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局,作為首選的社交方式,盤盤碗碗之間一來二去大家就熟悉了,那么,如何合情合規(guī)地參加飯局呢?
成誠深度分析“紀委教你怎么安全吃飯(深度版)”,防止陷入'飯局門’。
杭州市紀委官方微信公眾號“廉潔杭州”5月8日發(fā)布題為《20種飯局都不能去?》的文章,“20種飯局不能去”,指的是浙江麗水市作風辦列出的20種公職人員不準參加的飯局,包括上下級之間搞相互吃請,到企業(yè)搞變相吃喝,在內(nèi)部接待場所宴請私客,參加同學會、老鄉(xiāng)會等帶有小圈子性質(zhì)的聚餐、參加大操大辦的婚喪喜慶宴席等。(20種飯局名錄請見最后)
防止陷入'飯局門’,首先必須做好'三問’——誰買單、和誰吃、在哪吃。對吃請人情況、吃請動機、吃請范圍不明的飯局,要隨機應變,自覺回避。”, “這'三問’都做踏實了,一般情況下能保你無事。”
問清誰買單?
私人聚會,“公款買單”是大忌,買單者“誤人誤己”,參加聚會的黨員干部也會“被牽連”,使本可輕松愉快的私人聚會變了味。
謹防聚會中的“不速之客”買單。有個領(lǐng)導講過一個故事:一次戰(zhàn)友聚會,有個戰(zhàn)友帶了個“光頭紋身、掛粗項鏈”的朋友來,這人請托辦事并搶著買單。這位領(lǐng)導見后,及時借故離席,事后對戰(zhàn)友嚴肅申明:不能再發(fā)生這種事。
當事人、請托人、利害關(guān)系人及管理服務對象以“朋友聚會”名義安排的吃請,自然應當拒絕。
問清和誰吃?
私人聚會要特別注意參與對象,除了客人來訪、朋友聚會等正常往來,其他以“同學會”、“老鄉(xiāng)會”等名義舉辦的明顯帶“小圈子”性質(zhì)的聚餐活動,應明確拒絕或自覺回避。
私人聚會中,如果席中出現(xiàn)“新朋友”,要特別謹言慎行。有不少同事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陌生電話打來,熱情洋溢地問候一番,說“我現(xiàn)在和誰誰在一起……上次在哪一起吃飯……什么時候再聚聚”,還沒搞清楚對方是誰,電話就掛了。估計對方是以此來拉近乎,目的是想借自己的公職身份來影響他們的業(yè)務。
問清在哪吃?
一個敏感的地方是“會所”,公職人員不得出入私人會所,更不得在私人會所、高消費娛樂場所安排吃請或參與他人安排的吃請。
還有一個敏感的場所是“單位內(nèi)部接待場所”,如裝修不錯的食堂。這些場所必須用于本單位正常的公務接待,不得接待本單位干部職工的私客,也不得出借給外單位人員接待私客。
“世界那么大,除了吃飯,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建議公職人員多參加騎車、爬山、踢球、下棋、書法等活動,“掌控健康有益的業(yè)余生活,是為了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身工作。這樣的完美節(jié)奏,你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