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小學數學教學網

“有余數的除法”是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學生在二年級上冊已經學習了“表內乘法和表內除法”單元的內容,而且其在該冊教材中是比較靠后的一個單元,這就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把“有余數的除法”與“表內除法”有機聯系起來,也便于學生在本單元學習時,運用學習表內除法時積累的經驗,展開觀察、操作、交流、思考等活動。前蘇聯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亞爾在他所著的《數學教育學》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實質上一種認知發現活動,是一種有意義的學習。學生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既要建立“余數”的概念,又要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通過參與豐富的數學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廣泛交流、積極反思、充分體驗,學生能將實際生活中的數學材料轉化為數學模型,既獲得概念、掌握計算方法,還能不斷積累活動經驗,對數學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發展數學素養。

【活動一】操作中感知。

同桌兩人一組,每組10支鉛筆,一張記錄表。

師:(課件出示例題的前半部分及圖)10支鉛筆,每人分2支,分給幾人?

生:每人分2支,可以分給5人。10÷2=5

板書:10÷2=5

師:大家學過表內除法,已經會解決這樣的問題了。我們再用小棒分一分,驗證一下,好嗎?

分組操作:10根小棒,每21份,分成5份。

師:哪組同學愿意把操作過程展示給大家看一看?

指定兩個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

師:我們看到,10支鉛筆,每人分2支,可以分給5人,正好分完。

師:分10支鉛筆,如果要求每人分得的鉛筆同樣多,除了每人分2支,你們還有其他的分法嗎?(出示例題的后半部分)還是10支鉛筆,每人分3支,可以分給幾人,結果怎樣?每人4支、5支呢?(出示記錄表)大家再動手分一分、想一想,并把每次分得的結果記錄在表中。

學生分組操作,并做好記錄。

教師巡視,并對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師:哪組同學愿意來展示你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生:(在實物投影儀上操作、講解,并展示填表的內容)10支鉛筆,每人分3支,可以分給3人,還多1支;10支鉛筆,每人分4支,可以分給2人,還剩2支;10支鉛筆,每人分5支,可以分給2人,正好分完。

師:(課件出示記錄表)這是大家剛才操作、記錄后的表格。每行的內容分別是什么意思?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同桌合作,根據記錄表互相說分的過程和結果。

師:通過操作、填表,你有什么發現?

生:10支鉛筆,每人分的同樣多,有時正好,有時有剩余。

生:分一些東西,每個人分的同樣多,有時會有剩余。

【反思】用10÷2喚醒學生關于表內除法、平均分的已有認知和經驗,進而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10支的其他分法,在邊操作邊填表記錄的過程中,學生既關注分的方法與過程,又關注分的結果。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分法與記錄表,并在交流中梳理操作過程,形成一致的表達方式,便于溝通與交流。對記錄表重新解讀,“10支鉛筆,每人3支,可以分給3人,還多1支”等,是對操作過程的理性提升,也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到分法的對比上來,還為下一個活動“探索如何列有余數除法的算式”做好鋪墊。而活動的總結環節,讓學生談體會就顯得水到渠成:分一些東西,每份分的同樣多,有時會有剩余。到此,關于“余數”,雖然沒有提出名詞,但學生頭腦中已經形成清晰的表象,為下面引入并建立余數的概念打下基礎。

【活動二】探索中建構。

師:(出示完成的記錄表)像10支鉛筆,每人分3支這樣的分法,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嗎?請小朋友先想一想,再在記錄表上試著寫一寫。

學生嘗試列出算式,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并讓學生說說列出算式中的各個數所表示的意思。

師:好!誰上來展示你寫的算式?

110÷3=3(人)還剩1支。

師:能跟大家說說算式中的103表示什么,3人、1支呢?

生:10表示10支鉛筆,第一個3是每人分3支,結果是可以分給3人,最后還剩下1支。

師:這里剩下的1支還可以再分嗎?為什么?

生:不能再分了。因為要求是每人分3支,剩下的1支不夠分人1個人的。

210÷3=3(人)1支。

師:你也來跟大家說說算式中的數分別表示什么?還能再分嗎?

生:(略)

310÷3=3(人)……1(支)

師:能說說你寫出的算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嗎?

生:“10÷3”表示把10支鉛筆平均分,每3支分給一個人。“3人”表示可以分給3人;“1支”分到最后,還剩1支,不能再分了。

師:小朋友們聽明白了嗎?這3個同學雖然列出的算式不太一樣,但所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要把10支鉛筆,每人分3支,可以分給3個人,最后還剩下1支,不能再分了。注意了!(指著3道算式中的“1支”)這剩下的1支是原來10支里的一部分,可不能忘了。這樣的問題,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邊說邊板書算式)寫成“10÷3=3(人)……1(支)”,算式中的“3人”表示10除以3的商,“1支”表示剩下的1支,這個剩余的數,我們叫它“余數”(在“1”下面板書“余數”)。寫有余數的除法算式時,要在商和余的中間加上6個小圓點,算式讀作“10除以3等于31”。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有余數的除法(揭示課題)。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道有余數的除法算式吧?

學生齊讀算式。

師:你能把記錄表中分鉛筆有剩余數的其他情況,也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

學生獨立完成算式,并在反饋時讓學生讀一讀算式,說一說每道算式的意思。

【反思】通過分鉛筆的活動,學生在頭腦中已經初步建立了“余數”的表象。讓學生嘗試列算式,在寫算式的過程中完成由具體到抽象的過渡,則是學生形成余數概念的重要環節。這一環節,既是把現實問題中具體數量關系抽象成數學表達式的過程,又是學生“再創造”余數表示方法的過程。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雖然給出的算式不一定規范,但其思考的過程是一致的,且對余數含義的理解是準確而深刻的。交流時引導學生重點討論“剩下的還可以再分嗎?為什么”,既是對分鉛筆過程的再現,又為學生下環節發現“余數要比除數小”的結論提供了豐富而堅實的感性經驗。

【活動三】觀察中發現。

1.擺一擺,填一填。

師:剛才我們把10支鉛筆,平均分給小朋友,發現有時能正好分完,有時卻會出現余數,你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嗎?

師:這回我們還是請小棒來幫忙,看!如果給你4根小棒你能擺出1個正方形嗎?8根又能擺出幾個正方形呢?

課件演示用小棒擺正方形的過程。

師:那像這樣用1213141516根小棒擺正方形,結果又會怎樣?

師:同桌兩人合作,一人在頭腦中擺小棒,一人用小棒擺一擺加以驗證。先商量一下做好分式,再按要求完成,并填寫書上的除法算式和表格。

學生在同桌間活動,教師巡視。

師:哪組的小朋友愿意展示一下你們的結果?

根據學生的交流,逐一演示用小棒擺正方形的過程,同時呈現下列算式:

12÷4=3(個)

13÷4=3(個)……1(根)

14÷4=3(個)……2(根)

15÷4=3(個)……3(根)

16÷4=4(個)

師:你得到的結果和他們的一樣嗎?

生:一樣!

2.比一比,說一說。

師:我們來觀察這一組除法算式,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1:被除數不一樣,一個比一個大1,除數一樣,都是4

2:結果也不一樣,有的可以擺出3個正方形,有的可以擺出4個。

3:有的有余數,有的沒有余數。

4:有的正好搭完,有的不能。

5:余數不一樣,一個比一個大1

……

師:這一組算式中,除數都是4,余數有哪幾種情況呢?

生:余數可能是123

師:(指13÷4的算式)這里余數是1,表示擺出3個正方形后還剩下1根小棒。剩下的1根還能再擺一個正方形嗎?

生:要4根小棒才能再擺一個正方形,1根不夠。

師:(指算式)那像這里,剩下的分別是2根、3根呢?

生:不行,2根和3根都不夠擺一個正方形的。

師:(指16÷4的算式)這里是16根小棒,擺出3個正方形后,還剩下幾根小棒?剩下的小棒夠擺一個正方形嗎?

生:還剩下4根,正好可以擺一個正方形。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16除以4的商為什么是4,而不是3

生:擺出3個正方形后,剩下的4根還可以再擺一個正方形,所以,商是4

:從上面的例子中你能發現什么?

1:除數是4,余數只能是123

2:余數不能等于除數。

3:余數要除數小。

師:請小朋友在小組里討論,在有余數的除法中,余數為什么要比除數小?

引導學生結合擺小棒的過程表達自己的想法。

小結(略)。

【反思】認識“余數要比除數小”是本課的認知難點。而突破這一難點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具體的活動,初步發現除法運算中余數的變化規律,進而理解余數必須比除數小的道理。考慮到用12根小棒擺正方形的過程學生比較熟悉,而用131415根小棒擺正方形,又是前面操作的繼續,學生通過想象能夠到正確的結果。因此,設計數學活動時,適當增加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要求學生同桌合作,一人在頭腦中想象擺小棒的過程,一人通過實際操作加以檢驗。這樣安排,既可以幫助學生在操作過程與算式含義之間建立對應關系,強化對有余數除法算式的理解,又有利于學生深刻體驗余數的產生過程,初步感知余數的變化規律。讓學生把每次得到的算式有序地排列起來,并把“小棒根數、正方形個數、余下的根數”整理在表格里,為進一步組織學生的觀察、比較活動提供了豐富的事實材料,促進他們有序、有效地展開思考,主動發現“余數要比除數小”的結論。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現實,有利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第一單元有余數的除法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全冊教案
小學數學二年級人教版第六單元余數與除數的關系導學案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有余數的除法
五年級:美妙數學之“為什么用輾轉相除法可以求最大公因數”(0904五)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岭市| 丹凤县| 灌阳县| 贵港市| 佳木斯市| 唐海县| 黑山县| 翁牛特旗| 东乡县| 包头市| 通海县| 哈尔滨市| 大姚县| 江北区| 萝北县| 汕头市| 平定县| 津南区| 黄石市| 黄陵县| 阳原县| 射阳县| 菏泽市| 浪卡子县| 娱乐| 微博| 托克逊县| 林西县| 达孜县| 扬中市| 文安县| 会理县| 政和县| 临城县| 信丰县| 云阳县| 白银市| 淮滨县| 家居| 漳州市| 大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