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札記【2】 Sunyata 儒釋道 better smth水木社區newsmth新水...
道德經札記【2】
http://www.btsmth.com/show_topic.php?en_name=Wisdom&gid=323128樓主
Sunyata (光明之君)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
札記:
第二句有兩種斷句法。自古以來的斷句都是無名和有名并舉。比如史記日者列傳說:“此老子所謂‘無名者,萬物之始也’?!北彼螘r期王安石和司馬光兩對頭發明了“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種讀法,似乎更有哲學意味。但劉笑敢在他的某本分析老子文本的書里說,對待老子原文既不能認為它是沒有規律的格言集合,因為它還是有一個比較一致的思想;也不能認為它有一個完整的系統化的哲學體系,要采取中庸的觀點。我想也是,老子那么古早的人,該不會有這么哲學化吧。
另:天地和萬物是一碼事。帛書本就說“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云云,沒有提到“天地”,盡管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帛書本這種同詞反復的用法就不見得好過現在的通行本了。蘇轍把天地與萬物分成兩種意思解讀,今不取。
王弼對第二句的解讀是:“凡有皆始於無。故未形無名之時,則為萬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時,則長之育之,亭之毒之,為其母也。言道以無形無始成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卑矗骸巴ぁ焙汀岸尽辈缓美斫猓梢越柰蹂鲎⒌挠⒆g本會意:“Tao (the Way) develops them, nourishes them, provides their formal shape and completes their formal substance.”
這個解讀的關鍵,在“凡有皆始於無”那里。這是典型的魏晉玄學以無為本的看法。實際上提煉一下,無名即是無,有名就是有。牟宗三的理解是:“道亦是無,亦是有,因而亦為始,亦為母。無與有,始與母,俱就道而言也。此是道之雙重性。就天地向後返,後返以求本,則說無說始;關聯著萬物向前看,前看以言個物之成,則說有說母?!蓖蹂鲇终f:“在首則謂之始,在終則謂之母。”大致如此。
蘇轍說:“無名者道之體,有名者道之用”,亦妙解。
吳澄說:“無名者,道也,天地亦由此道而生,故謂之始。有名者,德也,萬物皆由此德而生,故謂之母?!卑矗簠浅伟选暗馈苯庾x成“無”,更形象一些的“有”的方面,用“德”來描述。也通。
馬一浮把始和母兩概念和周易里“乾知大始,坤做成物”聯系起來了,有意思。
河上公說:“始者,道之本也。吐氣布化,出於虛無,為天地之本始者也。 有名謂天地。天地有形位、陰陽、有剛柔,是其名也。萬物母者,天地含氣生萬物,長大成熟,如母之養子也。”按:漢人作品,大多如此,宇宙論屬性很強,不單河上公這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