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職業最高尚,那就是教師;有一種人生最美麗,那就是奉獻;有一道風景最亮麗,那就是希望。“春蠶到死四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用愛心播撒著種子,用汗水澆灌著希望,用生命鑄造著明天的輝煌。
1993年8月,當我踏上教育這方熱土時,我仿佛覺得自己走進了人生中最燦爛的時刻。十年來,在教育戰線上摸爬滾打,流下了多少汗水,傾注了多少心血,同時也品嘗了多少愛與歡樂的甜蜜!這愛來自我對教師職業的熱愛,這歡樂來自我與那些純真幼小的心靈共筑的愛的樂園,來自我心中有一支由愛與樂鑄成的師魂。
什么是師魂呢?我認為,師魂就是師能、師德、師風的全部集合,師魂就是一名好教師的至高境界。那么,怎樣才算是一名好教師呢?我想,好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名“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為此,大家都在努力。這里,我就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一、讓師愛的陽光溫暖每個學生的心房。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又兼著班主任,教書育人雖缺乏經驗,但工作中我就認準一點,那就是要想讓學生親近你、喜歡你、歡迎你,就必須時刻牽掛班級的每一個學生,力求把師愛的陽光灑向每個學生的心田。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你講的學生愛聽,你說的學生愿做”的最佳合作效果。
1、與學生交朋友,做學生的知心人。愛的火花,產生于心與心的交流和碰撞。我經常找學生交心、談心,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我和學生談話從不居高臨下,板著面孔教人、訓人,而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用商量的語氣,滿面春風,和風細雨,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吐露心聲。找學生談話內容從來不由分數、紀律這些學生一聽就發麻、發沭的話題切入,而是從學生情感易接受的話題,如興趣愛好,家庭狀況,近來想法等等話題引入問題,使學生感到老師在真正關心他,愛護他,使他愿意接受老師的意見和建議。有時哪怕是找一個嚴重違紀的學生說話,也是從家常話題切入,循循善誘,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學生口服心服。談話方式是隨時隨地,靈活多樣。有時我就斜蹲在學生的課桌旁,好象是親姐妹(弟)在探討一個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很少把學生叫到辦公室,或當著眾多學生的面,讓學生“低頭認罪”。在路上遇到學生,我總是先打招呼,絲毫不講究什么“師道尊嚴”。學生茜茜不愛說話,性格較內向,很少和學生交往。我就利用中午吃飯時間和她一塊吃飯、談話、交流、鼓勵,慢慢地有什么話先是敢和我說,隨后也敢和班級同學討論爭辯問題,課堂上積極發言。家長十分高興地逢人就說:“茜茜近來變化真大,敢在人頭前說話了?!?/p>
2、愛心溫暖困難生。對家庭困難學生奉獻一片愛心,在生活中體貼他們。學生曉華父母離異,她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上生活,有時交不起學費而暗自流淚。了解這種情況后,我在班里組織了“奉獻愛心”捐款活動,自己帶頭捐款20元,接著學生你1元、我2元,為她湊足學費,使她感受到愛的溫暖。那年教師節前一天,曉華為我送來一枚頭花,雖然只值2元錢,但表明了學生對我的一份愛的回報?,F在她已上高中,但每當遠遠看到我,都會跑過來問聲“杜老師好!”
3、用真情感動厭學學生。對厭學學生的教育要有耐心,培養他們成才是教師的天職,今年我們班轉來一位學生玉龍,基礎特別差,上課精力不集中,作業不認真,有厭學情緒。發現這種情況后,我并沒有責備他、拋棄他,而是和他講述一些學生也曾有過的類似經歷,但后來經過努力成才的事例,同時及時和家長取得聯系,讓家長幫助他樹立信心。水滴石穿,經過一段時間的耐心教育和幫助,玉龍感到從未有過的信任和親切。他常常對班級同學說“我覺得我與老師可近了,也可親了。如果我不好好學習,就對不起老師。”不知不覺中他的厭學情緒消失了。現在的玉龍上課聽課特別專心,作業按時完成,不懂就問,還積極參加班級舉行的各項活動,各個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4、把心偏向學困生。對學困生處處關心,讓他們感到老師沒有嫌棄他們,而是自始自終在關注著他,關心著他,進而增強信心和興趣。學生爾萌成績差,學習總是提不起精神,上課心不在焉。上課時我有意點他回答問題,即使錯了也給予鼓勵。他在日記里寫到“我好久沒嘗到提問的滋味了,我將終生銘記杜老師給予我的一個個激動的時刻。”從此以后,他上課專心,作業認真,學期末被班級同學評為“進步生”。
二、把班集體變成吸引學生的磁場。
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把班集體變成凝聚和吸引學生的磁場。愛班級、愛學校、愛集體,人人為中隊爭光添彩,個個為集體增磚添瓦的學創爭上氛圍,是搞好班級工作的重要環節。
學校秋季運動會,烈日當空,天氣炎熱,我正指導全體運動員做準備,突然發現一個學生喝完酸奶,隨手把紙袋扔在地上,情急之中,我批評了他,要他撿起來送到垃圾箱里。這個學生雖然不聲不響地低著頭照辦了,但運動場上卻沒有了他的蹤影。一了解,原來他鬧情緒了,不就是扔了一個紙袋嗎?也值得運動場上要我當場揀起?我心中有數了,是傷了他的自尊。
第二天活動課時間,我召開了一個別開生面的主題班會,題目是:由亂扔紙袋所想到的。要求全班同學圍繞三個問題進行討論。第一個問題:運動場上如果有某班同學亂扔果皮紙屑,而其他班卻沒有,我們會怎樣看待這個班?第二個問題: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我們班,則全校師生又會怎樣看待?第三個問題:扔紙袋的同學該不該揀起?同學們紛紛上臺發言,指出這種行為影響運動場衛生,損害了班級形象,是一種不文明行為。最后那位同學主動站起來承認了錯誤。問題的討論。對全班學生進行了一次集體主義教育,增強了學生熱愛集體的榮譽感,使班集體形成強大的凝聚力。
在班級對干部實行動態管理,輪流擔任班干部,人人都嘗試扮演一個"小角色"。每天兩人當值日班長,人人都有大顯身手,一展風采,展示自己才干的機會,充溢著"我能行"的自信,培養了主人翁的責任感。同學們高興的說“桌子板凳一樣高。天天平起又平坐;你我都是班干部,自己不嚴沒法說?!闭麄€班級洋溢著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
重視發揮科任老師作用,協助做好班級工作。自擔任班主任以來,我遇事同科任老師商量,有情況及時向科任老師反饋,大家心往一處使,齊心協力把班級工作搞好。
三、讓每個學生都神采飛揚。
如何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激勵他們奮發向上,有所作為,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個大課題。我結合自己學生時代的體驗、體會,在不斷探索中日漸形成自己的一套做法,那就是給每個學生都提供“出頭露面”,揚眉吐氣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要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必先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從而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學生謝某是個成績優異、多才多藝的小女孩,但由于父母的離異,致使她感情十分脆弱。于是,我有意培養她承受挫折的能力。辦文化窗,硬是鼓勵她去創辦。辦得雖不是很好,但受到了老師的鼓勵。她很高興,因為這畢竟是老師信任自己,對自己膽量也是一次鍛煉,雖敗而憂榮。
打著燈籠找學生的優點,并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其有展示機會,用顯微鏡來檢查學生的“閃光點”,滿腔熱忱欣賞每個學生的微小進步,是我調動班級每個學生積極性的"秘方"之一。在班級門口,我設立了一塊“我上榜了”的表揚欄,老師、同學發現了某個同學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從而使班級學生更加自信。
在我們班,,人人都有獲獎的機會,只要你有進步、有亮點、有一顆熱愛班集體的心。獎勵有時是一句表揚的話,有時是量化考核時的分數,有時是一個小小的練習本。為了增加獎勵的可信度和權威性,我總是請學校領導在獎品上蓋上公章。
四、讓課堂充滿情趣。
教師講課枯燥無味,學生課下負擔過重,是導致學生厭學的重要原因之一。為讓課堂充滿情趣,我常常創設情景,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在薰漬浸染,潛移默化中吸取知識營養,使學生覺得學習是一種享受。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自動、樂觀學習的內在動力。我在教學中進扣教材,抓住特點,創設學習情景,引導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如在講《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時,我讓學生聽故事“花果山,風景秀麗,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子們吃,它先把第一塊餅平均切成兩份,分給猴甲一塊。猴乙見了說‘太少了,我要兩塊’。猴王把第二塊餅平均切成四塊,分給猴乙兩塊。猴丙更貪,它搶著說‘我要三塊,我要三塊?!谑呛锿跤职训谌龎K餅平均切成六塊,分給猴丙三塊,同學們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嗎?”用生動的故事引入新知,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頓生學習新知的趣味感、好奇感,樂于接受新知識,吸取新營養。
與此同時,我還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剪、拼、移、疊,給學生創設思維的空間,提供思維的階梯,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積極探索知識的結合點,勇于發現知識的重、難點,善于創設知識的延伸點,從而增長智慧,增長才干。
初生牛犢不畏虎,一腔熱血鑄師魂,為了“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我還正上下求索,努力追求教育領域更高的境界和更有價值的人生含量。
第四屆小公民道德創新活動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