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寫基礎研究項目申請書
基礎研究項目申請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立項依據(why)、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案(how)、研究基礎(who)。申請書是寫給同行評議專家看,要想獲得資助要突出體現這兩個方面
基礎研究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基礎研究項目也不同于技術開發項目和成果轉化與技術服務項目。一般來說,基礎研究項目要求做縱深研究,要針對某一方面,圍繞尚未明確的問題,設計一系列實驗方案來驗證或解決問題。
基礎研究項目申請書的撰寫,也是在各類項目中要求最高的,基礎研究項目申請書撰寫的過程是科學思維凝練的過程,對于科研能力的提升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基礎研究項目申請書的撰寫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好的申請書也沒有固定的標準,同行專家也是仁者見仁。但總體上要求邏輯性,規范性和科學性的統一。以下簡要談談對申請書的撰寫的個人理解,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基礎研究項目申請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立項依據(why)、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案(how)、研究基礎(who)。
申請書是寫給同行評議專家看,要想獲得資助要突出體現兩個方面,一是要讓同行評議專家認可你以前的工作,甚至感到欽佩;二是讓同行評議專家感覺你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可以實現你的既定目標。
要做到這兩點并不簡單,有了創新思維后,還必須認真凝練,做些前期探索。同時要寫好項目申請書,以期說服同行評議專家獲得經費支持。
一、關于科學問題
撰寫申請書之前,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寫基礎研究申請書最重要的是什么?
很顯然,是科學問題。我理解的科學問題就是在閱讀文獻中,在生產實踐(理論實驗)中或學科交叉基礎上,發現現有研究尚未解決、尚未明確的問題或解決問題有更好的思路、方法,如果涉及到具體技術層面,要上升到科學層面。這是申請書的核心,整個申請書就要圍繞如何解決科學問題來設計。
二、項目名稱與摘要
項目名稱與項目摘要是申請書的“臉面”。在同行評議專家心目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分量。項目名稱非常關鍵,資深專家從題目中就能看出項目是否有創新型、技術方法是否先進、研究目標能否實現。
一般來說,項目名稱一般在25字內,要做到新穎性與科學性、規范性的統一,不宜過長,范圍不宜過大。
國內基礎研究項目與國外基礎研究項目的同行評議專家,因文化、習慣、背景等不同,對項目名稱的“口味”也不盡相同,特別是國外回來的學者,在申請國內基礎研究項目時要注意項目名稱不能太直觀,最好有讓專家眼前一亮的感覺。
項目摘要一般350—400字為宜,撰寫的好壞是同行評議專家對項目內容評判的第一印象。項目摘要的撰寫經常出現“頭重腳輕”,申請者經常苦惱于,我才剛剛開始怎么就超字數了?我認為,項目摘要應十分精練,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意義。
提出問題是開門見山地簡要概括研究現狀或研究存在的問題,一定要精練,建議不超過兩句話。
如,…已成為研究的熱點,然而…機理(機制)尚未明確;…已廣泛應用于…,但在…方面的研究有待于進一步深入。
進而用一兩句話提出前期研究的新發現,也需要精練。如申請者在前期研究中發現…,申請者已經(擁有…材料,或克隆出…)。
解決問題即課題研究總體思路,是項目摘要的重點內容,一定要詳細撰寫。
如,本課題擬通過(采用)…,分析(篩選)…,研究(獲得)…,闡明(明確、揭示)…機理。
最后是明確研究的意義與價值,一兩句話即可,起到“點睛”作用。如,對…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際價值;為…提供理論與實驗依據。
三、立項依據
立項依據就像講故事,一定要引人入勝,切忌簡單羅列。撰寫時一定要體現邏輯性與水平,包括文獻量,要注意參考文獻要有最新的國內外文獻。
切忌將基礎知識與理論長篇大論,評審專家基本上是小同行,不需要去給他普及基礎科學知識。
立項依據寫作思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門見山提出科學問題。
然后圍繞問題來分析文獻(即現有研究的不足);進而提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如新的角度、新的技術平臺、新的方法等;最后簡要敘述整體思路,并明確意義,這部分可參考項目摘要中的內容。
四、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案
研究內容一定要和項目名稱緊密結合。研究內容要具體,在邏輯上講,既要相關,又要相互獨立。
可以概括為幾個部分,一般是3-5條,進而用簡練的語言描述研究問題的思路。
研究內容切忌簡單羅列,切忌貪大求全,這樣顯得研究內容龐雜并缺少前期工作。
如把前期簡單實驗作為第一個研究內容,同行評議專家可能會認為你一點前期探索都沒做;如把很多實驗作為研究內容,又把實驗結果作為研究基礎,專家也可能會認為項目已經做得差不多了,還要資助干嘛?
研究目標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是整個申請書撰寫的難點,極易產生邏輯不清的問題。研究目標和關鍵問題要有清晰的邏輯層次關系。
在宏觀上,研究目標是課題研究所要達到的目標,可以表述為探明…、闡明…、明確…、獲得…,也可以加一句為…提供理論依據等。
而關鍵問題是實現總體目標過程中,一些關鍵的環節,如果這些環節是技術,注意一定要上升的科學層面。
如,一所大學“十二五”的發展目標是建成同類院校先進水平的大學。那么關鍵科學問題則是,在建成先進水平大學的過程中,如何獲得穩定增長的資源投入、如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如何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科研耦合模式,如何建立激勵卓越的考核機制等。
以上僅是舉例,關鍵問題要注意不能太多,一般在兩個以內就夠了。
技術路線圖是整體研究思路好的表現方式,技術路線圖建議放在研究方案前,這樣同行評議專家就會對這個課題的實施有個總體印象,便于他們了解感興趣的重點部分。
研究方案是研究內容的細化,即根據研究內容,選用什么研究材料,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一步一步怎么樣做。
研究方案一定要詳細,常規和成熟的技術方法,可以表述為:采用某某文獻中的方法即可。
創新和重要的關鍵方法,應該詳細闡述。當然如有顧慮,可將關鍵的步驟敘述得模糊一點。每個研究內容的也可以加上較為具體的技術路線圖。
關于項目特色與創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凝練:理論的創新或豐富,如…尚未見報道;技術的先進性;體現學科交叉等。
五、研究基礎
研究基礎是回答同行評議專家“為什么讓我”做這個問題。
研究基礎包括兩個層面,一方面是較為宏觀的基礎,指的是申請者的個人條件,如學歷、專業技術職務、高水平的科研訓練經歷以及在國際主流期刊發表論文經歷等。
另一方面就是微觀的基礎,指的是根據你的項目研究內容,你是否做過一些探索性的前期工作,如資源的收集,基因的篩選等,這方面可以是實驗數據,圖片等。
這些都需要體現在工作基礎、工作條件和個人簡歷中去,撰寫需注意揚長避短。
工作基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撰寫:單位和研究平臺的工作積累,申請者及課題組成員的工作成績,前期研究的成果,如已發表的論文,未發表的圖片和數據等。
工作條件是所在實驗室和學科的研究條件,注意研究方案所涉及的儀器設備與工作條件,如本單位沒有,一定要說服讓專家,使其相信你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來滿足課題研究的需要。
申請人簡介內容明確,撰寫時最好做到“不卑不亢”。在介紹申請者時要客觀陳述,不需要把與研究工作毫無關系的信息長篇大論,同時在撰寫成果時盡量不要把一些在低水平期刊上發表的期刊列出。
介紹主要參與者最好根據層次控制篇幅,如導師是“大牛”,也不需要吹得天花亂墜,顯得自己“大樹底下好乘涼”。
六、經費預算與預期成果
經費預算是“致命的小問題”。編制預算前,最好做個假設:你的基本研究條件已經具備,如裝備條件、實驗環境,有一個好的想法,好的題目,你想做研究,要申請經費支持。
同時一定要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來科學編制,若主觀杜撰,則很容易出現漏洞。如課題組如沒有研究生,但預算很多研究生勞務費基礎研究項目屬于探索性項目。
撰寫預期研究結果首先要對科學問題的解決程度作出表述,即研究目標的實現情況。其次成果指標要留有余地,最好要有彈性,如發表論文3-5篇,其中1-2篇被SCI收錄;培養研究生3-5名;申請專利1-2項等。
七、關于選題
創新是基礎研究的靈魂。創新的來源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在閱讀文獻時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新的想法;二是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又尚未解決的問題,有了新的解決思路;三是在學科交叉過程中,有了新的方向。
基礎研究項目的選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創新性。可從三個方面進行深入的思考:第一,從學科自身發展過程中尋找科學問題。
包括過去遺留下的沒有解決或沒有徹底解決的問題;當前面臨的新問題或熱點難點問題;未來有需求或當前需要研究或探索的問題。
第二,從學科交叉點或面上選題。包括新理論、新方法、新工具、新手段等的應用;新方法、新工具、新手段本身的發展;開辟新方向、新視野、新角度等。
第三,面向國民經濟和社會需求,從實際對象或過程中提煉問題。
確定了創新性的選題后,要千方百計尋求支持,開展一些前期工作,結果可以選擇發表,也可以保留實驗數據。這為撰寫申請書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此文來自科學網王瑞博客,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