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是痹塞不通。當人身體受到外邪侵襲之后,氣血受阻,流通不暢,出現肌肉、關節酸楚、麻木、疼痛等癥狀。痹病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詳細的論述?!端貑枴け哉摗啡眨骸八^痹者,各以其時重感于風寒濕之氣也。”
本病是由于風寒濕邪侵犯人體,流注經絡,致使陰陽失調,氣血不和而發病。
【病因病機】痹病是由于身體虛弱,正氣不足,衛外不固,復受外邪侵襲,入犯經絡,氣血瘀阻而成?!端貑枴け哉摗啡眨骸帮L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其寒氣勝者為痛痹,其濕氣勝者為著痹?!薄稘健氛f:“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span lang="EN-US">
如果素體陽盛,內有蘊熱,感以外邪,邪從熱化,驟然發病,而成熱痹。尤在涇說:“臟腑經絡,先有蓄熱,而復遇風寒濕氣客之,熱為寒郁,氣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熱,則君痹焓然而悶也”(《金匱翼》)?;蛘唢L寒濕痹經久不愈,邪滯經絡,蘊積化熱,亦成熱痹?!额愖C治裁》說:“初因風寒濕邪郁痹陰分,久則化熱攻痛?!?span lang="EN-US">
如果外邪在人體郁久,遷延不愈,可以累及臟腑,引起臟腑的病變。故《素問·痹論》日:“病久而不去者,內舍于其合也。”
臨床癥狀:①行痹。肢體關節疼痛,屈伸不便,游走不定,脈多浮。②痛痹。肢體關節疼痛較劇,屈伸不利,痛處固定,遇寒痛增,得熱則緩。③著痹。肢體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木,手足笨重,脈多濡緩。④熱痹。關節疼痛,不能活動,局部紅腫灼熱,脈多滑數。
【辨證用藥】本病病機是由外邪進犯人體經絡而發病,治療當以祛邪通絡為主。根據病邪及臨床證候,分別運用祛風、散寒、除濕、清熱等法。
1.行痹治以祛風通絡,散寒除濕。方用防風湯。
處方:防風、當歸、茯苓、秦艽、羌活、獨活、乳香、沒藥。
方中防風、秦艽、獨活、羌活、茯苓祛風散寒勝濕;當歸、乳香、沒藥養血和營,通絡止痛。
2.痛痹治以散寒通絡,祛風勝濕。方用烏頭湯。
處方:川烏、芍藥、黃芪、麻黃、乳香、沒藥。
方中川烏驅逐寒邪除濕;黃芪益氣實衛以制太過;芍藥開血痹以通脈;麻黃通陽開痹;乳香、沒藥通絡止痛。
3.著痹治以除濕通絡,散寒祛風。方用薏苡仁湯。
處方:薏苡仁、當歸、防風、川烏、蒼術、麻黃。
方中薏苡仁、蒼術利濕健脾;川烏、麻黃開痹逐寒;防風散風;當歸和血通絡止痛。
4.熱痹治以清熱通絡,散風祛濕。方用白虎加桂枝湯。
處方:生石膏、知母、桂枝、甘草、粳米、桑枝。
方中生石膏清熱生津;桂枝疏風散邪和營衛;知母、桑枝清熱通絡;甘草、粳米和藥調中。
【典型醫案】傅某,男,53歲。主訴兩胯部疼痛45天。
患者45天前始出現兩髖部疼痛,活動受限,臥床不能下地活動,在某醫院檢查診斷為風濕性關節炎,經對癥治療效果不顯,遂來就診。
癥見雙髖部疼痛,活動受限,活動時需要人攙扶,局部不紅腫。骨盆平片可見腰椎增生。血沉:第1小時27毫米。診斷寒痹證(風濕性關節炎)。
此乃寒濕侵犯經絡,留于關節,經絡阻滯,氣血不通所致。治以驅寒祛濕,通絡止痛。方用金匱烏頭湯加減。
處方:川烏15克(先煎),桂枝10克(后下),黃芪30克,當歸15克,茯苓30克,木瓜l5克,牛膝l5克,白芍l5克,薏苡仁20克,秦艽l5克,紅花l5克(后下)。水煎服。
上方加減共服用50天,癥狀消失。血沉:第1小時l0毫米。痊愈,已能參加勞動。隨訪2年,未復發。
【附方】
防風湯(《宣明論方》)組成:防風、當歸、赤茯苓、杏仁、黃芩、秦艽、葛根、麻黃、甘草。功用:祛風散寒,除濕止痛。主治:行痹。
烏頭湯(《金匱要略》) 見“歷節風”。
薏苡仁湯(《類證治裁》) 組成:薏苡仁、川芎、當歸、麻黃、桂枝、羌活、獨活、防風、川烏、蒼術、甘草、生姜。功用:健脾利濕,祛風散寒。主治:寒濕痹證。
白虎加桂枝湯(《金匱要略》) 組成: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桂枝。功用:清熱,通絡,和營衛。主治:溫瘧,風濕熱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