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即洗澡,現代口語很少說“沐浴”的,但是它卻是古代常用之詞。“沐”指洗頭,亦即洗發;“浴”則指洗身了。古代皇帝祭天拜祖、僧人誦經念佛之前,先要沐浴是個定俗,表示心潔崇敬。
中國是個講究洗澡沐浴的古國,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即有“沐浴”記載。今日常說的“浴室”一詞,產生也兩千多年了,《周禮》中就有“王之寢中有浴室”句,說明那時的帝王家中已有洗澡間了!再后,到了南朝,梁簡文帝蕭綱還親自寫書談洗澡,即《沐浴經》。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最早的研究洗澡的專著。
古代的沐浴是一種高尚的享受。千多年前,中國已有澡堂出現。“澡堂”即公共浴室,至今仍有經營,雖然此類營生香港已經漸少了,但是中國內陸、臺灣、日本和東南亞一些國家還在大行其道。古代的沐浴之所稱“湯”或“池”,著名的西安臨潼的“華清池”即唐代建起的皇家浴地,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經常一起沐浴之所。因此,現在有人津津樂道的男女“鴛鴦浴”,并非近代的發明。
宋代時,沐浴成為時尚,公共浴室呈雨后春筍勢態,且有完整的管理設置規定。如各浴池必有熱、溫、涼三池,浴室門前都掛著壺招牌等。順便說一下,自古中國的公共澡堂都是共在一個大湯池沐浴,同各位去日本旅游時“赤誠相見”去溫泉洗浴差不多呢!
[2005-12-09]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