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鳴,專家方子
丹參15,黃芪30,當歸12,磁石50,五味子10,熟地15,枸杞子10,澤瀉10,茯苓10,狗脊15,地龍10,制何首烏20,川穹10,丹皮10,山藥12,山茱萸12.
醫生說,腎虛氣血虛,骨髓空。
中氣虛的癥狀主要有哪些?要怎么治療?
中氣,脾胃氣也,后天之本。中氣不足,說話無力,人體無源頭活水,則坐吃山空。
保中氣之法,重在茹素(就是吃素)、少食、不冷食。
有以大肉大魚為養身之用者,此不知“生處便是殺處”。消化大肉大魚,需要人體付出相當的努力。而且,小腸不清,吸收能力受損,真元不旺
記住一語:肉食多積尸毒。
少食,為養生長命之寶。此亦為現代科學實驗證明,不多說。
還有一句,就是飲水應多熱燙為上。晨起熱飲一杯白開水,一天胃氣得養。
胃氣不佳者,多飲姜湯。
胃腸最怕冷氣。夏天天熱,一杯冷啤酒入肚,百病因此而起。(冬天內熱外冷,腔子里火多點,偶爾用冷反而不要緊。)
多按摩雙膝,可以大補五臟;多按摩足三里。
中醫認為,身體太虛弱,尤其是中氣不足,脾腎虧虛,才會造成子宮下垂及胃下垂等毛病。當一個人站立的時候,所有的器官都會受地心引力影響而向下垂。如果這個人的內臟肌肉開始松弛,承托力不夠的話,像胃部、子宮等肌肉厚的器官,就會有下墜傾向。這種情形,中醫謂之“中氣不足”。
“中氣不足”的癥狀主要有:
①
②子宮下垂。肌肉和韌帶無力,導致子宮下墜,造成小腹等不舒服。
③呼吸不暢。肺部本身不會運動,呼吸的動作是靠胸肌及橫膈膜拉開肺部,然后才能順利吸氣、呼氣。氣虛之人連吸一口氣也仿佛要很用力,胸口部位有重物壓住一般。
④腰酸背痛是腎氣虛所致。所謂“腎虛膝先軟”、“腎主骨”,就是這個意思。此病以中醫治療為好。
中氣不足的調養宜忌是宜堅持運動:最理想的選擇是游泳,因它可運動全身肌肉,鍛煉肺部,加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能休息就休息,可以站的時候就省點氣力不走動,可以坐的時候就不站,可以躺下來的時候,就不要堅持坐著。讓元氣盡快恢復過來。忌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胃部負擔和加重肝臟排毒所消耗的能量。蔬菜類的白蘿卜、白菜、黃芽白、椰菜,以及水果類的西瓜、山竹等不要多吃,以免吃了,破氣。
氣虛,指的是中氣不足,力氣弱的人或兒童,由于生冷的食物,會減低腸胃蠕動、使肌肉無力,所以吃多了會因消化不良,而導致腹脹。因此腸胃功能不好的孩子,不宜吃生冷食物。像柑橘、柚子等水果,具有止咳、化痰、潤肺、助消化的作用,但多吃卻容易造成腸胃紊亂,因此,有胃病、胃寒的人最好少吃。
身邊提醒:因為虛寒體質的人氣虛脾虛,基礎代謝率低,體內產生的熱量少,四肢即便在夏天也是冷的,所以宜吃一些溫熱性的水果,如荔枝、桂圓、杏等,對身體來說這些溫熱的水果是補寒佳品,但不宜多吃。至于容易拉肚子的人,應把椰子汁拒之口外,因為椰子汁易導致腹瀉。
【宜 】
(1)飲食宜高蛋白質、高熱量、高糖,脂肪也不必過份限制。
(2)宜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食物加工宜精細,不要過粗糙。
(3)宜多食"血肉之品"及增加食欲、促進消化的食品,如家禽肉類、蛋、豬肉、豬肚、豬
【忌 】
(1)忌煙、酒。
(2)忌辛辣刺激食物。
(3)忌生冷寒涼、堅固、粘滯不易消化食物,易傷脾胃。
豌豆:中醫認為,豌豆性味甘平,有補中益氣、利小便的功效,是脫肛、慢性腹瀉、子宮脫垂等中氣不足癥狀的食療佳品。此外,豌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食用后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有潤膚的作用,皮膚干燥者應該多吃。但豌豆吃多了容易腹脹,消化不良者不宜大量食用。
豇豆:豇豆分為長豇豆和飯豇豆兩種。長豇豆即我們說的長豆角,常作為蔬菜食用;飯豇豆可以和大米一起煮粥或制作豆沙餡。中醫認為,豇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和胃、補腎止帶的功效,特別適合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食積、腹脹以及腎虛遺精、白帶增多者食用。
蕓豆:蕓豆又叫菜豆,味甘平、性溫,有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氣等功效。它不僅富含蛋白質及鈣、鐵等多種微量元素,還有高鉀、高鎂、低鈉的特點,特別適合心臟病患者和患有腎病、高血壓等需低鈉及低鉀飲食者食用。吃時注意必須煮熟、煮透,否則會引起中毒。
黑豆:中醫認為,黑豆味甘性平,有補腎強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別適合腎虛者食用。腎虛導致的腰痛、耳鳴者可取黑豆50克、狗肉500克一起煮爛,加入各種調味品食用。此外,黑豆還有“烏發娘子”的美稱,用它制成的豆漿、豆腐等,是腎虛導致的須發早白、脫發患者的食療佳品。
蠶豆:蠶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利濕的功效,特別適合脾虛腹瀉者食用。但蠶豆不可生吃,也不可多吃,以防腹脹。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少數人吃蠶豆后會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也就是俗稱的“蠶豆黃病”,應盡快送醫院救治。
氣血虛的癥狀
血液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它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對全身各臟腑組織起著營養作用。如果由于各種原因引起氣血虧虛則可出現一系列的病證。主要可歸納為臟腑失于濡養、血不載氣兩方面引起的病證。
氣血虛癥狀一臟腑失于濡養:一般表現為面色蒼白、唇色爪甲淡白無華、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皮膚干燥、頭發枯焦,以及大便燥結,小便不利等。
氣血虛癥狀一血不載氣:中醫認為,血為氣之母,氣賴血以附,血載氣以行。血虛,氣無以附,遂因之而虛,故血虛常伴隨氣虛,病人不僅有血虛的癥狀,而且還有少氣懶言、語言低微、疲倦乏力、氣短自汗等氣虛癥狀。
眩暈氣血虧虛
癥狀:頭暈目眩,動則加劇,遇勞則發,面色觥白,爪甲不榮,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納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養氣血,健運脾胃。
方藥:歸脾湯。
方中黃芪、人參、白術、當歸健脾益氣生血;龍眼肉、茯神、遠志、酸棗仁養心安神;木香理氣醒脾,使其補而不滯;甘草調和諸藥。全方有補養氣血,健運脾胃,養心安神之功效。若氣虛衛陽不固,自汗時出,易于感冒,重用黃芪,加防風、浮小麥益氣固表斂汗;脾虛濕盛,泄瀉或便溏者,加薏苡仁、澤瀉、炒扁豆,當歸炒用健脾利水;氣損及陽,兼見畏寒肢冷,腹中冷痛等陽虛癥狀,加桂枝、干姜溫中散寒;血虛較甚,面色觥白無華,加熟地、阿膠、紫河車粉·(沖服)等養血補血,并重用參芪以補氣生血。
若中氣不足,清陽不升,表現時時眩暈,氣短乏力,納差神疲,便溏下墜,脈象無力者,用補中益氣湯補中益氣,升清降濁。
小柴胡顆粒,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吐,口苦咽干。
柴胡, 姜半夏 , 黃芩, 甘草, 生姜, 大棗; 輔料為蔗糖.
保健篇:春節護肝六妙招
1、睡眠護肝
一天之中人的睡眠有兩個時辰最重要,一是午時(上午11點到下午1點),一是子時(晚上11點到凌晨1點),這4個小時也是骨髓造血的時間,流經肝臟的血液最多,有利于肝功能修復。換言之,你要把握好午睡與夜間睡眠,尤其是夜間睡眠,最好晚10點前上床,保證11點左右睡熟,為肝功能的修復作好鋪墊。
2、運動護肝
如慢跑、快速步行(每分鐘大約110~120步)、騎自行車、上下樓梯、爬坡、打羽毛球、踢毽子、拍皮球、跳舞、跳繩、游泳、打太極拳等。每天1次,每次持續20~30分鐘,以運動后疲勞感于10~20分鐘內消失為宜。
3、飲食護肝
面色發黃、睡不好覺等肝氣不足征候的人,不妨每周吃1次畜禽肝臟,以收到“以肝養肝”的效果。多喝白開水。白開水要保持新鮮,每天3~4次,每次1小碗。白開水可增加循環血量,增進肝細胞活力,有利于代謝廢物的排除而收到護肝之效。
4、情緒護肝
情緒護肝的核心是要學會制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無憂無慮,從而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發、順暢而長保健康。
5、主動休息
勿做工作狂,不可過勞,特別是肝臟已患病者。前兩年英年早逝的著名畫家陳逸飛就是一個前車之鑒,值得中年男性高度警覺。
6、防范“天敵”
酒精是一種很奇特的分子,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油,一旦進入人體便如魚得水,無處不往,人體全身幾乎沒有它不能去的地方。首先倒霉的便是肝臟,因為酒精本身就含有毒性,足以傷害肝臟,脂肪肝是最早出現的征兆。最終發展到不可逆的“肝硬化”。另外,香煙中多種有害物可降低肝細胞的解毒功能,故以嚴格戒除為好。
五火
1.心火旺是一種心理表現。心火旺分虛實,
虛火主要表現有心煩、口干、盜汗、睡眠不安等,口渴;
實火旺則表現為口腔潰瘍、口干、尿黃、心煩易怒等。
2.肺火 肺火盛者,易咳嗽。.
“上火”是中醫學專用名詞。如果出現咽喉干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干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癥狀,中醫就認為是“上火”。
3.肝火,常見證型有肝火上炎、肝火犯肺、肝火犯胃、肝火挾痰,火旺陰虧等。由肝失疏泄,氣郁化火或肝熱素盛所致,與情志激動過度也有一定關系。臨床多見目赤、易怒、頭痛、脅痛、口苦、吐血、咯血、脈弦數等證。
4.胃火,中醫學名詞。指胃熱熾盛化火的病變。胃火熾盛,可延足陽明胃經上炎,表現為牙齦腫痛、口臭、嘈雜易饑、便秘等。
脾火的
脾火,證候多同胃火。本證常因飲食不節,嗜食辛辣香燥之品,過食肥甘之物,或嗜酒;或素體陽盛,外邪入侵化火;或氣郁日久化火等,導致胃火熾盛,灼傷胃絡,損傷胃津,胃失和降。常見癥狀,消谷善饑,胃中嘈雜,灼熱陣痛,或食入即吐等
5.腎火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牙齒松動或疼痛。傍晚口干、煩熱、失眠、盜汗,伴有腰膝酸痛或脛骨痛、足跟痛及遺精等,舌紅無苔。
對人體“五火”做具體介紹。
1、肝火
肝火是因為肝失疏泄、肝炎亢盛、氣郁化造成的,主要表現為頭痛、口苦舌燥、容易發怒、肢體麻木等。
2、腎火
一般都是因虛而導致火旺,即通常所說的相火旺動,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牙齒松動或疼痛。傍晚口干、煩熱、失眠、盜汗,伴有腰膝酸痛或脛骨痛、足跟痛及遺精等,舌紅無苔。
3、心火
心火旺是一種心理表現。心火旺分虛實,
虛火主要表現有心煩、口干、盜汗、睡眠不安等,口渴;
實火旺則表現為口腔潰瘍、口干、尿黃、心煩易怒等。
心火多是由于體內陰陽不調,腎水虛心火忘,主要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意亂,口干。
4、肺火
如果出現咽喉干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干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癥狀,中醫就認為是“上火”。
肺火旺具體表現咳嗽無痰或痰少而粘,干咳時間長,身體發熱,盜汗。
5、胃火
胃火多由邪熱犯胃,和過量飲酒及其食用辛辣食物有關系,主要體現在易餓、煩躁不安、大便干結、牙痛、牙齦出血、鼻子出血、舌紅苔黃等。
生理學名詞。五臟之元陽。《素問·解精微論》:"夫一水不勝五火,故目眥盲。"張志聰注:"一水,謂太陽之水;五火,五臟之陽氣也。"王冰注:"五火,謂五臟之厥陽。"
治療“上火”要選對食物與藥物。治療“上火”要注意兩點:一是選用中藥,不要盲目投用西藥。因前者是調理全身以治本,后者選擇以下食療的方法來降火。上火的類型分為以下五種:
2、去心火的食療方法:喝蓮子湯去心火:
二、胃火:
1
2、去胃火的食療方法:喝綠豆粥去胃火:
三、肝火
2、去肝火的食療方法:夏枯草茶去肝火:
四、肺火
五、腎火
肺熱是由于空氣干燥及上呼吸道感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