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柳河縣長青小學 付麗春
英國著名教育家伯特蘭羅素說過:“為愛所支配的知識是教育者所必須的,也是他的學生所應獲得的。”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一“小世界”,作為班主任,只有把全部的愛傾注在每一個學生身上,你才能走進這個“小世界”才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進步與成長,才能取得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下面就談談我的工作體會:
一、關注細節,付出真愛。
有人說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卻特別多、特別細。大至教書育人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小至掃把、粉筆之類雞毛蒜皮的小事,樣樣少不了班主任操心。就是這些瑣碎的小事,如果你不去管或管理方法不到位,就會變得復雜,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須有一顆纖細如發的心。在工作中我堅持不放過任何一個看似平常的小事,抓住細節,以此潛移默化影響帶動全班同學,久而久之,孩子們就形成了良好的習慣。例如教室里課桌椅的擺放,衛生的打掃等。每天我走進教室,首先看桌椅擺放是否整齊,如有不整齊的我會親自去擺好,如果整齊就當著全班表揚,時間一長,不需要更多的語言,學生就會主動做好。每天衛生監督員會檢查室內外衛生,如果發現當天值日生馬虎了事,教室走廊不干凈,我會主動拿起掃帚抹布打掃教室,當天的值日生會覺得很不好意思,那么以后值日時會更認真。再如,學校開展了“見紙就撿,美化環境”的活動,要求提出來了,學生們不可能很快就形成習慣,自覺拾起。我就和班里的學生開展比賽,看在這次活動中,誰做得最好,在班里只要看見地上有紙,我們師生會爭著去撿,這些小事堅持一段時間后,學生就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既然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老師也必須從小事做起,并在一件件“小事”上向學生以身示范。雖然這些都是小事,但必須做好,做細,因為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細節才能成就完美。
二、傾注愛心,感化心靈。
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于教師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教育教學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班主任熱愛學生的情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催化劑,對全班學生,無論他是出生于干部權貴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無論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或是令人頭疼的后進生,我都一視同仁,愛得公平,愛得讓學生信服。我知道,我面對的學生正是他們在父母身邊撒嬌的年紀;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齡;正是他們天真好動、好玩的年齡。因此對于一些童趣十足、無傷大雅的舉動我總是寬容對待,用一種“慈母”般的眼光欣喜地關注他們的成長,欣賞他們的可愛之外,呵護他們珍貴的童心。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們在師愛的沐浴下快樂地學習、生活。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我嚴厲批評時,也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更要讓他們明白:老師是關心你、愛護你的,是為你著想才如此嚴格要求……這樣,在“嚴師”面前他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抵觸情緒,而理解了老師的苦心。正是老師的愛才使得這“良藥”不再苦口,“忠言”不再逆耳。“師愛”如無聲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中滋潤著學生們的心靈,實現了愛的遷移,教給了孩子們如何愛別人。
三、科學管理,提高實效。
做好班主任工作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還要有科學的管理方法,才能更好地凝聚班集體的力量。
班集體是培養學生性格的沃土,有了這塊沃土,學生的個性才能張揚,才能百花爭艷。我從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氛圍入手。集體活動,是最能培養學生的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時候。因此,我充分利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在活動中認識到團隊的力量。最有效的辦法便是吸引他們為集體出力,為集體流汗,為集體貢獻出一些個人的東西,甚至是犧牲精神;吸引他們為集體傾注心血,傾注愛心,傾注得多,感情自然就會深起來。為此,在通化市中小學陽光體育現場會上,我班的邢海洋同學在走隊列時,鞋子被后面的同學踩掉了,他就光著腳和同學們一起邁著整齊的步伐,在濕漉漉的操場上足足走了兩圈。早春的天氣是那么涼,可回到教室我才知道他的鞋掉了,我緊緊地摟住他,流著淚對他說:“孩子,你真了不起!”并讓全班同學們為他鼓掌,全班同學也為他的精神而驕傲。然后抓住這個契機告訴學生們:班集體就是我們的家,人人都要熱愛她。通過這件小事培養了學生時時處處為班集體著想、增光的良好品質。
2.批評教育講究方式方法。
① 切忌“當頭棒喝”。切忌“你干的好事!”,“老實交代”,“坦白從寬、抗拒從嚴”之類的嚴厲話,不可不了解原委而武斷“是你的錯,不要辯解”。務記:“潤物細無聲”。
② 切忌威脅。切忌在學生犯了錯誤時不去分析調解,不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發出“不承認,叫你家長來”,“回家去”這一類傷感情的話語,這些只會刺傷學生自尊心毀壞師生關系,降低老師威信,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③ 切忌侮辱學生人格。學生雖然犯了錯誤,不論他(她)的年齡大小,但他(她)在人格上與教師平等,因此不能因錯誤而侮辱學生人格,切忌這樣的話:“笨豬”,“運氣差”,“你改不了的”等等。
④ 切忌自毀形象。學生犯了錯,批評學生時不可說:“我不管了,隨你去”,“不聽我的話,別上我的課”這一類的話。這其實是教師無能的表現。
⑤ 切忌抬杠與熱處理。遇到一些性格倔強、寧折不彎的學生出錯時,要避其“鋒芒”,不要急于解決問題,而要冷處理,過了“氣頭”再說。否則,會產生抬杠局面,因而走上尷尬的體罰之路。這是一條十分危險的“絕路”,更會產生令人悲哀的后果。
教育學生是一門藝術,而批評也在呼喚著藝術,如果我們多講究一點批評的藝術,批評時多些技巧和柔性,相信我們的教育會更深入人心,更有生命力,更生動活潑,學生心靈的天空也會更加明朗。
總之,班主任對學生的熱愛是順利開展班級工作,教育好每一名學生的重要前提。愛學生,既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更是推行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以愛育愛,才能讓學生在享受愛的同時學會去關心和愛護他人,懂得付出愛和得到愛同樣重要,身心才能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