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新讀序
中條山客
《六韜》者或稱《太公》、《姜太公六韜》、《姜太公兵法》、《姜太公陰謀》等。傳說是華夏西周初期太公望姜子牙姜尚的兵法。
有關戰爭和國家治理的各個方面問題,《六韜》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戰略論和戰術論。內容甚是博大精深,思想精邃遠贍,邏輯縝密嚴謹,是華夏古代軍事和治國理政思想精華的體現。
姜尚,姓姜、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姜尚的先祖曾做過四岳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功,舜、禹時被封在呂地(今河南南陽西),所以稱呂氏呂尚。后被尊稱太公望、師尚父。
商朝末年,曾經垂釣于西佰候的渭水之濱,遇見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武官名),尊稱太公望,成為軍師,輔佐姬昌建立霸業。周武王即位后,尊為“師尚父”(象父親一樣的師傅),成為西佰候的軍事高參,協助統帥武王參贊軍務。輔佐武王滅商立周,滅商后受封于齊地(今山東淄博東北),為齊國開國之君。 武王去世后又輔佐執政周公旦,平定內亂,開疆擴土,促成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病逝于鎬京。
因其文韜武略及高尚的品德而備受推崇,歷代尊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師。唐肅宗時期更是追封為武成王,設立武廟祭祀。宋真宗時期,追謚昭烈。
1972年4月,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中,發現了大批竹簡,其中就有《太公》的五十多枚,這就證明《太公》至少在西漢時已廣泛流傳了。
人們多數認為,此書是托名之作,大約成于戰國時代。真實的、具體的作者倒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六韜》主張以柔勝強、韜晦不露和安靜玄默、無為而治等,同時又引用“黃帝”之書,通過周文王、武王與呂望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對后代的軍事著作及思想的影響很大。
六韜者何?文、武、龍、虎、豹、犬韜,各為一卷,共六卷六十一篇。
《六韜-文韜》內分《文師》 《盈虛》《國務》《大禮》《明傅》《六守》《守土》《守國》《上賢》《舉賢》《賞罰》《兵道》十二篇,主要論述作戰前如何充實國家的實力,在物質上和精神上作好戰爭準備。如對內先要富國強民,對人民進行教育訓練,使之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對外要掌握敵方的情況,注意保守自己的秘密,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六韜-武韜》內分《發啟》《文啟》《文伐》《順啟》《三疑》五篇,有的版本把"《兵道》"列于《三疑》前。這一卷主要論述取得政權及對敵斗爭的策略,強調在作戰前必須先對敵我雙方的情況了如指掌,進行比較,以己之長克敵之短,才能制勝。
《六韜-龍韜》內分《王翼》《論將》《選將》《主將》《將威》《勵軍》《陰符》《陰書》《軍勢》《奇兵》《五音》《兵征》《農器》十三篇,主要論述軍事指揮和兵力部署的藝術,指出在戰爭中要調動對方,選擇將帥、嚴明紀律,然后確定如何發號令、通信息。還指出要注意天時地利、武器裝備和物質供應等。
《六韜-虎韜》內分《軍用》《三陣》《疾戰》《必出》《軍略》《臨境》《動靜》《金鼓》《絕道》《略地》《火戰》《壘虛》十二篇,主要論述在寬闊地區作戰中的戰術及其他應注意的問題。
《六韜-豹韜》內分《林戰》《突戰》《幫強》《敵武》《山兵》《澤兵》《少眾》《分險》八篇,主要論述在各種特殊的地形作戰中的戰術及其他應注意的問題。
《六韜-犬韜》內分《分合》《武鋒》《練士》《教戰》《均兵》《武車士》《武騎士》《戰騎》《戰車》《戰步》等十篇,主要論述教練與編選士卒以及各種兵種如何配合作戰,以發揮軍隊效能等問題。
《六韜》內容廣泛豐富,體系完整,有關于國家治理的,如執政者要清心寡欲,勤勉治國,因勢利導,順應民心;關于軍事的,如重視戰略謀劃,軍隊建設、戰略戰術、獎勵懲罰等;認為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在人心,強調爭取人心;主張政治攻心,瓦解敵人;文武并重,謀略為先。
總的來說,《六韜》是非常值得閱讀、學習、了解的傳統文化精品,無論是從其內容上、邏輯上還是其文學語言上,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傳承的。
下面,就讓我們拂去歷史的塵埃,一起體會品味兩千多年前的睿智。
《六韜》品讀,仍然按照【簡介】、【原文】、【注釋】、【今譯】四段式進行,希望我的努力能夠得到你的理解。
2023年8月23日星期三,陜州上陽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