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高考錄取季,各大學的生源掙奪戰打得十分熱鬧。與收到錄取通知書后激動不已的高中畢業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多已經進入大學的學生,卻在抱怨大學教學內容陳舊刻板、學不到實用知識,稱“一流的進去,三流的出來”。
大學教育的“餅子”越攤越大,中國文憑還值錢嗎?
大學教育的“餅子”越攤越大,畢業生越來越多,但許多用人單位指出,當前大學教育質量下滑,形成了“今天的博士不如5年前的碩士,5年前的碩士不如10年前的本科”的貶值鏈。
這種現實,對當前的人才培養模式無疑是嚴峻考驗。大學教育質量,靠什么樣的評價機制來保障?我們的人才培養,如何才能越來越好?
學生問:大學究竟能教給我們什么?
許多大學生對大學的失望,往往在上大學不久之后就開始了。不少人指責大學生進大學后失去目標和動力,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某些大學老師的平庸和大學課堂教學的乏味、低水平。
7月上旬,大學考試季,一個本屬于收獲的季節,但對北京一所211高校的學生楊柯來說,她所收獲的卻是一個大問號—-大學究竟能教給我們什么?
回顧過去一個學期的學習,楊柯感到“十分失望”。專業課上,老師講課照本宣科,授課內容乏味,提不起學生的任何興趣,課下師生也基本沒什么交流,等等。
這并不是一個新問題。隨著大學教育的“餅”越攤越大,大學教育質量下滑問題日益突出。記者采訪發現,盡管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已經成為教育界的共識,但現實是,部分大學的本科教育質量問題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楊柯告訴記者,其所學的傳媒專業,公共關系是一門必修課,上課時老師頗有興致地播放起了上世紀80年代的一部電視劇《公關小姐》,而這部所謂的教學視頻,卻是上個世紀90年代新聞專業學子的“教材”。楊柯問,這樣一門需要緊跟時代步伐的課程,為何讓學生來看一部幾乎和自己同齡的老片子?
“這都是擴招害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一位副教授說,大學的迅速膨脹,讓”身體”走在了靈魂的前面,高校的硬件設施可能搭建了起來,但包括師資、專業課程等在內的軟功夫尚沒有練好,在這種情況下,盲目的招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
他曾經聽到一些說法,認為這是發展中的問題,但在他看來,擴招后的新專業,總要有學生來上,如果沒有一個嚴格的“準入門檻”,這些學生都將不可避免地成為試驗品,回過頭砸的依然是高等教育的牌子。
專家言:大學不該只是“論文中的大學”
內陸的頂尖高校近年來在國內外的大學排行榜中,都有不錯的表現,但這往往是靠學術研究的數量來獲得的。大學也因此成了論文中的大學,而不是學生的大學。更令人憂慮的是,很多大學領導滿足于學術研究的“豐碩成果”,對社會輿論要求大學重視本科教育的呼聲置若罔聞,只做些應付的表面文章。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教育部門就意識到大學本科教學質量出現下滑的趨勢,推出了本科教育質量建設工程,可它對于很多大學來說,依然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這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快速擴招帶來的優質教育資源被迅速稀釋,有的大學還沒擺脫“規模辦學”的路徑。
比如,為擴大學校的辦學規模,增加學校的學科點,把學校辦成學科齊全的綜合性大學,不少大學在擴大原有學科專業招生規模的同時,不斷新增學科專業。本來,一個專業究竟該有怎樣的招生規模,應該根據培養定位、師資力量等科學確定;一所大學是否增設一個學科、專業,應該結合本校的辦學特點、辦學條件,這一學科專業在全國其他院校的開設情況進行決策,可近年來不少大學在確定專業招生規模,增設新專業時,根本就沒有科學、嚴謹的論證,往往由學校行政拍板,再報上級部門審批。一些根本無法保障教育質量、無法辦出特色的專業,就這樣出籠了,等到具體開辦時,才發現師資缺乏,有的連基本的專業基礎課也開不齊。
另外,雖然教育部強調,要根據就業率情況,對大學專業實行停招或減招,但具體執行中,真要讓已上馬開辦的專業減招或停招,將直接牽涉很多教師的飯碗,而為了避免停招或減招,有的學校開始在就業率統計上弄虛作假。
二是有些學校對教師的考核評價導致教師對教育教學不重視、不投入。
過去10多年來,我國的985、211院校,大都提出建設研究型大學的目標,在學校辦學者看來,要辦成研究型大學,必須增大研究生教育體量,必須重視學術研究,于是很多大學制訂的考核教師的指標,都強調學術研究指標,包括發表論文、申請課題、課題經費等,本科教學工作只是工作量的要求,而且,如果科研突出,有無這一工作量,都無傷大雅;反之,如果一名教師重視教學,在學術研究中投入精力不夠,發布論文數不多,哪怕他的教學再受學生歡迎,也很難在考核、評價尤其是職稱評審中獲得有利的結果。
高校的這些弊病不除,對于本科生的發展是極大的限制。不把本科教育辦成批量化生產的“工廠式教育”,還需高校深挖問題根源,找準病灶,對癥下藥。
西南一所211高校老師對媒體說,大學似乎從未認真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搶來的學生,再好,也是高中的產物,作為大學,究竟有無盡到認真培養的義務?每年看著學校的招生部門,動用大量的財力、物力,以及抓著包括他本人在內的教師當苦力,去搶生源,他都會感慨,高校把學生搶來以后,對他們究竟怎么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