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膠艾湯治療功血癥
胡某,女,32歲,已婚。1996年4月5日初診。
患者一年來經水不斷。每次月經來潮四、五天,量特多,夾有血塊,以后則淋漓不斷,拖至20余天,一月僅有幾天干凈。曾進行過兩次刮宮術,效果不佳,反而出血更嚴重。現在月經已來兩天,量多、色紅、有大的黯色瘀塊,腹痛,腰酸,頭暈,失眠,面色無華,食欲及大小便均可,舌淡,苔薄白,脈細滑。此屬崩漏,當止血消瘀,用膠艾四物湯加減,處方:
阿膠10g
4月10日二診:服完五劑后,血已漸止,腹痛、腰痛均減輕,但感到十分疲勞,食欲不佳,胃部飽脹,大便次數多,睡眠仍差。舌淡,脈細軟。當補氣養血,用歸脾湯加減,處方:
黃芪30g
4月20日三診:服上方精神好轉,食欲恢復,大便正常,仍睡眠欠佳,腰酸,略有白帶,舌淡紅,脈緩。處方:上方去焦三仙,加杜仲10g,續斷10g,菟絲子10g,再服七劑
4月28日四診:服上方感到舒適,精神臉色均如常人,離正常月經來潮已近,在上方的基礎上,續服七劑,處方:
黃芪30g
5月10日五診:5月3日月經來潮,基本準時,月經量仍較多,但五天即干凈,只有少量血塊。處方:
黃芪30g
研末為蜜丸,每服10g,早晚各一次,可服二個月。服完一劑藥丸后,再未復發。
按語:本方出自《金匱要略》,治療婦女漏下,小產后出血不止,懷孕后流血、腹中痛。方中的四物湯為補血的祖方,加阿膠則補血之力更增,加甘草和中,艾葉暖宮,確為治療屬于虛寒漏證和崩漏善后的良方。
我在臨床運用時,常遇到有些患者服此方感到不消化,矢氣多,甚至腹瀉的,加神曲10g同煎即可,另外,腰痛可加杜仲10g,續斷10g,桑寄生15g,氣虛乏力加黃芪15g,黨參10g,白術10g。
該患者病程已久,虛實夾雜,虛為血虛、陽虛,實為瘀血凝滯。故一診處方用膠艾湯、柏葉湯、四烏賊骨一盧茹丸合方。將補虛、溫寒、止血、消瘀融于一爐,不用炭類藥強力止血,恐血止后造成更多的瘀滯,選用艾葉、炮姜、柏葉、茜草、烏賊骨、花蕊石、琥珀,使溫中有守,止中有消,再用四物湯加阿膠補血,五劑藥后血漸止。血止后,重要的是固本,患者氣血兩虛之本相已露,故二診用歸脾湯加焦三仙,兩調心脾,兼以和胃。三診以原方加杜仲、續斷、菟絲子,三調心肝脾,等待月經來潮。四診潮期已近,須未雨綢繆,在原方補氣血的基礎上,加艾葉、炮姜、花蕊石、琥珀等溫化瘀血之品。治療一個月經周期,基本對路,故五診綜合前四次用方的思路,制成蜜丸,以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