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周易詮釋》、《周易密鑰》
毛朝暉
民風系于學術,道德本乎經義。經學不講,則道德失據;道德不興,則風俗澆漓。竊嘗考漢代之興,首重經術,《漢書·藝文志》、《儒林傳》皆以《易經》居首。唐初尊經,詔修《五經正義》;北宋初年,孫明復講《春秋》,胡安定講《周易》,于是經學寖盛,儒學復興。清代乾嘉之際,惠定宇治《周易》,戴東原遍考群經,而漢學重振,學風與民風醇樸未散。民初,陳、胡諸人鼓吹新學,從此浮薄、偏宕、激進之風盈天下,使中國成一切西方主義、宗教之傾銷市場,流毒所在,至今未息;同時,熊十力先生重闡《周易》,馬一浮先生提倡“新經學”,經義與道統仍存一線。建國以來,昔日所侈言之“新道德”譬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日漸橘化為枳、藥化為毒;而國人素持之“舊道德”由于既失經義之支撐,譬如靈魂出竅、花果飄零,遂喪失其生命力。
青州李守力先生初治《老子》、佛法與術數之學凡二十余年,后集中精力研治《易經》,又五年,成《周易詮釋》與《周易密鑰》二書。《周易密鑰》一書,旨在破解、還原《周易》的“觀象系辭體系”,即《易傳》所言“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基于此體系,作者復撰《周易詮釋》以解讀《易象》與《易傳》之義理關聯,從而為孔子后二千五百年《周易》“經傳合觀”的易學道統找到了堅實的考古證據、文獻證據和邏輯證據,此蓋《周易詮釋》、《周易密鑰》二書歷史使命之所在焉。先生之解易,因象以求義,會通象數、義理二派。先生所謂“觀象系辭”以卦象、爻象為主,互體、之卦為輔,而不取卦氣、卦變、升降、爻辰等漢易雜說。歷來易說紛歧,難于別擇;易道精微,難于統貫。而先生于象數、義理各家學說,皆能辨其源流是非,別擇精嚴,會通其例,最后會歸于《易象》《易傳》所蘊含之“觀象系辭體系”,一以貫之,別開生面。又,先生謂五行與八卦分屬不同理論體系,《大象傳》源于《連山易》,《說卦傳》為三易系統所共有,卜筮、制器尚象體系乃三易所共而與《周易》古經觀象體系不同,等等,可謂勝義紛呈,啟人心智。
象數、義理互為表里,易經、易傳同條共貫,此歷代圣哲相傳之旨,守力先生此二書會通“辭、變、象、占”四道而自成一家,后之治《易》者,其深思詳考于先生之說,庶幾能憬悟“絜凈精微”之教,使經義復明于世,天人性命之學復光于天下,道德風俗復返于醇正,予馨香而祝之!
作者簡介:
毛朝暉,譜名曙祥,字朝暉,以字行,湖南衡陽人,號滌船、化蓭,1981年生。現為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副研究員、南洋孔教會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