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國民素養普遍較高,觀其根本,其實是來源于良好的教育。都知道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只有一代代人的高素養才能凝聚起國家強大的力量,同時,也是創造個人幸福生活的根本動力。
日本的家庭責任劃分很明確。一般父親都會承擔起養家糊口的重任,成為家庭經濟的支柱。而母親更偏向于打理家庭。所以孩子教育的重擔都會壓在日本媽媽的肩頭。多年的經驗已經讓日本媽媽掌握了教育的精要之道。從小,她們就懂得給孩子立家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讓好習慣在潛移默化中給予孩子正面的影響,從而引導孩子變得優秀。這對廣大的媽媽群體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她們究竟都是怎么立規矩的?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一開始一定會具有很強的依賴性,這是與生俱來的品性。但最初的依賴只是暫時的,后期家長應該漸漸幫助孩子培養安全感。減少孩子對于身邊的人和事物的依賴性,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具備獨立的能力。
2、讓孩子做到與人為善
盡管孩子還小,但身處社會生活中,他們也需要社交和相處。從小教育孩子與人相處要友愛互助,這樣有利于孩子打造良好的社交關系圈,培養孩子的溝通交往能力。但必須讓孩子懂得人性惡劣的一面,不能讓美好蒙蔽了孩子的眼睛,致使孩子自己受到傷害。所以,要教會孩子遇到欺負一定要奮起反抗。
3、不能說謊,要誠實守信
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根本。人無信不立。只有保持誠懇的品質才能讓孩子具有做人處事的良好信譽。所以,家長要從小教育孩子拒絕謊話。不能因為害怕而用謊言來逃避問題。當父母面對孩子的謊言時也不要過于暴躁,要理解孩子的立場,與孩子交流溝通,讓孩子從心底清楚謊言的有害之處,這樣孩子才會逐漸改變孩子說謊的壞習慣。
4、不在公眾場合大聲講話
孩子的素養主要體現在生活中的細節里。孩子在公眾場合應該學會注意影響,不能只顧自己方便而不顧及周遭環境。對于公眾場合應該注意禮貌,這樣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修養。
5、珍惜錢財
現今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孩子并不懂得什么是生活艱苦,由于他們的不理解很容易造成孩子鋪張浪費的惡習,甚至一些孩子還會養成攀比心理,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教育孩子應該規范他們用錢用在刀刃上的習慣,對于硬幣的一角錢也要珍惜,不能不當成錢,這樣才能養成孩子良好的金錢觀,為孩子未來的生活打下勤儉節約的基礎。
6、教會孩子餐桌禮儀
餐桌禮儀一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體現。良好的餐桌禮儀可以體現一個人的修養。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規避吃飯東挑西撿、吃獨食等壞毛病,讓孩子即使離開家里在外用餐,也可以不失禮儀與風范,體現孩子的優良家教。
7、積極交流
交流溝通是孩子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自我,從而導致孩子的內心世界容易孤獨,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所以,父母應該關注孩子的性格走向,讓孩子學會走出家庭,融入群體,多與同齡朋友相處,如此才能養成開朗的性格,幫助孩子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
8、愛惜身體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并不懂得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但是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愛惜身體,珍惜生命。沒有任何事比自身的安危健康更重要。要讓他們從小形成維護身體健康的潛意識,從而把安全健康放在自己生活的首要位置,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9、尊重自然
人們活在大自然的環境之中,即使高樓大廈圍繞著我們,但真實的生存空間是沒辦法離開自然而存在的。所以,要教會孩子保護自然,多帶領孩子走進自然,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孩子自發尊重自然,熱愛自然。
10、養成讀書的習慣
讀書并不只是學生時代的重點,也是人一生應該堅持去做的事情。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讓孩子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可以增強孩子的文學素養,同時,也讓孩子懂得知識的重要性,要做到活到老學到老。
培養孩子做好這10件事,相信你的孩子一定會成長為讓你驕傲的優秀人才。
#育兒爆文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