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皮炎又名慢性單純性苔蘚,是一種以陣發性劇癢和皮膚苔蘚樣變為特征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病因尚不完全明確,一般認為系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功能失調所致。本病甚為常見,病程遷延,長期難愈,易于復發。過度疲勞、精神緊張以及搔抓、日曬、多汗、飲酒或機械性、物理性刺激均可誘發本病,或使病情加重。本病多見于成年人。好發于頸側、項部、背部、肘部、膝部、股內側、會陰、陰囊等處。初起時為局部皮膚瘙癢,無皮疹。以后由于搔抓或摩擦,局部出現苔蘚樣變?;继幤つw干燥,浸潤肥厚,表面可有抓傷、血痂及輕度色素沉著。皮疹若局限在某一部位,稱局限性神經性皮炎;皮疹若廣泛分布至全身,稱播散性神經性皮炎。患者要保持心情舒暢,解除精神過度緊張,生活有規律,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禁飲烈酒及濃茶、咖啡等,保持大便通暢,禁用熱水及肥皂洗燙,避免日曬,避免搔抓及摩擦止癢。本病相當于中醫學“牛皮癬”、“攝領瘡”等范疇,治宜舒肝清熱、疏風止癢。
驗方大全
驗方一
【組成】鮮白頭翁葉適量?! ?/p>
【用法】將白頭翁鮮葉浸泡于涼水中以防干癟。同時將葉輕輕揉搽,使其滲出汗液,將葉展開貼皮損處,上蓋兩層紗布,囑患者以手輕輕加壓,5分鐘后即有灼痛,20分鐘后癢感消失,此時可將藥、布一并除去。患者苔癬化明顯時,最好用熱水清洗,使苔癬部分變軟。
按皮膚大小敷藥,1次敷貼不超過80厘米。如果皮損波及發際,最好將其局部頭發剃去;如有多處損害,在距第1次敷藥4天后。再行第二次貼敷;如用后48小時損害處不起泡,癢感不消失,可視為無效,可按上法再次敷貼。貼敷時間為20-25分鐘。對超過1.5厘米的水泡,消毒刺破放液,然后用呋喃西林濕敷,經1—2次換藥,5~6天后水泡可吸收,大泡留干痂,以后漸至正常。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二
【組成】黨參12克,茯苓、白術、淮山藥、玄參、雞內金各9克,薏苡仁15克,黃芩、白芷、甘草各6克。
【用法】上藥加500克水,煎至250克,日分2次服。服藥期間禁忌酒、辛辣、豆制品、雄雞、鯉魚等食物。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三
【組成】斑蝥4只、雄黃、銅綠、冰片各6克,苦參30克。
【用法】上藥共研末,加500克75%酒精,密封7天即可,用時蘸搽患處,日2—3次。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四
【組成】生地30克,元參12克,丹參15克,當歸9克,白芍9克,茜草9克,紅花9克,黃芩9克,苦參9克,蒼耳子9克,白鮮皮9克,地膚子9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2次,溫服每日1劑。同時用黃柏、白芷、輕粉各25克,煅石膏、蛤粉、五倍子各30克,硫黃、雄黃、銅綠、章丹各15克、枯礬、膽礬各6克。各藥均取凈末,研勻,加500克凡士林調和成膏,涂擦患處。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p>
驗方五
【組成】生半夏、斑蝥、白狼毒各等份。
【用法】將生半夏、斑蝥、白狼毒共研極細末,適量米醋調成糊狀涂抹患處。根據病情輕重,病程長短,可1次連續涂抹,即待藥液干燥,繼續涂抹直到局部呈炎癥、充血微凸出皮膚,其顏色微發白為止。涂藥后局部微有癢轉灼熱痛感,1-2小時局部起水泡,有燒灼痛感,24小時左右水泡即消失,繼而結痂,一般7-15天即可掉痂痊愈。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六
【組成】荊芥、防風、三棱、莪術、生甘草各10克,蟬蛻5克,露蜂房3克,生地、蚤休各15克,紫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并用藥渣煎湯洗浴或用渣裝入紗布袋內局部熱敷,日1次。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七
【組成】鮮蒜瓣、米醋各適量。
【用法】將蒜瓣搗爛,用紗布包扎浸于醋內,2~3小時后取出,用包擦洗患處,每日2~3次,每次10—20分鐘。涂藥期間出現皮膚刺激現象,可減少涂藥次數。
【功效】解毒,殺蟲,散痹。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八
【組成】鮮絲瓜葉適量。
【用法】將絲瓜葉搓碎在患處摩擦,以患處發紅為止。每日1次,2次為1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九
【組成】斑蝥3克。
【用法】將斑蝥放入100克3%碘酒,浸泡4一10天,去渣成藥酒,裝瓶備用。患處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凈。每日3~4次涂斑蝥碘酒,直至痊愈。涂時不要涂在健康皮膚上,以免產生過敏反應。
【功效】攻毒蝕瘡。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十
【組成】榨白皮、川楝皮、榆白皮、白鮮皮、海桐皮、生地、熟地各15克,地膚子、蛇床子、當歸、赤芍各9克,苦參、首烏各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益氣養血,苦寒燥濕。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十一
【組成】斑蝥粉2份,砒霜1份。
【用法】將2藥混勻,加白醋調成糊狀,涂患處約半小時,刺破所起之水泡,吸干液體,涂消炎藥膏。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十二
【組成】銅綠、官粉、密陀僧、松香、黃蠟各32克,麻油500克。
【用法】將麻油煮開,離火。然后加入黃蠟及松香,待將藥冷卻時加入官粉、密陀僧及銅綠,須快速攪拌(避免沉淀),制成軟膏。先將病變周圍涂抹一圈凡士林以保護正常皮膚,然后在病變處涂上一層1~1.5毫米厚的銅綠軟膏,再用紗布包好,每日1次。
【功效】燥濕殺蟲,止癢。適用于局限性神經性皮炎,瘙癢劇烈影響睡眠及工作者。
驗方十三
【組成】巴豆、米醋各適量。
【用法】將醋倒入粗碗內,用去殼的巴豆仁磨漿,以稠為度?;继幭扔?%的鹽水或冷開水洗凈揩干,再搽藥。每周1次。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十四
【組成】生川烏、生草烏各30克,鬧羊花15克,蟾酥24克,生半夏、生南星各30克,細辛24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用水調、醋調或酒調藥末敷于患處。
【攻效】攻毒祛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患處劇烈瘙癢。
驗方十五
【組成】芹菜20克,豆腐30克,粳米100克,精鹽適量。
【用法】將芹菜洗凈切碎,與豆腐和淘洗干凈的粳米一同煮粥,加鹽調味。日服1劑,分數次食用。
【功效】清熱生津,散瘀破結,消腫解毒。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十六
【組成】醋500克(瓶裝陳醋為佳)。
【用法】將醋入鍋中熬至50克?;继幱脺亻_水洗凈,搽之。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十七
【組成】木槿皮、米醋各適量。
【用法】將木槿皮火煅存性,研為細末,加入米醋調勻成糊狀,涂敷患處?! ?/p>
【功效】清熱利濕,殺蟲止癢。適用于頭面神經性皮炎。
驗方十八
【組成】陳醋500克,苦參200克。
【用法】將苦參入醋中浸5天。先將患處用溫開水洗凈,抓搔,然后搽藥。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十九
【組成】鴿子1只,紅棗15枚,發菜10克,食鹽少許,粳米100克。
【用法】將鴿子宰殺洗凈切成小塊,與淘洗干凈的粳米、紅棗和發菜一同煮粥,調入食鹽即成。日服1劑,分數次食用。
【功效】溫補氣血,解毒除濕,調精益氣,補肝腎,益精血。適用于神經性皮炎等。
驗方二十
【組成】山楂、土茯苓、丹參、補骨脂、莪術、牛蒡子、烏梢蛇各適量。
【用法】上藥水煎。溫洗患處,每日3次。
【功效】清熱散結,活血去瘀,溫補腎陽。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二十一
【組成】陳茶葉、艾葉各6克,老姜50克,紫皮大蒜2頭,食鹽少許。
【用法】將前4味煎湯,然后放入食鹽。1劑分2日用,外洗患處。
【功效】消炎、殺菌。適用于緩解神經性皮炎。
驗方二十二
【組成】生地20克,牡丹皮15克,梔子15克,柴胡15克,當歸10克,香附15克,僵蠶10克,蟬蛻20克,刺蒺藜20克,白鮮皮30克,甘草15克?! ?/p>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I劑。
【功效】清肝瀉火,舒肝理氣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二十三
【組成】水蛭12克,白礬30克,硫黃30克,石菖蒲20克,斑蝥6克,白酒2500克。
【用法】上藥用白酒浸泡半個月后濾渣封存,用棉簽蘸藥反復涂擦,直至微熱為止,用后勿洗,每日3~4次,愈后再用藥4天。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二十四
【組成】新鮮豬蹄甲、黃酒各適量。
【用法】將新鮮豬蹄甲洗凈、烘干,研成細末備用,取15~30克,用60~90克黃酒沖服,服后蓋被發汗,直至病灶汗出為止。每周1—2次,10次為1療程。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二十五
【組成】①烏蛇15克,蟬蛻、僵蠶、蜂房、白鮮皮、荊芥、苦參、蛇床子、地膚子、薏苡仁、茯苓、土茯苓各12克,牡丹皮、赤芍、蛇蛻、蒲公英、金銀花、連翹、白蒺藜各10克,生地35克。②大風子、紅花、明礬、荊芥、皂角、防風、藿香、黃柏、黃精、苦參各100克,地骨皮、地膚子、白蒺藜、百部各120克,大黃60克,斑蝥50克,蜈蚣25條,細辛20克,生馬錢子20克,硫黃、雄黃各40克,冰片30克。
【用法】①水煎3次,混勻,分4次服,早晚分服,每2日1劑。②諸藥共研細末,布包,用10千克陳醋浸泡,密封3日后棄渣取液。外用,每日3次涂患處。20天為1療程。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頑固性神經性皮炎。
驗方二十六
【組成】山楂50克,野菊花、蒲公英、黃芩、黃連、銀花各15克,地丁、大黃各10克。
【用法】上藥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活血化瘀。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二十七
【組成】生川烏、生草烏、生狼毒、生半夏各10克,百草霜適量。
【用法】上藥碾細末過篩,裝瓶備用。用時取3—5克,麻油適量調糊狀,外涂患處,每3天1次。涂2—3次后,局部有燒灼感,微痛起水皰,可將水皰挑破,外涂紫藥水。一般8-12天結痂,16-18天脫痂,局部皮膚紅嫩,痊愈。
【功效】祛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二十八
【組成】山楂適量。
【用法】將山楂搗爛取汁,涂搽于患處。每日3次。
【功效】殺菌,散瘀,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二十九
【組成】①地龍、烏蛇、當歸、苦參各15克,白蒺藜、生地、制首烏、冬凌草、焦山楂各30克,黃芩20克,川芎、蒼術、紅花各10克。②冬凌草、銅綠、密陀僧、松香各30克,冰片、苯酚各5克。共為極細末過100目篩,以凡士林調成膏。
【用法】①水煎服,每日1劑,②外擦皮損處,每日2—3次。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三十
【組成】大戟30克。
【用法】上藥洗凈,剝去老皮,切碎加水煎煮,直至用手一捻即成粉末為止。后用紗布過濾,藥液繼續煎煮濃縮至一定粘度,冷后涂紗布上貼息處,每日或隔日1次。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三十一
【組成】土荊皮30克,大風子30克,苦參30克,白鮮皮30克,蒼術12克,黃柏15克,防風12克,五倍子15克,鶴虱12克。
【用法】上藥研細末。將藥末分別裝入紗布袋中,布袋大小及袋藥多少應與病灶大小一致,后置籠中蒸熱,溫度達80~100℃,取出稍冷片刻,冷卻至約60。C左右,趁熱熨敷患處,涼則更換,每日熨敷2次,每次最少30分鐘,7日為1療程,一般不少于3個療程。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三十二
【組成】蒼耳子15—24克,防風9~12克,烏梢蛇、當歸、赤芍、白蒺藜各9~15克,牡丹皮9克,雞血藤15—30克,生地、地膚子、白鮮皮各18~30克,蟬蛻6—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三十三
【組成】斑蝥1克,狼毒30克,苦參30克,川楝皮30克,75%酒精200克。
【用法】上藥用酒精浸泡24小時,再加入食醋300~500克,浸泡24小時后,即可去藥取液裝瓶密封備用。用時以溫水將患處清洗干凈,以布拭干,棉簽蘸藥外涂患處,每日3~4次。好皮膚處不可涂藥。
【功效】燥濕解毒。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三十四
【組成】老茶樹根30~60克。
【用法】將茶樹根切片,加水煎濃。每日2~3次,空腹服用。
【功效】清熱涼血,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三十五
【組成】生薏苡仁、珍珠母各30克,干地黃、白鮮皮各15克,當歸、川芎、赤芍、防風、芥穗、五味子各10克?! ?/p>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三十六
【組成】斑蝥、蜈蚣各10克,水楊酸30克,樟腦、薄荷腦各10克。
【用法】將斑瞀、蜈蚣放在1000克75%酒精內浸泡1周后,去掉二藥,加入水楊酸、樟腦、薄荷腦即成。用毛筆蘸少許藥液,每日早晚各涂患處皮膚1次,療程一般2個月。涂時只要1次涂遍即可,不可反復擦之,否則容易起泡;眼、口周圍及會陰部皮膚慎用。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三十七
【組成】細辛、良姜、官桂各1.5克,95%酒精100克,甘油適量。
【用法】前3味藥研成細末,入酒精中浸泡1周,過濾后加入適量甘油即成。用此藥涂患處,1天2次。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三十八
【組成】苦參50~70克,生地30克,蟬蛻10克,荊芥10克,細辛5克,桂枝10克,羌活15克,牡丹皮10克,赤芍15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土鱉蟲25克,蜈蚣6條。
【用法】前2味共研細面,每次沖服3克,余藥水煎服,日服3次。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三十九
【組成】蒼術9克,鶴虱、黃柏各12克,大風子肉、白鮮皮各30克,連翹、五倍子各12克,防風、苦參各9克,獨活12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面,分2包,用2層紗布包好。將藥包隔水蒸5分鐘,先取1包,蒸敷皮炎患處,約2—3分鐘后將此包藥放人鍋中再蒸。取另一包蒸敷,依次交換使用。每次治療需30-60分鐘,每日1次。每帖藥可用5~7次,20天為1療程。
【功效】祛風燥濕,攻毒殺蟲。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四十
【組成】首烏12克,牡丹皮4.5克,生地12克,熟地9克,當歸9克,紅花、地膚子各4.5克,白蒺藜3克,僵蠶、元參、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四十一
【組成】木槿皮、蛇床子、百部根各30克,五倍子24克,密陀僧18克,輕粉6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用時以皂角水洗患處,再以醋調藥粉成糊狀,敷于患處,每日1次。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四十二
【組成】鮮雞蛋2—3個,米醋適量。
【用法】將雞蛋放在瓶罐內,加食醋將蛋淹沒,密閉,1周后取出雞蛋,剝去蛋殼,把蛋清裝在瓶內攪勻備用,涂搽患處,每日3次,連續涂完藥液,即可治愈。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四十三
【組成】輕粉、銀朱、升丹各60克,嫩松香360克,蓖麻油90克(夏天配制成為60克)。
【用法】將蓖麻油和松香一并人沙鍋內燉烊后,以木棒不斷攪勻,約5分鐘,稍冷,再緩入銀朱、升丹、輕粉。遇熱可變質,故配制時必需火稍冷。用小火保溫于紙上,1次攤好備用。用時據皮損范圍選用相應大小的膏藥,于酒精燈旁溶開,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損后貼上膏藥,隔日換藥1次。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四十四
【組成】木鱉子60克,陳醋500克?! ?/p>
【用法】木鱉子去外殼,烤干后研成細末,放入陳醋內浸泡7天,每日搖動2次。先用綠茶水清洗患處,然后用藥液直接涂搽,每日2~3次,7天為1療程。對皮膚無刺激性,但有一定毒性,應防止入口。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
驗方四十五
【組成】生半夏、斑蝥、白狼毒各等份。
【用法】上3味藥共為極細末,取適量上藥用米醋調成糊狀涂抹患處,涂后局部微覺有癢感、繼之轉灼熱痛感,1~2小時局部起水皰,24小時左右將水泡刺破、擦干(勿蓋敷料),一般7-15天即可掉痂痊愈。
【功效】舒肝清熱,疏風止癢。適用于神經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