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備課小組作為學校教學研究和教師專業研討的共同體,是學校實施教學管理,落實課程目標,開展校本教研的基本單元。備課組的建立為同年級學科教師之間同伴互助、分享經驗搭建了一個平等溝通、雙向交流的互動平臺。它要求同科或相關學科的教師為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和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通過相互討論、集體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統一的教學計劃和問題解決的方案。這種集體備課活動對提高教學質量,對教師在教學大綱、教學內容與方法、考核內容等各教學環節上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共同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推進和創新學校的備課小組管理,提高校本教研的實效性,不僅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載體和主渠道,也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重要手段。由于以往多年教育思維慣性和管理模式的影響,學校教學管理的方式還有一個轉型期。為此,積極推進集體備課的方法變革和實踐創新,重點落實到課堂上,向單位時間要質量,保證“減時不減效”,教學質量不“滑坡”,既是當前學校教學管理新的聚焦點,也是學校教研管理中學科指導的著力點。
如何改變中小學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的無效或低效的現狀,實現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由外延型向內涵型的轉變,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確立課堂教學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落實“以學定教”的理念,從學校的教學管理發展需求看,進一步突出學科備課組的建設,改進和優化集體備課的方式,努力遵循課堂教學活動過程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促使學生素質的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顯得十分的迫切和必要。
以往備課組活動遇到的難題:
1.評價方式單一導致教師不愿意與同學科教師進行經驗分享。從學校層面看,一些學校對備課組工作沒有針對性的指導,缺少細化的要求和考核。學校一般根據考試成績對同學科教師進行比較,這樣同學科教師就成了競爭對手,因此不少教師不愿意將自己的經驗與別人分享,單打獨斗,疲于應付。
2.備課制度缺失導致活動成效低下,流于形式。部分學校備課組管理滯后,有些學校根本沒有制定集體備課評價制度。只重視形式與流程,“掛羊頭,賣狗肉”,有形無實。有的學校備課僅僅檢查教師在不在,人齊不齊,不關注備課過程中集體成員的自我評價,一些備課組活動內容隨意化、活動形式簡單化、活動主體單一化。出現“五多五少”的現象,即一是常規事務多,探索實際問題少;二是統一安排多,考慮教師需求的內容少;三是研討共性內容多,滿足教師各層次教師的需求少;四是關注經驗較多,反思性的實踐研究較少;五是組長和少數老師講得多,成員彼此交流的機會較少。
3.應付檢查,備課活動不深不透。有的教師為了應付學校和上級的檢查,只看重了備課的書寫和格式,而忽略了備課的精髓和目的;學校管理者在檢查備課筆記時,也是只看書寫、看結構、看規范,大家都犯了買櫝還珠的錯誤。部分老師憑經驗備課,不認真研究學生和教材,有的網上下載一份教案了事,有的去年的教案今年還在用;集體備課缺乏內容和資源的選擇,導致備課成了“教案書的翻版”。
4.學校缺少平等溝通、合作包容的文化氛圍。備課組活動時,經常由少數教師掌握著話語權,其他教師要么不敢發表意見,要么不愿意發表意見。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校缺乏合作與包容的文化氛圍,教師缺乏主動表達的習慣。
5.備課組長缺乏專業引領,活動呈現組織行政化傾向。部分備課組組長組織的備課活動缺乏專業引領與學科示范水平,備課組組長只是單純的布置學校教研組或教務處的事務性工作,使得備課組長成為上傳下達的傳聲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