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耳聾妙方
1耳聾左慈丸
【來源】清·何廉臣《重訂廣溫熱論》
【歌訣】耳聾左慈熟地黃,山萸山藥粉丹皮,
澤瀉茯苓石菖蒲,再加磁石五味子。
【組成】熟地黃240克,山茱萸120克,山藥120克,丹皮90克,澤瀉90克,茯苓90克,磁石60克,石菖蒲45克,五味子15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日服2~3次,溫開水或淡鹽湯送服。也可改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各藥用量按常規劑量酌定。
【功效】滋陰補腎,潛陽聰耳。
【方解】本方由六味地黃丸加磁石、 石菖蒲、 五味子而成, 適用于腎陰虧損所致, 耳聾耳鳴之病癥。 故方用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以治其本; 合以磁石、 石菖蒲潛陽通竅以治其標; 五味子斂陰以補腎。 合而用之, 共奏滋陰補腎, 潛陽聰耳之功。
【主治】耳鳴、耳聾、虛煩不眠、頭暈目暗、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弱或細數等。可用于耳聾、耳鳴以及哮喘性支氣管炎、白內障、遺精等病癥。
【加減】若見陰血虛甚者,可加龜板、鱉甲;陰虛陽亢者,加龍骨、牡蠣;陰虛火旺者,加知母、黃柏等。
2耳聾丸
【來源】現代·葉顯純《常用中成藥》
【歌訣】耳聾丸內生地黃,膽草黃芩澤瀉襄,
當歸山梔和木通,菖蒲甘草羚角粉。
【組成】龍膽草30克,黃芩30克,生地黃30克,澤瀉30克,木通30克,山梔30克,當歸30克,菖蒲30克,甘草30克,羚羊角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清肝膽實熱。
【方解】方用龍膽草、羚羊角、梔子、黃芩清肝膽實火;合以澤瀉、木通清熱滲濕;當歸、菖蒲活血通竅聰耳;甘草解毒,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其奏清肝膽實熱,清熱滲濕通竅之功。
【主治】肝火上炎、耳聾耳鳴、耳內腫痛流膿、頭暈頭痛等癥。可用于耳聾耳鳴、中耳積液、血管神經性頭痛、癔病等病癥。
【加減】若見頭痛不舒,加蔓荊子、川芎;耳內流膿,加蒲公英、野菊花;大便秘結,加生大黃、玄明粉;癔病,加黃連、龍骨、牡蠣。
3通氣散
【來源】清·王清任《醫林改錯》
【歌訣】通氣散內用柴胡,再加香附與川芎,
藥僅三味力專宏,疏肝通竅效果佳。
【組成】柴胡30克,香附30克,川芎15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每服9克,開水送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也可改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
【功效】疏肝活血,開郁通竅。
【方解】方用柴胡、香附疏肝解郁;川芎活血通竅。合而用之,共奏疏肝活血,開郁通竅之功。藥簡力專,【功效】頗著。
【主治】耳聾突然發作、不聞雷聲、為時不久、或胸脅疼痛等。可用于神經性耳聾、藥源性耳聾、鏈霉素副反應(眩暈或聽力減退),以及慢性肝炎、肋軟骨炎、頭痛、三叉神經痛等病癥。
【加減】臨床應用,必要時,可隨癥加減。
4加味逍遙散
【來源】張夢儂《臨癥會要》
【歌訣】加味逍遙暴聾方,柴芎歸附白芍梔,
地骨丹皮龍膽草,磁石甘草石菖蒲。
【組成】柴胡10克,川芎5克,制香附10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地骨皮10克,梔仁10克,龍膽草(酒炒)10克,丹皮10克,甘草10克,石菖蒲10克,磁石粉(醋煅)25克。
【用法】水煎服。間日1劑,分3次服。
【功效】宣通升散,行氣解郁。
【方解】猝然耳聾,乃肝膽郁火勃發,阻塞清竅。故方用龍膽草、梔仁、丹皮、地骨皮以瀉肝膽三焦之火;柴胡、川芎以升散火郁;當歸、白芍以和血平肝;菖蒲、香附以通竅行氣;磁石滋腎鎮驚,通耳明目;甘草協和諸藥。諸方合用,共成緩肝瀉火之劑,使郁火得瀉,則肝膽條達,氣血暢行,則清竅通利。更加針灸以開泄疏導,則暴聾自平。
【主治】暴聾。
【加減】在服藥的同時,應配合針灸治療。頭部取穴:翳風、耳門、聽會、聽宮。下肢取穴:內庭(均雙側)。用半寸毫針,刺入三分,留針五分鐘,一日一次,輕證3次,重證7次。
【附記】屢用效佳,一般服3劑即效,6劑可愈。病愈后必須頭腦冷靜,避免氣惱,發免復發。
5加味血府逐瘀湯
【來源】李文亮《千家妙方·下》(蔡福養方)
【歌訣】加味血府逐瘀湯,歸芍枳殼生地黃,
桃紅芎桔絲瓜絡,柴膝菖蒲草路通。
【組成】生地9克,當歸9克,枳殼9克,赤芍9克,川芎9克,桔梗6克,柴胡6克,甘草6克,桃仁6克,紅花6克,懷牛膝20克,絲瓜絡20克,路路通10克,石菖蒲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活血化瘀,通絡開竅。
【方解】耳司聽覺,位于頭面兩側,是清陽之氣上通之處,屬清竅之一。其功能須依賴氣血陰陽調和而發生作用。《醫林繩墨》耳部中有“然陽主乎聲,陰主乎聽,如寂然而聽,聲必應之,此陰陽相合,氣之和也”。《靈樞·口問篇》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由于全身各大脈絡會聚于耳,使耳于臟腑相連接,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常循經反映于耳。此因外傷導致氣血凝滯,壅結耳竅,陰陽氣血失調,呈現耳聾等癥。故選用清代《醫林改錯》血府逐瘀湯加味治之。方用血府逐瘀湯活血化瘀,理氣止痛;加之絲瓜絡,路路通、石菖蒲以助通絡開竅,共【組成】調和陰陽氣血之劑,獲以良效。
【主治】神經性耳聾(外傷性)。
【附記】多年應用,效果甚佳。一般服藥20劑左右可愈。
6耳聾散
【來源】《治驗百病良方》
【歌訣】耳聾散內用柴胡,川芎天麻制香附,
再加防風和三七,理氣活血耳復聰。
【組成】柴胡50克,制香附50克,川芎25克,天麻15克,防風10克,三七2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貯瓶備用。用時,每次服8克,日服2次,開水送服。1周為1療程。
【功效】理氣活血,通竅復聰。
【方解】方用柴胡、香附疏肝理氣;川芎、三七活血化瘀;天麻、防風祛風通絡。合而用之,共奏理氣活血,通竅復聰之功。
【主治】外傷生耳聾。
【附記】用本方治療外傷性耳聾39例,經用藥3~5個療程后,其中,治愈者36例,有效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43%。
7益氣活血湯
【來源】《治驗百病良方》
【歌訣】益氣活血用參芪,桃紅丹參草葛根,
柴胡川芎蔓荊子,鉤藤棱芍雞血藤。
【組成】生黃芪25克,黨參25克,丹參25克,葛根25克,紅花12克,桃仁12克,川芎12克,柴胡12克,三棱12克,蔓荊子10克,赤芍10克,雞血藤10克,鉤藤10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20天為1療程。
【功效】益氣活血,祛風通竅。
【方解】方用黃芪、黨參益氣補虛;丹參、紅花、桃仁、川芎、三棱、赤芍、雞血藤活血化瘀;柴胡疏肝解郁;鉤藤、蔓荊子、葛根清肝祛風通竅。合而用之,共奏益氣活血,祛風通絡之功。
【主治】突發性耳聾。
【加減】若頭暈、頭脹和頭痛者,加生石決明、生地、野菊花、白芷各10克;若頭昏、體倦乏力、視物欠清者,加黃精、枸杞子、白術各10克。
【附記】用本方治療突發性耳聾18例,經用藥1~2個療程后,痊愈15例,有效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