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電腦愛好者”關注我們
硬盤現在有幾種接口?以前好分辨,就那么一種,且不說規格,外形至少就是那么一個。但是自從有了固態硬盤,這接口就開始慢慢衍生出來好多種不同樣子的了。看看,這就是搞錯了接口鬧出來的笑話,真不是買假了,是插錯了。
SATA自然是大家都認識,臺式機和筆記本中最為常見的硬盤接口,其最大的優勢就是成熟、兼容的設備比較多。它從最初的1.0版本進化到現在的SATA 3.0,外形就是圖中的樣子,按理說硬盤都是這個接口,無論是3.5英寸還是2.5英寸,這個接口大概擁有6Gbps帶寬,實際理論的傳輸速度大約是750MB/S,機械硬盤肯定是達不到啦,至于2.5英寸的固態硬盤,目前基本也就是500MB/s左右的水平,基本夠用。另外要提醒大家一下,SATA接口那個寬一點的其實是電源線,窄的那個才是數據線,可別認錯了。
小提示:有時候某寶還能搜到一種叫SAS接口的硬盤,實際這是SATA的服務器版本,在普通家用機上是不能使用的,雖然長得一模一樣,但是供電有差別,可別亂買哦。
早兩年的筆記本為了節省空間,多數除了提供了一個標準的2.5英寸硬盤接口和位置外,還提供了一個mSATA接口,方便擴展——這個mSATA其實就是小一號的SATA接口,除了外形有差別,規格定義是完全一樣的,包括接口速度。
有一點要注意,mSATA接口最大的弊端就是長得和mini PCI-E一毛一樣!但是完!全!不!兼!容!一般筆記本在這兩個位置上都會印刷上文字標明是否支持mSATA(有些甚至是共用接口,需要用跳線來識別設備),如果你正在使用這類老一點的本本,下單擴容提速前可以一定一定要搞清楚哦!有些筆記本僅僅是擁有mini PCI-E而已。
上圖只是示意哦,mini PCI-E一般是和mSATA一樣長的
剛才說了,mSATA規格跟SATA一樣,長得又和mini PCI-E一毛一樣,體積你說小了吧,還是挺大,超極本不好采用,索性在2014年推出了一個M.2接口,這個接口可就復雜了。
雖然現在M.2的SSD已經鋪天蓋地了,但在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M.2接口分為B key(Socket 2)和M key(Socket 3)兩個模組,它們由于金手指缺口和針腳數量的不同而容易產生兼容問題。簡單來說,B key是在左邊留有6個針腳后缺了一個口子(以帶標簽貼紙朝上分左右),而M key則是在右邊有5根針腳后才有缺口。不過廠商們為了減少主板(含筆記本)燒毀幾率,現在都用同時兼容B key和M key的接口啦。小伙伴們對照下圖看就明白你的電腦應該怎么買。
M.2最可惡的不僅僅是規格不同,速度也是有差別的,就像剛才說的,B Key和M key也是因為速度不同才有所區分——B key采用SATA一樣的規格界面(或PCI-E ×2通道),速度最高也就是6Gbps,而M Key則是用更快的PCI-E ×4通道,速度快了不少。當然,價格也更貴了,所以買之前,要衡良好自己的需求和兜里的錢錢哦!
你以為M.2接口就這樣可以分清了?天真!長度還有不同呢,M.2分為三種長度,2242、2260、2280三種,單位其實都是毫米,只不過簡化稱呼罷了……2242現在少多了,因為體積小,不容易將容量做大(主要是用SATA通道,速度上不去),2260介于二者之間,大概2015年前后的筆記本有一部分采用,好在這種規格的固態硬盤比較少;2280則是M.2接口目前最多的產品了,原因很簡單,空間占用有限的同時,能最大化安裝更多閃存顆粒,容量也就容易做大,價格小編就不用說了,你懂的。
小提示:2242規格可以通過延長板用在2260、2280(但必須是同樣的B/M key接口)空槽位上,2260可以通過這種方法用在2280的空槽位上,2280就只能專槽專用了。
如果你的臺式機主板上沒有最新的M.2接口,也不用著急換哦,為啥這么說?現在大把的轉接卡能讓2280的M.2直插在PCI-E ×4的插槽上,怕啥?
看了這篇文章,99%的讀者還會點擊: