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下垂習慣稱為“脫肛”。
【病因病機】先天不足,腎氣虧損,脾胃氣虛,或久痢久瀉,咳嗽久延,便秘努責,而致下元虧虛,中氣下陷,升舉收縮無力而致脫肛。《臨證指南醫案·脫肛》日:“都因飲食重傷脾胃,氣下陷為脫肛。”
癥見自覺肛門閉合不嚴,且有下墜感,腹部脹滿不舒,大便時直腸常脫出外,須用手托扶揉送還納。
【辨證用藥】治以補中益氣,升陽舉陷。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處方:黃芪、甘草、人參、當歸、橘皮、升麻、柴胡、白術。
方中黃芪益氣;甘草、人參、當歸健脾益氣,共收補中益氣之功;當歸補血;橘皮理氣;升麻、柴胡、白術升提下陷清陽。諸藥合用,補氣健脾,升陽舉陷,使中氣充足,升舉有力,則下脫可復。
【典型醫案】李某,男,30歲。主訴:脫肛20多年。
自幼年始無明顯誘因出現腹部脹滿、下墜,便后直腸脫垂,每次需要他人用手托進,雖經治療而無效果。舌質淡紅,苔薄,脈沉細。診斷:直腸脫垂。辨證:肺與大腸相表里,脾者肺之母,土能生金,脾胃氣虛,肺氣先衰,故氣虛下陷則肛脫。治法:健胃溫脾,補中益氣,升提固脫。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處方:黃芪30克,白術l5克,陳皮l5克,升麻l5克,柴胡l5克,人參20克,當歸30克。7劑。水煎服。
另取烏龜脖(俗稱王八),用陰陽瓦焙干,為細末,用湯藥沖服。每個服2天。
【附方】
補中益氣湯見“發熱”。
蓖麻根直腸湯(貴州吳欽順《中國特色醫療新技術》) 組成:蓖麻根10克,豬直腸1條(洗凈),以新汲水500毫升煎成300毫升,早、晚2次溫服。稱其“有特效”,治63例,輕者l劑,嚴重者10~15劑即獲痊愈。主治:不論新病、久病脫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