凝練的應用口訣。 《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不可能窮盡經方的應用,經典則是采用舉例的方法,告訴我們如何用好經方,在掌握方證后,可以在臨床擴大經方的使用范圍。下面,說說大柴胡湯的現代應用。 ——發熱性疾病。感冒發熱、膽道感染發熱、肺部感染發熱、乳腺炎發熱、不明原因發熱等,均有應用大柴胡湯的機會,但必須抓住方證,如惡寒發熱或汗出熱不解,腹脹、大便不通、舌苔厚者。特別是需要按壓上腹部有壓痛者,效果最好,往往大便一通,汗出而熱退。大柴胡湯用于發熱,柴胡須重用,我的經驗,是40克以上。 2012年10月12日,我妻子頭額脹痛嚴重,無法低頭,伴有惡寒無汗,鼻塞咽痛、渾身酸痛,是感冒誘發鼻竇炎。此方一劑得暢便,周身即覺松快,后流濁涕,續服原方3劑,即愈。所以,大家不要以為小柴胡湯能退燒,大柴胡湯退燒有時更快。現代經方家胡希恕擅用大柴胡湯退熱,他的經驗是加生石膏,指證是舌苔黃,大便干。 ——胰膽疾病。如胰腺炎、膽囊炎膽石癥、包括這些部位的腫瘤等,如果出現按之心下滿痛者,出現腹脹嘔吐者,都可以用本方。文革期間有首復方大柴胡湯,非常有名,是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癥的成果之一,其組成為大柴胡湯,去半夏、生姜大棗,加川楝子、延胡索、木香、生甘草、蒲公英而成。用于治療胰腺炎膽囊炎以及胃潰瘍穿孔后腹腔感染,其實大柴胡湯不必加減,原方就有效果。但那個時代,拒絕古方或對古方加減就是“革新”。 大柴胡湯用于治療胰腺炎,無論急性慢性都有效,可以說是胰腺炎的專方。我的臨床治療的大多是慢性胰腺炎或急性胰腺炎緩解后的患者,依然腹脹,不敢多吃,舌苔厚,有的人因為不敢吃,不能吃,人瘦了,臉黃了,但病在,體也不虛,不能用滋補劑,必須用大柴胡湯通下,保持大便暢通最重要,否則,大便一秘,上腹部就脹滿。對于這些患者,長期服用大柴胡湯也無妨。不過不是每天服用,而是相隔兩三天服一劑,或略有不適就可以服用兩三劑。 大柴胡湯對膽結石膽囊炎也有效。膽絞痛,舌苔干燥,大便干結,可以加芒硝沖服。黃疸,可以合茵陳蒿湯。我目前臨床上的調理病很多,很雜,但遇到膽囊病史的患者,雖然是以非膽囊病來診的,也要高度警惕有無大柴胡湯證的可能。我通常要按其腹部,問其飲食大便,看其舌苔,如容易腹痛腹脹,按壓上腹部充實或有疼痛,舌苔厚,大便秘結的患者,就可以考慮用大柴胡湯。因為大柴胡湯證不僅僅的某種疾病,也是一種體質狀態。膽囊雖然切除,但這種體質狀態依然存在。 ——反流性胃病。如膽汁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這個病現在愈來愈多,可能與飲食結構不合理、與工作緊張、生活節奏加快、精神壓力過大有關。臨床多表現為上腹部飽脹感、燒心、惡心嘔吐、反酸、食欲不振等,大柴胡湯能抑制這種反流狀態,可以說,大柴胡湯就是一種天然的胃腸動力劑。臨床發現,這種情況在老年人群眾更多見,經常主訴食欲不振,不要以為老人脾胃虛弱,用健脾藥未必有效,其實老人更容易傷食,他不想吃飯,還通常便秘、舌苔厚膩,口氣重。清代名醫徐靈胎《洄溪醫案》中曾講述一個有趣的案例。 淮安大商人楊秀倫,年七十四,外感停食。醫者都以年高需補,每天喝人參湯,遂致聞飯氣則嘔,見人吃飯食就罵:此等臭物,你們如何吃得下?這樣不能吃也不能睡近個吧月。后請徐靈胎從出診,徐靈胎說必須服生大黃!藥煎成,徐靈胎親自看病人服下,止服其半,是夜即氣平得寢,并不瀉。明日全服一劑,下宿垢少許,身體就舒服許多。吃早餐時,老人撮數粒米飯嚼之,居然說:奇怪!這米飯何以不臭?從此飲食漸進,精神復舊。 徐靈胎當年用的哪首方?醫案沒有說,但大柴胡湯里面就有大黃,就是古代治療宿食,也就是傷食的名方。大柴胡湯在老年病人中用的機會很多。許多人服用大柴胡湯后,食欲來了,精神好了,很神奇。年前還遇到一位熟人的老母,84歲,因為間質性肺炎住院后,依然咳嗽氣喘,更痛苦的毫無食欲,后推著輪椅來求方,初看人挺富態,一按壓上腹部,眉頭緊皺,直呼不舒服,舌暗苔厚,我用大柴胡湯桂枝茯苓丸的合方,再加全瓜蔞30克,5天后她的女兒短信我,說這幾天老母已經有饑餓感,咳喘也好多了,囑春節前多配原方15劑在家調養。 ——支氣管哮喘。大柴胡湯不僅用于消化道疾病,對呼吸道病也有神奇效果,特別是支氣管哮喘。應用指證有:1)體格健壯; 2)進食后腹脹或加重氣喘; 3)上腹部按壓硬滿疼痛; 4)夜間發生者居多。這四點中,三點與上消化道反流相關。夜間或凌晨發作和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一,而半數以上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存在夜間反流現象。因為熟睡時胃排空延遲,胃內張力增加,從而誘發反流發生,同時,支氣管氣道反應性也開始增高。反流物及胃酸先刺激食管,繼而通過神經反射影響氣管,有時胃食管反流食物及液體吸入支氣管內,從而導致氣道反應性增高,支氣管平滑肌強烈收縮。所以,要治療這種支氣管哮喘,僅僅著眼支氣管痙攣是遠遠不夠的,哮喘,其實是一種狀態,一種氣滯的狀態,反流的狀態。從平時的情況看,支氣管哮喘的很多人就容易氣滯,比如心情起伏比較大,有抑郁傾向;比如容易腹脹,進食過多容易誘發氣喘;比如這些人一旦便秘,也容易引發或加重哮喘。還有,許多人上腹部都是飽滿,不能按壓的。我的妻子就是這種病,平時就容易腹脹,容易大便不通,按壓腹部抵抗感明顯,重壓就痛。原先服用過麻黃,心慌暈厥;用桂枝湯加半夏厚樸湯,小效;后改用大柴胡湯,就控制了,10年了,病情穩定。這個方法是學胡希恕先生的經驗,后來發現,大塚敬節也有類似經驗。大柴胡湯治療哮喘,常用下面的合方法:哮喘持續,舌暗唇紫,合桂枝茯苓丸,這對減輕肺動脈高壓狀態,對改善肺部循環有利,胡希恕先生常用此種配伍;噯氣腹脹、惡心嘔吐,合半夏厚樸湯,大塚敬節先生擅用如此合方;吐黃痰者,合小陷胸湯;痰不易吐,加桔梗。 ——高血壓、高血脂。與其說大柴胡湯降壓,到不如說是調整體質狀態。這個經驗是跟日本人學的,八十年代看大塚敬節的書,用大柴胡湯治療高血壓,弄不懂,后來去日本,在京都細野診療所看坂口弘先生、中田敬吾先生也這么用,但要看人,人要壯實,是那種肌肉型,胸脅苦滿,大柴胡湯就上了。特別是伴有膽囊炎、消化不良、高脂血癥、肥胖的中老年人,最為有用。這個思路,和國內常用的平肝熄風、補益肝腎、活血化瘀等全然不同。我現在也經常使用。原方之外,常與三黃瀉心湯合用,適合于面紅有光、脈滑有力者。 大柴胡湯還有降脂抗凝的功效。高脂血癥、高粘血癥也常用。這些患者大多是中老年,體型肥胖壯實,上腹部膨隆,面紅油亮或面暗油膩,身體困重乏力,口臭便秘等。可堅持服用一兩個月,不必每天早晚服,可入睡前服一次,保持大便每天3次以內,許多患者反饋,用大柴胡湯后,身體變輕了!也就是疲勞感減輕,頭不昏重了。治療高脂血癥、高粘血癥,大柴胡湯常加桂枝茯苓丸,特別是面暗紅、舌質紫,血脂高、血糖高的中老年人。 大柴胡湯還能減肥,如單純性肥胖。適用者以體型肥胖、上腹部充實飽滿、按壓有力為特征。能消肚腩。以大便日2次以上為度。
從以上的介紹看,大柴胡湯對目前的代謝病、生活方式病、老年病是很有前途的一張方,古方今用,大柴胡湯調理的功能值得很好開發。
——皮炎濕疹。大柴胡湯也能用于皮膚病,如蕁麻疹、神經性皮炎、濕疹、帶狀皰疹、痤瘡、日光性皮炎等,見腹脹、便秘以及情緒低落者。通常合半夏厚樸湯,加荊芥、防風。
——抑郁癥。郁郁微煩,是大柴胡湯方證之一。提示可以抗抑郁和抗焦慮的功效。日本漢醫用來治療陽痿,如著名醫學文獻學家森立之(1807-1885)就有如此經驗,他說壯年患陽痿,用大柴胡湯其效如神。后用于少壯陽痿,心腹弦急之證,極效。大塚敬節先生也有類似經驗,但是他強調大柴胡湯不是陽痿的特效藥,不可濫用。那么,何種人的性功能不良適用大柴胡湯呢?森立之的經驗是要有“心腹弦急”的表現,其實就是“胸脅苦滿”的另一種表述。客觀的胸脅苦滿,是按壓上腹部、兩肋下的緊張感、抵抗感,包括按之心下滿痛在內;主觀的胸脅苦滿,就是一種胸中的苦悶感,就是一種抑郁狀態。所以,大柴胡湯也能治療抑郁癥。病人反饋,服用大柴胡湯后,睡眠改善,心情舒暢,不那么糾結了,不那么郁悶了,不心煩意亂了。
——乳房病。乳房處在胸部,其腫脹疼痛,可以看做的“胸脅苦滿”的一種表現,可以考慮使用柴胡劑。大柴胡湯也常用于乳房病。產后乳汁淤積,腹脹便秘,大便干結,加瓜蔞30克。乳腺增生,特別是那些體格健壯、面色紅潤,上半身特別豐滿的女性,經前乳房脹痛,體重持續上升,而且食欲旺盛、煩熱者,用本方最好。
好,打住,不能再列舉了,大柴胡湯臨床應用的范圍太廣了,也就是說,大柴胡湯治療的疾病太多了,但這不是說,大柴胡湯可以任意應用,在經方的使用規律中,越是主治疾病譜廣的方,對適宜人群,也就是經方體質的要求越高,尤其是在慢性病、調理病中用大柴胡湯,更應強調大柴胡湯體質的識別。因為,許多經方都是多靶點用藥的,其藥理作用極為復雜,就說大柴胡湯吧,其藥理作用發現有利膽、保肝、胰腺保護、抗潰瘍、保護胃腸粘膜及調節小腸運動紊亂、通便、降脂、抗凝、抗動脈粥樣硬化、擴張血管、免疫調節、抗炎、抗過敏、抗內毒素、退熱、抑菌等多種作用。如果從體質的層次去解釋,那就比較簡單,這是一種實性體質,是一種體內的食物、代謝產物容易停滯,氣血容易紊亂,內有郁結之熱的實性體質。大柴胡湯其實是一首調體方。 下面,就需要對大柴胡湯體質的特征進行描述了! 第一,看看體型體貌:體格壯實,面寬,肩寬,頸部粗短,胸寬厚實,肋夾角呈鈍角,上腹部飽滿。中老年多見。 第二、判斷精神心理:面部肌肉僵硬,表情嚴肅。容易抑郁、焦慮,容易煩躁發怒。常有頭痛、眩暈、睡眠障礙等癥狀。 第三、進行腹診并詢問飲食狀況:上腹部充實飽滿或有壓痛,舌苔厚,多有食欲不振、噯氣、惡心或嘔吐、反酸燒心、口苦、口臭、便秘等,特別容易腹脹腹痛、進食后更甚。 第四,詢問既往史:易患胰膽胃病,如膽囊炎、膽石癥、胰腺炎、反流性胃病、高血壓、高脂血癥、肥胖,以及支氣管哮喘、乳腺小葉增生等。 當這樣的患者出現在您面前的時候,那怕只是有以上四點中的一二點,就要注意了,這個患者可能是大柴胡湯人,可以服用大柴胡湯。如果他患有的疾病,是我前面所說的那些疾病,是胰膽病,反流性胃病,是支氣管哮喘、是高血壓高脂血癥,是抑郁癥,等等,那使用大柴胡湯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了!這就是我在摸索的經方應用模式,即方—病—人模式。這是一種思維模式,比較簡單。也就是說,我看病,臨床上只尋求三個點及其關系,這三個點,就是方、病、人。方,是經方,配伍用量相對固定的藥物組合,是規范的方;病,是現代醫學明確的診斷,也包括傳統醫學固有的病名,是客觀存在的痛苦;人,是在你面前那個活生生的人,是有心理特征社會屬性的高級生物。在看病時,我常常在思考這些問題:這個方,能治這些病嗎?適用于這個人嗎?這個人,該用什么方?用這個方安全嗎?這個病,該用什么方?用這個方有效嗎?就是這個三角思維。 需要和大家說明,現在,我們對許多經方的主治疾病譜和適用人群還描繪得很不清楚,前面,我對大柴胡湯主治疾病譜以及適用人群的描述,也是非常粗糙的,還需要不斷完善。 那么, 如何解釋大柴胡湯的功效?用目前常規的TCM行話來說,大柴胡湯是清熱瀉下和解劑。大柴胡湯清熱,清的不是濕熱,不要理解為消炎藥,大柴胡湯清的是里熱,是一種郁結在里的熱,用張仲景的話是“熱結在里”,有些老中醫解釋為“郁熱”,這就是為什么發熱性病人,大便一通,汗出熱退,就是郁熱散了,可以說,大柴胡湯的清熱,不是清,而是解,而是散;大柴胡湯瀉下,瀉的不是腸腑燥屎,瀉的是心下的一團郁熱之氣。所以,郁熱是大柴胡湯證的基本病機,大柴胡湯的和解,就是解郁開結,讓內結的熱氣散去,讓表里之氣疏通。可能聽到這里,有些人可能會感到頭暈了,好,不再解釋了,相關的書籍非常多。大家可以自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