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見北朝·齊·劉晝《劉子新論·貪愛》(或稱《金箱璧言》):“昔蜀侯性貪,秦惠王聞而欲伐之。山澗峻險,兵路不通。乃琢石為牛,多與金帛置牛后,號牛糞之金,以遺蜀侯。蜀侯貪之,乃塹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秦人帥師隨后,而至滅國亡身,為天下所笑。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
西周中期,蜀地民族領袖蠶叢,自稱蜀王以后讓位給開明氏,遷都成都。戰國時期,秦惠文王即位(前337年)后想征服蜀國為秦國領土,直到秦惠文王二十一年(前316年)才實現。《劉子新論》在描述這段歷史時,說當時蜀王生性貪小,秦惠文王利用這一弱點出兵征伐,由于山路險阻,半途而返,這時有人獻策說:“蜀侯生性貪圖小利,可用金帛開路,改強攻為智取。”秦惠王便命全國工匠到山中采玉石,把大的玉石琢成石牛,然后將牛身雕空,從牛后塞入金帛,稱為“牛糞之金”,以此作為入蜀的見面禮。
蜀侯聽聞有重禮十分得意,當即接見了秦使。秦使獻上禮單,蜀侯見禮單上有滿載金帛的石牛若干,外加許多貴重寶器,心中大喜,忙問道:禮物何時可到?秦使說:“山澗峻險,道路不通,正待裝而發。故此“蜀侯決定即日起征調民夫劈山填谷,以迎石牛。”
秦惠王得知蜀侯劈山筑路,立即挑選精兵數萬,以運送石牛為名,向蜀國進發。經過數月苦役勞動,蜀道終于修成。蜀侯派來許多精壯力士,扛著石牛在前開路,秦軍則以護送為名,尾隨進蜀。
蜀侯親率文武百官至都城外迎侯石牛,百姓也紛紛前往觀看。秦軍見蜀侯受騙,數萬精兵刀槍齊舉,登時,蜀國君臣、百姓尸橫遍地,血流成河。秦滅了蜀,蜀侯作了階下囚。蜀侯貪圖小利而滅國亡身的教訓,為天下人們所恥笑不已。
《劉子新論》中這個故事,脫胎于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說林下》中知伯征伐仇由的故事。仇由生性貪小,知伯利用這一弱點,派人向仇由說他鑄好一口大鐘準備敬獻仇由,由于道路不通,難于送往。仇由便叫人修路迎鐘。仇由手下評論此事說:“此小之所以事大也,而今也大以來,卒必隨之,不可內也。”意思是:這是知伯以小求大的策略,他們在運送大鐘時,一定會有武士相隨,絕不能讓他們進入我國領土。仇由不聽,后來果然上了當。
“貪小失大”,形容因貪圖眼前小利,而忘記重大損失,或者陷入小問題上而造成大害。
(來源:領導干部學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