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在醫學上稱為遺尿癥。
《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將小兒遺尿癥定義為:3歲以上小兒不能從睡眠醒來而反復發生無意識排尿行為,每周超過一定次數,持續至少3月。
中醫學又稱為“遺溺”,西醫稱為“兒童單癥狀性夜遺尿”。
除了夜間尿床,有的患兒白天常有尿頻、尿急,或者排尿困難等癥狀。
在孩子尿床后,家長不可責罵恐嚇,應該予以寬容和理解,安慰、鼓勵患兒消除緊張、怕羞的情緒,不要增加患兒的心理負擔。
如果孩子超過3歲還頻繁尿床,一定要帶他及早就醫,接受規范治療。
醫案分享
8歲女童,因“遺尿4年”于2018年12月14日來診。
病史介紹:
患兒從4年前開始經常尿床,家長帶她去了很多家醫院,中醫、西醫都看過,這四年一直沒有停止過治療,但收效甚微。仍頻繁尿床,一個月中有半月發作,白天也尿頻尿急,納可,睡覺特別沉,舌淡紅苔薄脈沉細。
診斷:遺尿
四診合參,此為太陽少陰證,處予麻黃湯合六味地黃湯加味。
方藥如下:
麻黃6g,桂枝5g,杏仁5g,炙甘草3g,熟地黃15g,山萸肉8g,山藥8g,牡丹皮6g,茯苓6g,澤瀉6g,益智仁3g,十二付。
復診
(2018.12.29二診):
藥后明顯好轉—13天有2次遺尿,白天尿頻尿急亦好轉。效不更方,前方加烏藥5g鞏固,十四付。
(2019.1.21三診):
遺尿再次反復,近20多天內尿床7-8次。前方去桂枝、杏仁、烏藥,加五味子5g,金櫻子7g加強補腎固澀止遺之力,二十八付。
隨訪
(2019.8.7短信隨訪):
服完上藥后遺尿即消,遂停藥。目前精神狀態好,尿床基本消,僅僅偶爾晚上喝多水會有一次尿床。
病案分析:
遺尿為小兒常見病,嬰幼兒時期,由于形體發育未全,臟腑嬌嫩,“腎常虛”,智力未全,排尿的自控能力尚未形成;學齡兒童也會因白天玩耍過度、夜晚熟睡不醒而遺尿,均非病態。但3歲以上孩童,頻繁遺尿,則當以病態論治。
此患者4年來反復發作,多方治療未效,故當辨證治之。以麻黃湯合六味地黃湯為劉渡舟經驗—六味地黃湯下滋腎水;麻黃湯能宣肺鼓舞足太陽膀胱之氣。兩方用陽化陰,用陰潛陽,使其臟腑表里之氣互相溝通,行使主宰津液與氣化出納的作用,故能治療尿床。
方中所加益智仁,為著名老中醫陳樹森經驗化裁—五味益智湯,五味子10g,益智仁10g,炙麻黃10g,在《陳樹森醫療經驗集粹》一書中提到:方中五味子功專補腎固精;益智仁補腎縮小便,治夜間多尿;麻黃主要成分為麻黃堿,現代藥理研究認為能興奮大腦皮層及皮層下中樞,使精神振奮,對膀胱括約肌有明顯興奮作用。合而用之能使沉睡者易醒,小便頻數者減少,故對夜間遺尿有效。此處加入益智仁便有五味益智湯方義。
二診時方中加入烏藥,此為縮泉丸,亦為歐陽教授治療遺尿之常用藥。同時,治療遺尿還有驗方“遺尿靈”[1]:鹿茸1.5g,山藥12g,煅龍骨20g,煅牡蠣20g,雞內金10g,菖蒲6g,共研細末,裝膠囊。民間驗方“三兩三”亦有治療遺尿選方:黃芪30g,桑螵蛸30g,當歸30g,甘草10g,麻黃3g,熟地15g,益智仁10g,遠志10g。功用益氣固精,縮尿止遺。
止遺尿,麻黃一藥功不可沒,傷寒論有言“汗家重發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與禹余糧丸。”指出陰血不足之人,服用麻黃類方會小便減少,由此反推,對于尿頻、遺尿之人,可用麻黃。臨證中,對于前列腺疾患患者,應慎用麻黃,否則會出現小便不順暢現象,吾當慎之!
參考文獻
1吳進錄.遺尿靈治療小兒遺尿癥200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研究,1995,(5):27
整理:劉奇 劉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