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意圖】
成語故事短小、生動,富有教育意義,因而適合兒童閱讀。。在教學的時候,通過加強朗讀訓練,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感受成語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所包含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學生在讀中悟,讀中積累,激發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提高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讀成語故事,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
2、學會閱讀成語故事的方法,并能運用在以后的課外閱讀中。
3、通過交流閱讀成果,激發學生積累成語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成語的意思。
2、憑借故事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難點】
激發積累成語的興趣,掌握閱讀成語故事的方法。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導入
在這寒風襲人的早晨,六年級二班同學卻個個精神抖擻,希望課堂上的你們專心致志聽講,不會的問題不恥下問,學習課文字斟句酌,這樣學過的內容才能融會貫通,學習成績才能節節攀升。
我說話中運用了很多形式簡潔而意思精辟的四字成語,如果說我們祖國的語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寶庫,成語就是這寶庫中璀璨奪目的珍珠。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成語故事。(板書)
2、學生說成語
同學們,我們頭腦里已記下不少成語,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嗎?
3、什么樣的成語稱為成語?
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語,如“敲門磚”“莫須有”“想當然”之類,多于四個字的如“桃李滿天下”“真金不怕火煉”“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類,但這些在成語中都占絕對少數。
【設計意圖】導入既復習學過的成語,又激發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使求知的欲望愈發強烈,使學生帶著飽滿的熱情進入課堂。
二、整體感知《程門立雪》
1、提出課內預習要求。
(1)、輕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生字,借助字典解決。
(2)、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3)、畫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詞,小組討論。
2、學生自學故事,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4、說說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此環節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合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精讀課文,邊讀邊思。
1、指名讀成語故事《程門立雪》
2、討論思考題:“程”指誰?“立雪”什么意思?“程門立雪”又是什么意思?
師:有許多成語出自于一個歷史故事,它包含著一定的意義,因此流傳至今。“程門立雪”是個成語,它包含的意義是我們今天學習課文要弄明白的。
3、默讀課文思考:
(1)楊時為什么要冒雪站在程老師的家門口?劃出有關句子。
(2)根據學生交流歸納。
(3)生自讀體會,重點朗讀楊時的說的話。
(4)討論:你覺得楊時是怎樣的人? 程老師又是這樣的人?你從哪里看出?
(5)想像:程老師望著門外的大雪,久久沒有說話,他會怎么想?
師:程老師愛學生,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師。
4、齊讀全文,進一步理解課題的意思。
師總結:楊時愛學習,尊敬老師,是位好學生;程老師心疼學生,是位值得尊敬的好老師。尊師愛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我們都要發揚光大。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分析交流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去想、去說、去讀、去悟,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解讀。在討論的同時學生明白楊時尊敬老師,誠心且恭敬地受教。進而使學生熱愛學習,尊敬老師。
四、總結讀成語故事的方法
1、初讀,劃出不認識的生字詞,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決。
2、想想這個成語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3、知道成語的意思,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板書:讀想悟)
【設計意圖】
學會閱讀,終身受益,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大量閱讀。此環節教師真正做了一個課堂的引導者,教會學生閱讀成語故事的方法。
五、自學《翻云覆雨》、《風聲鶴唳》
1、自由讀二則成語故事
2、小組討論。
3、反饋糾正:說說成語的意思,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
師歸納:翻云覆雨:不講信用,耍手腕,反復無常。
風聲鶴唳:不為錢財、地位而動心。
4、用兩個成語各說一句話。
【設計意圖】把《程門立雪》當作一個窗口,讓學生透過這一窗口,走進“成語故事”的大世界,去閱讀,去感悟,教學目標至此也就水到渠成。
六、課后延伸
1、今天。我們學習三則成語故事,你最喜歡哪一則?為什么?
2、課外讀《揮汗成雨》
總結:在我國語言的寶庫中,成語是一朵鮮艷的奇葩。有好多成語中包含著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了解這些成語故事,既能增長知識,又能積累語言。下一次咱們來召開一次成語故事會,你們可要好好做好準備哦!
【設計意圖】課后的延伸既起到總結全文的作用,又起到提升學生認識的作用。
板書:
成語故事
成語 方法
程門立雪 讀
翻云覆雨 想
風聲鶴唳 悟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