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某女,61歲,退休工人。因心悸、胸悶、心跳緩慢、反復出現暈厥及四肢抽搐而于1979年11月21日就診。
就診前曾在某某醫院診治,檢查示心動過緩(心率33~38次/分),心律不齊;心電圖提示竇房Ⅱ度傳導阻滯,竇性停搏5~8次/分,具典型阿-斯綜合征表現;阿托品試驗觀察,竇性心律最快在90次/分以內,臨床診斷為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經用阿托品、異丙基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治療,心率未見增加,因患者拒絕安裝人工起搏器,而前來投中醫治療。
診見患者虛弱、不能坐起、頭昏、視物不清、胸悶、左胸鈍痛、四肢顫動、麻木、下肢浮腫、脈沉細遲伴結代促、脈率33次/分、舌胖淡紅、多津。
【辯證】屬心陽衰微、心氣不足之候。予附子炙甘草湯加減治療
【處方】制附子30克(先煎2~3小時)、桂枝15克、炙甘草30克、紅棗15枚、枸杞子12克、太子參30克、炙黃芪30克、丹參30克、沉香(后下)5克。
【用法】5劑。每天1劑,照前法服。
【療效】藥后自覺頭昏、胸悶、心悸明顯減輕,暈厥未作,全身情況明顯改善,生活可自理。心電圖復查提示竇性心動過緩(心率53次/分),竇性停搏2次/分,竇房Ⅰ度傳導阻滯。
繼服上方30劑后,頭昏、胸悶、心悸消失,肢麻、顫抖、浮腫均消退,可做一些家務勞動,出外散步500米不覺疲勞,脈率65次/分,脈弦緩,舌紅苔薄。心電圖復查為竇性心律,心率64次/分鐘,無停搏,竇房Ⅰ度傳導阻滯,阿托品試驗8分鐘,心率達94次/分。
囑原方隔日1劑煎服,連服3個月后,病情穩定停藥。追訪2年多未見復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