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某女,35歲, 大學老師。反復間斷行發(fā)熱一月余,在市一人民醫(yī)院診,血象無異常,小便有少量紅血球。西醫(yī)懷疑“泌感”。用抗生素治無效,轉中醫(yī)。入院后,陣發(fā)性高熱(39-40C)。頭痛,身痛,小便黃,大便硬,舌紅,苔薄黃,脈浮數。請劉老(劉士昌教授:廣州中醫(yī)藥大學溫病教研組)診:
【處方】 銀花9 菊花6 青蒿6(后下)薄菏6(后下)蒼耳子6 秦艽9 白蒺藜9 糯稻根須6 太子參9 柴胡9 黃芩9 甘草3。
【療效】服第一劑時,兩小時后,出汗,拉稀便,熱退。我印象極深。
【說明】我朋友也在溫病教研組,他經常和劉老在一起。他說劉老很喜歡用--青蒿,秦艽。 一般呼吸道感染用之常是便通熱退。他說劉老常有加減, 但上方是基本方。
【驗證】在中國時,我太太在一縣城醫(yī)院。 有一次我女兒(8歲)七日高熱不退。兒科醫(yī)生,二聯抗生素已用,無效。我趕回,知道是病毒感染,以上邊方為基礎去太子參, 加大青葉9。一劑,便通熱退。
按:本方作者現已移居美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