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旗袍文化,淡淡女人香
旗袍被譽為中華服飾文化的代表,它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雖然現在已很難看見身著旗袍、左手執油紙傘、右手執香扇的雅致美女款款而步,但那唯美的景象至今很多人依舊向往。
數千年來,我國對女性的要求是非常嚴肅的,旗袍服飾也是封建主義對婦女要求的產物,但旗袍作為中國女性服飾美的元素已經被世界認可,成為了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顯露著修養,體現著美德,演化為天地間一道絢麗的彩虹。
鳳冠霞帔,母儀天下,如果說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傳統把婦女的最高期望值定到這里,那么最能說明一切奧妙的關鍵字眼就是“表 現”。把美好的體貌表現出來的唯一媒介是好的服裝。
人類文明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女性的服裝也隨著歷史不斷改變。比起科技帶給世界的巨大變化,人體卻頑強地保持了原狀,這雖然不能算是奇跡,卻為服裝發展史、提供了可能。
服裝不能脫離人體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樣。女性旗袍構成眾多曲線巧妙結合的完美整體。旗袍的審美,似乎可以從這里談起 。
旗袍之源——棗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旗人之袍與旗袍棗旗袍不是一個固定的形式,而有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把旗袍視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雖看似無大錯,卻難免有望文生義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